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考语文复习资料阅读专练中考复习学案:现代文阅读专项» 正文

中考复习学案:现代文阅读专项

[10-12 08:34:14]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阅读专练   阅读:68642

概要:四散文考点突破一、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1、把握散文主题方法是: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2、考题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3、答题要点: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二、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1、线索 (1)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线索常常是人、物、事、情、活动。(2)考题形式: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等。(3)答题要点:找到线索,根据提问灵活回答。关键是能判断准线索。2、顺序(1)考题形式a.连续的材料或几个段落或词语能否调整顺序?为什么?b从原文中抽出一句话或几个词语,让你放回文中可以选择的几个地方。(2)答题思路:注意审题看材料或段落、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从原文中抽出的语句,往往是总结性的或承上启下的 三、结构和主题1、常见提问方

中考复习学案:现代文阅读专项,标签:阅读专练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四散文考点突破

一、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

1、把握散文主题方法是: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2、考题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3、答题要点: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二、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

1、线索  (1)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线索常常是人、物、事、情、活动。

(2)考题形式: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等。

(3)答题要点:找到线索,根据提问灵活回答。关键是能判断准线索。

2、顺序

(1)考题形式

a.连续的材料或几个段落或词语能否调整顺序?为什么?

b从原文中抽出一句话或几个词语,让你放回文中可以选择的几个地方。

(2)答题思路:注意审题看材料或段落、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从原文中抽出的语句,往往是总结性的或承上启下的 

三、结构和主题

1、常见提问方式:⑴说说作品在材料安排有何特点,分析其好处;⑵这句(段)话在文中结构上起什么作用;⑶联系全文,指出某物在文中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2、答题思路:⑴分析散文的结构,要明确其谋篇布局的技巧和作用。①句段作用:总领全文、呼应前文、引出下文、承上启下;②结尾作用:感情升华、主题深化、③言有尽而意无穷。

⑵概括主题要抓住体现作品主要事件、反映作者情感取向的关键句。关键句具有极大的概括力,包括总起句(往往在篇首)、过渡句(篇中)、抒情句(结尾)、议论句(结尾)、哲理句(结尾)等。散文主题的概括还可以采用理清段落的方法,梳理各段落之间的关系,从文章标题入手,围绕作者写什么,为什么写等问题思考,也能很快概括出文章的主题。

四、品味语言

(一)词语含义

考题形式:原文给一个词语的拼音,让你根据语境和拼音写出词语并结合语境解释词语的含义。

答题思路: 1.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结合主题来答词语的含义。

       2 .根据该词语前后语句的内容、含义来推断。

(二)词语的妙用

考题形式:品评加点词语作用(妙用)或加点词语能否删除。

答题思路:1.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2.词语的表达作用。

3.体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哲理性语句的深层含意

五、表达方式的作用

(一)考题形式:表达方式的作用。

(二)答题思路:

1.描写的作用  散文中的描写主要包括景物、人物描写等。景物描写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或主题的。人物描写主要考外貌、神态、动作、心理,有关细节描写的地方值得注意,人物描写主要是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2.议论的作用  表达观点、点明主旨

3.抒情的作用  抒发感情、点明主题

六、表现手法

(一)考题形式: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二)答题思路:1.内容方面:托物言志、对比反衬、铺垫烘托、以小见大、虚实结合、层层深入借景抒情              

2.结构方面:开门见山、卒章显志、欲扬先抑、 承上启下、首尾照应

五感受并理解文学形象

一、文学作品中的形象: 可以包括具体人物,也包括典型环境下的人物群体或事物景物,也可以指一种意象,一种情境。

二、人物形象的鉴赏方法:

1、可以从描写人物的方法入手通过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细节等把握人物性格。

2、可以从人物活动的特殊环境入手,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描写。

3、可以从情节发展入手(如:典型的事件、片段)。

4、还可以从抒情句入手。

三、人物描写方法

1、外貌描写

《孔乙己》中有关孔乙己的外貌描写及其作用    《故乡》中的中年闰土形象    

 《列夫·托尔斯泰》写托尔斯泰外貌平庸、普通的一面,不仅是对托尔斯泰肖像真实的刻画,同时也揭示了他是俄国人民大众的一员;写他面容粗鄙、丑陋的一面,实际上是反衬他眼睛的无比精美。

2、动作描写

《背影》: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着上面,两脚再向上;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阿长与〈山海经〉》“吃福橘”: 第二天醒得特别早,一醒,就要坐起来。她却立刻伸出胳膊,一把将我按住。我惊异地看着她时,只见她惶急地看着我。

《范进中举》:……他爬将起来,又着手大笑道:“噫! 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在塘里,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

问:选文加点的动词对刻画人物形象具有怎样的作用?

  这段文字写范进欢喜疯了的过程,这几个动词极其生动地描写了范进看见报贴后心头顿生狂喜,喜极发疯的丑态;生动地刻画了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之深的知识分子沉迷功名、灵魂扭曲的形象。

3、语言描写(言为心声)

①《故乡》中年闰土与少年闰土语言的不同       ② 《我的叔叔于勒》文中的语言描写表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

③《孔乙己》中有关孔乙己的语言描写及其作用       ④《变色龙》中对奥楚蔑洛夫语言描写及其作用

4、心理描写:《最后一课》小弗郎士的心理变化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下一页


Tag:阅读专练阅读专练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 阅读专练
》《中考复习学案:现代文阅读专项》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