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盼望春:总领全文,开启下文。(第1段) 总括春天(第2段) 春草图(第3段) 春花图(第4段) 春 描绘春 春风图(第5段) 春雨图(第6段) 迎春图(第7段) 新(第8段) 赞颂春 美(第9段) 力(第10段)重点研讨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答:表达了作者喜悦和急切的心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2.第2自然段总写春的轮廓,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答: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作用是形象、生动。3. 第3自然段中作者抓住了春草的什么特点?并例举重点词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答:抓住的春草特点有:情态,重点词语如“钻”;质地,如“嫩、绿”;长势,如“满”;色彩,如“绿”;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
《春》表格式学案14,标签:人教版初一上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春草图(第3段)
春花图(第4段)
春 描绘春 春风图(第5段)
春雨图(第6段)
迎春图(第7段)
赞颂春 美(第9段)
力(第10段)
重点
研讨
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答:表达了作者喜悦和急切的心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2.第2自然段总写春的轮廓,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答: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作用是形象、生动。
3. 第3自然段中作者抓住了春草的什么特点?并例举重点词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答:抓住的春草特点有:情态,重点词语如“钻”;质地,如“嫩、绿”;长势,如“满”;色彩,如“绿”;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作用是形象、生动。
4. 第4自然段中作者抓住了春花的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答:抓住的春花特点有:静态和动态。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作用是形象、生动。
5. 第5自然段中作者在描写无形无味的春风时,调动了人体的那些感官?并例举重点词语。
答:调动了人体:触觉,重点词语如“抚摸”;嗅觉,如“气息”;听觉,如“唱出”。
6. 第6自然段中作者在描写春雨的什么特点?并例举重点词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答:描写春雨特点有:细密,重点词语如“牛毛、花针、细丝”;轻盈,如“薄烟”;连绵,如“乡下、小路、石桥”;闪烁,如“发亮”。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作用是形象、生动。
7. 第7自然段是一幅迎春图,人民为什么要迎春(用课文中的话回答)?
答:因为“一年之计在于春”。
8. 第8、9、10自然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答: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作用是形象、生动、清新、自然。
课堂
小结
作者通过对春天全面、精细、准确、生动的描绘,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借景抒情)
拓展练习
请仿照本课,写一篇作文《春》或《家乡的春》。
《春》学案 朱自清
班级:七(3)班 姓名: 成绩:
学习目标
1、 学会细致地观察并生动地描写自然景物;
2、 学习文章严谨而精美的结构安排 ;
3、 灵活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
能力目标
1、提高学生的联想能力;
2、提高学生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能力。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1、领会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
2、培养学生“细致观察事物,抓住特点描述”的能力。
学习难点
领会文章严谨而精美的结构安排。
学习方法
朗读、精读、摘录。
学时
三课时。
情景导入
同学们,春天令人神往,春天充满生机,春天如诗情如画意,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春光中,让我们的心灵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可记得孟浩然的《春晓》;可记得杜甫的《春夜喜雨》。在多少作家的笔下曾这样深情地描绘过春天,今天让我们再读一篇描画春天的优美的散文《春》。
课前
复习
1.给加点的字注音。
人不知而不愠( ) 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
不亦说( )乎 三省( )吾身 传( )不习乎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上一篇:《理想》表格式学案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