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出师表》学案设计2

[10-21 00:12:03]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初三上册语文教案   阅读:68667

概要:1.创设情境: 刘备“三顾茅庐”使诸葛亮万分感激,平时又言听计从,临终时也曾把儿子托付给诸葛亮诸葛亮也一直在努力报效刘备的知遇之恩,所以一生竭尽所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试图为刘备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下面我们再学习6、7两段,看诸葛亮是如何表述他的知遇之恩的2.教师补充几下注释,学生思考自译课文: 躬耕:亲自耕种.闻达:声名远扬 庶竭:希望竭尽尔来:从那时到现在 托付不效:交给的任务没有完成3.复述诸葛亮的经历(根据课文内容)要求一位表达能力强一点的学生回答,其他学生补充4.独立思考问题:两主要表达方式是什么?叙述的对象以及叙述的内容是什么?(要求扣课文中句子回答)昔日:生平志向 感激原因 廿年经历 报先帝忠陛下 当今:出师理由 5.讲解“寓情于叙”如下所述,这两主要是追述21年来的经历,陈述出师的理由, 抒发报先帝忠陛下的心愿表达方式是寓情于叙例如第6段在叙述生平志向、 感激的原因之后,又用“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这句充满感情的话,既高度概括了他追随先帝、为之奔走的艰难历程,又抒发了他感恩报效的一片忠心6.讨论问题:“受命以来.....

《出师表》学案设计2,标签:人教版初三上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1.创设情境:

刘备“三顾茅庐”使诸葛亮万分感激,平时又言听计从,临终时也曾把儿子托付给诸葛亮诸葛亮也一直在努力报效刘备的知遇之恩,所以一生竭尽所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试图为刘备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下面我们再学习6、7两段,看诸葛亮是如何表述他的知遇之恩的

2.教师补充几下注释,学生思考自译课文:

躬耕:亲自耕种.闻达:声名远扬 庶竭:希望竭尽尔来:从那时到现在 托付不效:交给的任务没有完成

3.复述诸葛亮的经历(根据课文内容)

要求一位表达能力强一点的学生回答,其他学生补充

4.独立思考问题:两主要表达方式是什么?叙述的对象以及叙述的内容是什么?(要求扣课文中句子回答)

昔日:生平志向

感激原因

廿年经历 报先帝忠陛下

当今:出师理由

5.讲解“寓情于叙”

如下所述,这两主要是追述21年来的经历,陈述出师的理由, 抒发报先帝忠陛下的心愿表达方式是寓情于叙例如第6段在叙述生平志向、 感激的原因之后,又用“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这句充满感情的话,既高度概括了他追随先帝、为之奔走的艰难历程,又抒发了他感恩报效的一片忠心

6.讨论问题:“受命以来.....深入不毛”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精神?今天应该怎样认识?

引导学生从作者忠君的同时看到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努力学习,完成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7.小结第三部分层次:回顾历程,抒发感激之情

表示伐魏决心,报先帝忠陛下

五、布置作业

A:课后背诵课文3-7段;预习翻译8、9段

B:默写课文3-7段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分析理解8、9段培养说话艺术(委婉)

2.归纳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

3.背诵,练习巩固

教学重点难点:归纳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培养说话艺术(委婉)

学法指导:朗诵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www.88haoxue.com88haoxue.com

一、检查复习:

抽一中等生背诵课文第5自然段

二、理解分析第三部分

1.学生齐读8、9段,要求读出作者感情及诚意,创设情境,进入新课

2.指导翻译第8段:这一段翻译较难,老师要多做些点拨

学生先独立翻译,教师给予指点,后集体讨论解决

3.分析第8段层次:师生共析:

第1句是自请“出师”,表达“讨贼兴复”的决心,意志坚定

第2句是两个分句,是分清责任,提出期望

第3句表达感激之情

板书:请命出师----表决心

叮嘱陛下:用贤臣---兴德之言

宜自谋---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遗诏

表达感激之情

4.讨论:如果第1句话后面用分号,“以彰其咎”后面用句号,好不好?

明确:不好一是不能分清内外责任,二是不能突出作者请命出师的决心,三是内外大臣“兴德之言”顺势提出希望“陛下亦宜自谋”,不致使刘禅反感

自由发言,有道理就行

三、朗读指导,进行背诵:

同样要求注意层次性,采用多种方式背诵相结合

四、布置作业

A、默写全文(可分段进行)

B、熟练背诵全文

自测题: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文后的问题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份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1.作者“遂许先帝以驱驰”的原因是 (    )(3分)

A.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

B.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

C.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D.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2.诵读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B.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C.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

D.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其意义与现在明显不同的一项是 (    )(3分)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C.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D.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4.下列句子中,有一句与其他三句体现的志趣不同,这一句是(    )(3分)

A.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出师表》)

B.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与朱元思书》)

C.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饮酒》)

D.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渔家傲》)

5.将选文第一段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初三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初三上册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人教版 - 初三上册语文教案
》《《出师表》学案设计2》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