概要:五月五日天中节,一切蛇虫尽消灭”,倒贴在墙角,其实驱祛蛇虫的仍然是雄黄而非咒语。 午餐上另一种不可少的菜肴是“炒五毒”,以韭菜、茭草(或金针菜)、木耳、银鱼、虾米等同炒,大约是以这几种菜象征蟾蜍、蜥蜴、蜘蛛、蛇、蜈蚣等五毒。中国传统的砖木建筑,年代久了,是会滋生蜘蛛、蜈蚣、蜥蜴、蛇等爬虫,而天井阴沟中,也确有蟾蜍活动。小时候我就亲眼见过家中的房顶上掉下五六寸长的大蜈蚣,也有邻居晚间在院子里乘凉被蝎子蜇了一直呼痛到天亮。这其中蛇的地位不同于其他,家中的无毒蛇好像只在这一天是被驱逐的对象,更多的时候是被敬为“家神”,不敢冒渎的。 4.菖蒲、艾叶 这也是驱杀邪魅的两种武器,菖蒲取其形,艾叶取其用。据说将菖蒲剪成刀剑形可以杀鬼,端午日悬于床头帐外,或用以扫床下。近年菜场上偶见人卖,买的人多置于家门旁,因为新式装潢的居室里,似乎已没有放这种东西的地方,所以完全成了一种满足心理需求的象征。傍晚点燃艾叶,其烟可驱蚊虫。这办法我在苏北农村插队时还常用,并不限于端午,换句话说,仅仅端午驱逐一回是没有用的。旧日亦有以真刀真剑悬帐内者,同样意在杀鬼。记得当年妈妈有一把做工十分精巧的料器镶
中国民俗文化《儿时的端午节》参考资料(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标签:综合资料大全,http://www.88haoxue.com午餐上另一种不可少的菜肴是“炒五毒”,以韭菜、茭草(或金针菜)、木耳、银鱼、虾米等同炒,大约是以这几种菜象征蟾蜍、蜥蜴、蜘蛛、蛇、蜈蚣等五毒。中国传统的砖木建筑,年代久了,是会滋生蜘蛛、蜈蚣、蜥蜴、蛇等爬虫,而天井阴沟中,也确有蟾蜍活动。小时候我就亲眼见过家中的房顶上掉下五六寸长的大蜈蚣,也有邻居晚间在院子里乘凉被蝎子蜇了一直呼痛到天亮。这其中蛇的地位不同于其他,家中的无毒蛇好像只在这一天是被驱逐的对象,更多的时候是被敬为“家神”,不敢冒渎的。
4.菖蒲、艾叶
这也是驱杀邪魅的两种武器,菖蒲取其形,艾叶取其用。据说将菖蒲剪成刀剑形可以杀鬼,端午日悬于床头帐外,或用以扫床下。近年菜场上偶见人卖,买的人多置于家门旁,因为新式装潢的居室里,似乎已没有放这种东西的地方,所以完全成了一种满足心理需求的象征。傍晚点燃艾叶,其烟可驱蚊虫。这办法我在苏北农村插队时还常用,并不限于端午,换句话说,仅仅端午驱逐一回是没有用的。旧日亦有以真刀真剑悬帐内者,同样意在杀鬼。记得当年妈妈有一把做工十分精巧的料器镶银鞘钢刀,长不过三寸,端午那晚为我们挂在帐子里,但到底因为刀口锋利,半夜里妈妈又收起来了。艾叶也被用做女性端午的头饰,剪成小巧的虎形,与石榴花一起插在鬓边,红绿相映,不无妖娆。也有人以绢帛剪做艾叶为头饰的。说起石榴花,总会想起李商隐的诗句“漫无消息石榴红”,最早读到这诗正是在“漫无消息”的插队岁月里,诗人在“漫无消息”后面突兀地接上“石榴红”的意境,久久地让我痴迷。
5.佩饰
端午的佩饰,还有几种可说道的。
以五毒为题材的香袋、绣荷包,只如拇指大小,内盛雄黄,不拘男女老少,都可以贴身佩带。老虎头帽,虎头鞋,或绣有老虎形象的围兜、肚兜,是儿童的普遍用品。让我感到自豪的还有鸭蛋,端午的早晨,妈妈会用红丝线结成的网络,装进一个熟鸭蛋,挂在我的脖子上。倘若不是星期天,我可以把这个鸭蛋挂到学校里去。别的同学也有挂了鸭蛋来的,也有网络里装着鸡蛋或者网着一头无瓣蒜的。一般人家吃鸭蛋的机会远少于鸡蛋,当然吃鸡蛋的机会也并不多,所以这个鸭蛋网络常会引起同学的羡慕。有一年,一个同学就故意起哄把我的鸭蛋壳挤破了。回家的时候我很担心会被妈妈责骂,遮遮掩掩,结果还是被妈妈看到了。她听我诉了委屈,笑道,破了就吃掉吧,原就是吃的东西。
近些年收集古钱币,才知道魇胜钱中专门有一个系列,是端午的佩钱,又叫作避毒钱。一面写着“五日午时”“午日午时”“
端午节朋友间的馈赠品还有扇。父亲每年端午都喜欢买几把素纸折扇,吃过午饭后让我们磨了墨,自己在上面写字。他自己的一把上写的是“清风徐来”,在我们的扇子上写的则是“心定自然凉”,或者是首打油诗:“夏天天气热,扇子借不得。虽是好朋友,你热我也热。”他也会写几把扇子送给同事和邻居。父亲的字写得很不错,单位里逢年过节的标语都是他写,“文革”中他也总是被造反派叫去抄大字报。可惜当时不以为意,父亲去世后,才想到他的书法竟连一件都没有保存下来。我手边留着玩的一把折扇,是一位善书法的朋友送的,他为我写的是“上善若水”。
6.白娘子的故事
端午节喝雄黄酒时,父亲喜欢给我们讲白娘子的故事。白娘子在端午节因喝雄黄酒现出蛇身,吓死许仙;然而到了重阳节,人们在吃螃蟹时,又看到了被白娘子追得无路可逃、不得不躲入蟹壳的法海。按照中国人“秋后算账”的传统,在这场较量中,胜利者还是白娘子。或者说,人们的同情显然是在白娘子这一边。这个故事有着丰富的寓意,在我们幼稚的心中,第一次将美好与妖邪联系在一起,也使我们渐渐明白,对于事物的判断决不能简单化,更不能轻信某些正人君子。
7.龙船
20世纪前半叶,在秦淮河上还有赛龙船的活动,地点在夫子庙前的泮池中。据说有秦淮河船户组织的“河帮”,长江船户组织的“江帮”,上新河木商组织的“木牌帮”。龙船上扎有彩亭,以小孩子扮演各种戏剧人物;这样的装饰肯定要影响船行的速度,且泮池一带虽是秦淮河上水面最宽的一段,但长度有限,想来比速度的竞赛也难以进行。估计南京的赛龙船更多的是表演性质。听老辈人说,也确有水性好的人在船上表演各种游戏和惊险动作。届时合城男女齐往观看,两岸及附近桥梁上都挤满了人。有人向河中放鹅鸭,让龙船上的人争夺,或扔银钱,诱人下水捞取。我在南京已没有见过这样的壮观。
江浙一带的龙舟竞渡,按《荆楚岁时记》中的说法,也不是为了拯救屈原,而是为了迎接逆涛而上的伍子胥的精魂。据说伍子胥就死于
(选自彭国梁、杨里昂主编《我们的端午》,岳麓书社2004年版)
分类导航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