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说课稿闫良区武屯中学 夏伟锋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语言文字应用》是高中阶段的一门语文选修课。共6课,23节。涉及走进汉语、千言万语总关“音”、神奇的汉字、词语万花筒、言之有“理”、语言的艺术6个板块,汉字的注意方法、同音字和同音词,多义词、同义词、熟语、修辞手法等23个知识点。《语不惊人死不休》是第6课――语言的艺术的第一节内容。《语言文字应用》的开设是为了帮助中学生梳理一下分散在初中语文和高中语文必修课中学过的语言文字知识,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中学生语文字应用能力。本节课就是通过选择和锤炼词语和句子,引导学生理解选词和炼句的重要性,并能在实际语言中正确使用。(二)教学目标及确定依据根据课程标准,围绕“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的课标要求确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了解选词炼句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作用,理解选词的基本内涵。2、初步掌握选词炼句的一些基本方法。3、能运用选词炼句中的有关知识分析鉴赏言语及文学作品。4、在实际语言运用中正确使用选词和炼句。(三)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说课稿,标签:语言文字应用大全,http://www.88haoxue.com《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说课稿
闫良区武屯中学 夏伟锋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语言文字应用》是高中阶段的一门语文选修课。共6课,23节。涉及走进汉语、千言万语总关“音”、神奇的汉字、词语万花筒、言之有“理”、语言的艺术6个板块,汉字的注意方法、同音字和同音词,多义词、同义词、熟语、修辞手法等23个知识点。《语不惊人死不休》是第6课――语言的艺术的第一节内容。
《语言文字应用》的开设是为了帮助中学生梳理一下分散在初中语文和高中语文必修课中学过的语言文字知识,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中学生语文字应用能力。本节课就是通过选择和锤炼词语和句子,引导学生理解选词和炼句的重要性,并能在实际语言中正确使用。
(二)教学目标及确定依据
根据课程标准,围绕“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的课标要求确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了解选词炼句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作用,理解选词的基本内涵。
2、初步掌握选词炼句的一些基本方法。
3、能运用选词炼句中的有关知识分析鉴赏言语及文学作品。
4、在实际语言运用中正确使用选词和炼句。
(三)教学难点、重点及确定依据
通过初中语文和高中语文必修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大量的语言基础知道,但过于分散,且掌握不够熟练。因此,教学要帮助学生把这些知道整理出来,加强分析,真正使学生正确运用语言文字。据此,本课的教学重点为:
1、能运用选词炼句中的有关知识分析鉴赏言语及文学作品。
2、在实际语言运用中正确使用选词和炼句。
(四)教学内容安排
学生对于知识掌握不牢,其根本原因是眼高手低,心高行小,感性认知过于强烈。基于此,本节课内容设置如下:
实例、分析概括、演练三部分有机结合。
二、说学法
(一)学情
学生虽然已进放高二,不少还延续初中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只满足于盲目背诵,只顾扫清课本中的文字障碍,无法把课内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学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到考试前只是盲目做题,考试时全凭猜测,越是这样越是缺乏兴趣,其次,语法知识缺乏,大多数学生分析句子的能力很弱,第三、新课改内容的设置,无论是从量上,还是要求上,都让学生有点不知所措,甚至有点慌恐。针对这些,我们越要注重每节知识的能力训练。让学生在每节课中学到东西,提高自信。
(二)学法指导及选择的依据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会自主、合作、探究。要重视师生的语言交际和心灵沟通。""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学习。"另外,课程在教学形式上突出了“动脑动手”。每节课都是联系日常生活中语言文字现象的“实例”,是需要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动脑动手参与才能完成的。课程就是尝试把过去“告诉式”的教学转变为“参与”式的活动。据此我确定了以的学法:
1、搜集资料,动口动手,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道的能力。
2、朗读-分析;感情-理性。
三、说教法
新课程观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积极体验。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共享资源,创设互动平台,从而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课本每节除了“引子”都安排了三个板块:“课堂活动”、“工具箱”和“小试身手”。据此,我决定本文教学中主要采用三种方法,即:引导法、讨论法(自主合作)、分析法(迁移拓展)。
四、说教学过程
(一)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本;师生共同搜集有关选词炼句的故事。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课堂效率。
(二)导入新课
1、学生讨论课本引子的相关内容
(1)三种语言搭配有什么不同的效果?
(明确:情感程度不同,‘你这’更能表现出婵娟的愤恨之情。)
(2)你了解“一字之师”的出典吗?你还了解哪些“炼字”的佳话?(成果展示)
(明确:齐己的《早梅》。此块内容点到即可,不可过多分析,把分析重点留在后面)
从实例入手,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选择不同的词会带来不同的效果,提高学生的选词意识。之所以以这个例子入手,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学生体会是很深刻的。
2、小结“一字之师”的故事,引出炼字。
无论你所要的是什么,真正能够体现它的句子只有一句,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句,最准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其他类似的都很多,而你必须把这唯一的句子、唯一的动词、唯一的形容词找出来。(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告诫他的优秀弟子莫泊桑)
从上面我们可以明白,富有生命力的作品都需要经过对词句进行推敲琢磨。那么什么样的词句才是有生命的呢?我们大家一起来讨论学习一下。
既是对前面实例的一个总结,又可以营造一种氛围,提高学生兴趣,为后面教学效果的取得打下基础。
(三)课堂活动:语言的“生命”
1、“修饰”不只是“装饰”
(1)划出节选中的修饰语,然后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节选的部分;
(读两遍,原文一遍,去掉修饰语一遍,让学生感性上认识一下区别。)
(2)分析讨论:什么是“修饰语”?根据示例分析,概括总结修饰语在文章中的作用。
(通过活动,掌握课本重点内容,分析过程中提倡学生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即可。)
(3)理解标题:“修饰”不只是“装饰”是什么意思?
(加深学生对修饰作用的理解)
(3)扩展理解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残灯无焰影幢幢, 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 暗风吹雨入寒窗。
这首诗是元稹在通州听到好友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的消息所写。诗的首尾两句是借景抒情,请简要分析一下作者是怎样借景抒情的?
(此题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巩固学生对修饰作用的真正理解,如果课堂上学生理解困难,教师也可临时造句完成。如:老师站在讲台上。这句话不够具体,让学生添加修饰语)
(4)学生分组讨论:
修饰语在文中的重要作用:反映事物的特征、性质,或事件发生的原因、环境、状态;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2、“生命”在于“动”
分类导航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