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人教版初一下册语文教案《最后一课》导学案18» 正文

《最后一课》导学案18

[10-21 00:22:33]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初一下册语文教案   阅读:68524

概要:《最后一课》导学稿(第一课时)主备人:李新瑞 备课组长:潘新华 审核人:赵锋 授课时间 累积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了解作者及文章的写作背景。及小说的三要素;初步感知课文,理清课文的基本情节。2.通过阅读课文,分析小弗郎士心路历程的变化及变化原因,从而感受法国人民在亡国之际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3.学会有感情地诵读课文,能复述故事情节。德育目标:懂得母语和国家之间的关系,树立热爱汉语、学好汉语的意识,培养自己的爱国感情。教学重点:复述课文内容,理清故事情节感受法国人民在亡国之际的强烈的爱国情感。教学难点:小弗郎士的情感变化线索及其原因教学方法:1.情境导入法;2.诵读教学法;3.自主感悟、合作释疑。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课 型:讲读课教学过程:相关资料补充:1.作者:阿尔丰斯.都德(法国)(1840-1897),法国著名小说家。出身于尼姆城一破落商人家庭。生活贫困。17岁时带着诗作到巴黎,厕身文学界。1866年,发表了短篇小说集《磨坊文札》,才引起人们注意。1868年,长篇小说《小东西》出版,获得巨大成功,都德因此赢得了“著名小说家”。18

《最后一课》导学案18,标签:人教版初一下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最后一课》导学稿(第一课时)

主备人:李新瑞  备课组长:潘新华  审核人:赵锋 授课时间  累积课时

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了解作者及文章的写作背景。及小   

说的三要素;初步感知课文,理清课文的基本情节。

2.通过阅读课文,分析小弗郎士心路历程的变化及变化原因,从而感受法国人民在亡国之际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

3.学会有感情地诵读课文,能复述故事情节。

德育目标:懂得母语和国家之间的关系,树立热爱汉语、学好汉语的意识,培养自己的爱国感情。

教学重点:复述课文内容,理清故事情节感受法国人民在亡国之际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教学难点:小弗郎士的情感变化线索及其原因

教学方法:1.情境导入法;2.诵读教学法;3.自主感悟、合作释疑。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课    型:讲读课

教学过程:

相关资料补充:

1.作者:阿尔丰斯.都德(法国)(1840-1897),法国著名小说家。出身于尼姆城一破落商人家庭。生活贫困。17岁时带着诗作到巴黎,厕身文学界。1866年,发表了短篇小说集《磨坊文札》,才引起人们注意。1868年,长篇小说《小东西》出版,获得巨大成功,都德因此赢得了“著名小说家”。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都德投笔从戎。战争生活给他提供了新的创作题材。都德是位多产的作家,除著有大量小说外,还写有两部回忆录和一个剧本。有法国的狄更斯之誉称。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小东西>>,短篇小说集<<磨坟书筒>>、<<月曜日故事集>>、<<故事选>>、<<冬天的故事>>等。短篇小说<<最后一课>>和<<柏林之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都德的短篇小说具有委婉、曲折、富于暗示性的特色。

2.背景:《最后一课》写于普法战争第二年(1873)年。篡夺了法国革命成果的路易·波拿巴在复辟帝制后,力图通过战争扩大法国在欧洲大陆的势力,以摆脱内部危机,巩固王朝统治。俾斯麦则打算通过战争,建立一个德意志帝国,企图占领法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1870年7月,法国首先向普鲁士宣战,这个掠夺性的战争,正如马克思当时指出的,敲响了“第二帝国的丧钟”。9月,色当一役,法军大败,拿破仑第三被俘,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阿尔萨斯和洛林等法国的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这时,对于法国来说,已经变成自卫战争。面对普鲁士军队的屠杀掠夺,法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敌人。

一、 “先学”环节

(一)课前预习:

1.了解作者及作品,复习小说三要素

2.认真阅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及作者情感。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踱(    ) 督学(    ) 郝叟(    )(    ) 摊(  )   懊悔(    ) chéng fá (    )(    )   钥匙()(  )   诧异(   )

磨损(    )  qídăo (    )(    ) 哽(    )宛转(   )(    )

4.解释下列词语

督学   征发    哽    踱    惩罚

5.搜集本文的写作背景,了解作者写作意图,把握文章的主旨。

(二)导入新课 (1分钟)

导入: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每一种语言都有着自己的尊严,侮辱一种语言,就是侮辱使用这种语言的人;剥夺一种语言,就是剥夺一个民族的存在。当普鲁士人入侵阿尔萨斯,禁止法国人讲法语的时候,一个无忧无虑的天真淘气的孩子,一个执教四十年的普通教师,还有阿尔萨斯的普通人民,他们又将是怎样的一种表现呢?

(三)预习反馈 (5分钟)

1.学生口头交流收集的资料,了解作者作品及背景。(附课件)

(教师评价:声音、是否脱稿、流畅度)

2.汇报小组板书、讲解重点字词、形近字、多音字,并调动其他同学参与。(教师评价:前后鼻音的区分、四声的标注、发音的准确)

(四)、自主学习,完成下列学习任务(10分钟)

感知课文

1、  学生结合文章特殊的历史背景,大声朗读课文;

2、  学生自由发言,谈读后的体会、感受或困惑;

3、  整理归纳:教师在学生充分发言后,整理、归纳学生的感受,体会;引导学生进入初步的课文分析阶段。

初步分析课文

1、提问:记叙文的六要素是什么?

2、介绍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环境、故事情节;

  故事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3、学生再读课文,根据介绍的有关小说的知识,找出本文中的人物(主人公),理清文章的故事情节;

明确:人物:小弗郎士(主人公)   韩麦尔先生

情节:上学路上→ 上最后一课的过程→ 下课 

二“后教”环节,合作探究:

过渡:在理清课文情节的基础上

1.根据图片提示,学生进行复述课文,使学生更加熟悉课文情节。

2.研读第7-10自然段,完成表格:最后一课和平日上课的情景有怎样的不同?

平  日  上  课

 

最  后  一  课

气 氛

 

学 生

 

老 师

[1] [2] [3] [4]  下一页


Tag:初一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初一下册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人教版 - 初一下册语文教案
》《《最后一课》导学案18》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