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人教版初三下册语文教案《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9(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正文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9(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10-21 00:12:03]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初三下册语文教案   阅读:68545

概要:2.我用残损的手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 1.了解戴望舒及其诗歌创作。 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把握诗歌的感情线索。 3.感情背诵本诗。 过程与方法 :1.品味诗歌语言,深层体会变幻多姿的抒情风格。 2.理解诗歌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3.培养学生解读诗歌意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对苦难祖国的深切关注和真挚爱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感情诵读,把握全诗的感情线索,体会诗人情感的变化。 教学难点 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寄寓的诗人的情感。 2.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感情线索。 2. 联想想象欣赏法 引领学生理解诗中艺术形象蕴含的情感。 3.研讨点拨法 用于对诗歌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的分析,深层把握诗歌主题。教具准备 多媒体CAl课件、投影仪、录音机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诵读,整体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9(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标签:人教版初三下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2.我用残损的手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 1.了解戴望舒及其诗歌创作。  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把握诗歌的感情线索。 3.感情背诵本诗。 
      过程与方法 :1.品味诗歌语言,深层体会变幻多姿的抒情风格。 2.理解诗歌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3.培养学生解读诗歌意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对苦难祖国的深切关注和真挚爱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感情诵读,把握全诗的感情线索,体会诗人情感的变化。 
教学难点 
      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寄寓的诗人的情感。 
      2.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感情线索。 
      2. 联想想象欣赏法  引领学生理解诗中艺术形象蕴含的情感。 
      3.研讨点拨法  用于对诗歌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的分析,深层把握诗歌主题。教具准备 
      多媒体CAl课件、投影仪、录音机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诵读,整体把握全诗的思想感情。分析诗中的艺术形象寄寓的主观情感。品味诗歌浯言, 
领会其艺术魅力。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提及戴望舒,我们自然想到的是彷徨在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但卢沟桥头的炮火点燃了民族郁愤,以“雨巷诗人”之名行世的戴望舒也收起了彷徨“雨巷”中的“油纸伞”,而在“狱中题壁”,并且“用我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放声歌唱“永恒的中国”。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诗人在侵略者的铁窗下献给祖国的恋歌——《我用残损的手掌》。(板书文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 
      投影: 戴望舒及《我用残损的手掌》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鸥。浙江杭县人。1923年秋人上海大学中文系。1925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做宣传工作。1928年在上海与人合办一线书店,出版《无轨列车》半月刊。被查封后改名水沫书店,出版《新文艺》月刊。1931年加入左联。1932年自费赴法国,在里昂中华大学肄业。一年后到巴黎大学听讲,受法国象征派诗人影响。1935年回国。次年创办《新诗》月刊。1938年避居香港,主编《星岛日报》、副刊《星座》及诗刊《顶点》。还曾主编过《珠江日报》和《大众日报》副刊。同时组织“文协”香港分会并任理事。1941年,日本占领香港后被捕入狱,受伤致残,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1949年回到内地在国际新闻局法文组从事翻译。1950年因气喘病去世。 
      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和《灾难的岁月》。早年诗歌多写个人的孤 
寂心境,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象朦胧、含蓄。后期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 
      《我用残损的手掌》作于1942年?月3日,是诗人在侵略者的铁窗下献给祖国的歌。  
       三、诵读,整体感知诗意 
       1.学生默读全诗。掌握下列字词。 
投影: 锦幛(zhàng)    荇藻(xìng zǎo)    蓬蒿(Péng hāo) 

憔悴(qiáo cuì):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蝼蚁(lóu yī):“蝼蛄和蚂蚁,用来代表微小的生物,比喻力量薄弱或地位低微的人。 
      2.教师感情诵读,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提示:这首诗语言口语化,押韵灵活错综,读起来有一种沉郁顿挫的音乐感.很确切地表现了诗人的情怀。诵读中要注意体会停顿和重音。  
  我/用残损的手掌                     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 
    这一角/已变成灰烬,                 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阴暗, 
    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只有那辽无、远的一角/依然完整, 
    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             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幛,             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 
    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            像/恋人的柔发,婴孩子手中乳, 

[1] [2] [3]  下一页


Tag:初三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初三下册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人教版 - 初三下册语文教案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9(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