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生33:如何理解第四自然段中“又出什么事啦?”这句话?生35:上最后一课前后小弗郎士有什么变化?是什么原因使他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生36:回答刚才的一个问题,“又出什么事啦?”这一句为后文埋下了伏笔,“又”字预示着将要发生的一件大事,后来上课的情节显得水到渠成。生37:我认为“又”字写出了在那个动荡的时代里战乱频仍,变故迭起,人心惶惶。生38:第21自然段“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这样的描写有什么作用?生39:我评价韩麦尔先生,他是一个有责任感、热爱自己的祖国的语言、具有高尚的爱国情操的人!生40:屋顶上的鸽子叫表现出小弗郎士对敌人禁教法语的卑劣行径的轻蔑和对祖国语言的深厚感情。生41:小弗郎士在小说中起到了什么作用?生42:小弗郎士起线索作用。生43:我不同意上面同学的观点。我认为写屋顶上的鸽子的叫声是引出后文敌人强迫鸽子也要学德语的联想,从而表现出对敌人的蔑视和嘲讽。生44:第20自然段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可是我觉得我们中国的语言也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啊?生45:我认为小弗郎士不仅起线索作用,还有深化主题的作用。生46:我认为前面说的屋顶上的
《最后一课》发散思维课课堂实录5,标签:人教版初一下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生33:如何理解第四自然段中“又出什么事啦?”这句话?
生35:上最后一课前后小弗郎士有什么变化?是什么原因使他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
生36:回答刚才的一个问题,“又出什么事啦?”这一句为后文埋下了伏笔,“又”字预示着将要发生的一件大事,后来上课的情节显得水到渠成。
生37:我认为“又”字写出了在那个动荡的时代里战乱频仍,变故迭起,人心惶惶。
生38:第21自然段“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这样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生39:我评价韩麦尔先生,他是一个有责任感、热爱自己的祖国的语言、具有高尚的爱国情操的人!
生40:屋顶上的鸽子叫表现出小弗郎士对敌人禁教法语的卑劣行径的轻蔑和对祖国语言的深厚感情。
生41:小弗郎士在小说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生42:小弗郎士起线索作用。
生43:我不同意上面同学的观点。我认为写屋顶上的鸽子的叫声是引出后文敌人强迫鸽子也要学德语的联想,从而表现出对敌人的蔑视和嘲讽。
生44:第20自然段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可是我觉得我们中国的语言也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啊?
生45:我认为小弗郎士不仅起线索作用,还有深化主题的作用。
生46:我认为前面说的屋顶上的鸽子叫还有另外的含义,鸽子是和平的象征,其实这里表达了小弗郎士对不能学习祖国语言的悲愤、对和平自由的渴望。
生47:我认为小说中的“我”起的是线索作用,全文的结构是上课前—上课中—上课后,是由“我”贯穿起来的。
生48:课文第11自然段“我看到这些情形,正在诧异”,为什么“我”会诧异?
生49:回答前面同学的问题,韩麦尔先生身在法国,所以他认为法语是最美的语言,这里表现出韩麦尔先生对祖国的一种深切的热爱。
生50:回答刚才的一个问题,“这些情形”是表现了国家被占领之后国民不同的反应,他们认为只要语言还在,国家就不会灭亡。
生51:“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和“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两个“最后一堂法语课”含义相同吗?
生52:这篇文章是从纵横两个方面来安排情节的,从纵向看,作者以一个小孩逃学上学的小事把一个巨大的事件完整有机地组织起来。小弗郎士的行踪,串起了故事的起因和结果。从横向看,教室是一个绾起故事各条人物线索的总枢纽。各种人物都在同一时间汇聚到了同一个地点。
生53:本文是反映法国人民的反战情绪的,文章为什么没有宏大的战争场面的描写,而仅仅截取一个小学师生共同上最后一课的情形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生54:回答前面同学的问题,“钟声”是这一课的结束,表明德语即将代替法语,最后时刻韩麦尔先生的动作和神态表明即将和自己祖国的语言告别,韩麦尔先生的内心非常痛苦
生55:前面同学提到的两个“最后一堂法语课”,我认为“最后”含义不同,前一个“最后”表现了小弗郎士沉重而悲愤的心情,后一个“最后”是韩麦尔提出希望,希望同学们用心学习,表现了他对祖国的热爱。
生56:我回答前面的问题,之所以不写战争场面,主要是想通过普通人上最后一课的情形表达对侵略者的痛恨和对不能学习本国语言的一种惋惜,体现了人们的一种爱国情感
生57:这篇文章为什么能够成为跨越时空的不朽的艺术作品?
生58:对上学路上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生59:我认为刚才同学回答的并不完整,之所以选择农村小镇的小学,是因为这是一个普通的地方,更能体现出法国民众的爱国热情,也因为它的普通,更能体现出法国人民的共同心声,从而更能反映出法国人民对侵略者的愤怒之情和他们希望统一的爱国之情。
生60:文章描写了两个什么样的情景,刻画了两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生61:我来评价一下文中的韩麦尔先生。他是一个非常负责任的老师,他热爱自己的学生并且对祖国的战败感到无比伤心。
生62:这篇文章之所以能成为不朽的艺术作品,我认为是:不朽的东西都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在最后一课我们看到了一个巨大的人间悲剧在上演,这种特定的时刻,埋藏在人们心灵深处的爱国情、亡国恨一起迸发出来,无不动人心魄、催人泪下。
生63:“法兰西万岁”表达了韩麦尔先生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生64:“法兰西万岁”是韩麦尔先生的心声,他坚信法兰西必胜,表达了韩麦尔先生的爱国之情。
生65:我们现在是21世纪的小主人,祖国的未来是由我们来主宰的,我们现在要想保护好我们的祖国,就必须要有一种雄健的精神。
生66:我回答前面的问题,文章通过描写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形刻画了小弗郎士和乡村教师韩麦尔的典型形象,表达了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感情。
第三阶段:小组归纳
要求:结合刚才同学们的探讨,看看自己小组的问题是否解决,把还没有解决的问题进行小组探讨,不能解决的问题整理好后上交。
上一篇:《最后一课》发散思维课教案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