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再别康桥》教案13

[10-21 00:12:03]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高一册语文教案   阅读:68744

概要:《再别康桥》教案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感受康桥柔美秀丽的风光,体味作者对康桥深深依恋、依依惜别之情。2. 引导学生感悟徐志摩诗歌华丽轻巧的语言,整齐的章法,和谐柔美的音韵所散发出的诗意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3. 指导学生咀嚼品味诗歌语言,把握诗的意象,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4. 指导学生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并提高审美情趣。教学重点:1. 体会诗人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2. 通过诵读,把握诗歌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教学难点:对诗歌具体意象的把握和体味,特别是诗歌在古典与现代的结合问题上。教学设想: 以阅读为主,尝试多种阅读方式,注重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独特的意象选择,营造诗境,欣赏诗意。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独立分析,锻炼分析能力。在讲解过程中,联想比较,把文中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适当地给学生点拨、引导,使他们受到美的熏陶,体味作者的情思。另外,将课内阅读与课外反馈相结合,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鉴赏评价现代诗歌的能力。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步骤:一 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一定看过中央电视台的一个非常有名的节目《同一首歌》吧,《同一首歌》之所以受到观众的喜欢,

《再别康桥》教案13,标签:人教版高一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再别康桥》教案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感受康桥柔美秀丽的风光,体味作者对康桥深深依恋、依依惜别之情。
2. 引导学生感悟徐志摩诗歌华丽轻巧的语言,整齐的章法,和谐柔美的音韵所散发出的诗意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3. 指导学生咀嚼品味诗歌语言,把握诗的意象,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 指导学生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并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 体会诗人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
2. 通过诵读,把握诗歌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教学难点:
对诗歌具体意象的把握和体味,特别是诗歌在古典与现代的结合问题上。
教学设想:
   以阅读为主,尝试多种阅读方式,注重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独特的意象选择,营造诗境,欣赏诗意。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独立分析,锻炼分析能力。在讲解过程中,联想比较,把文中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适当地给学生点拨、引导,使他们受到美的熏陶,体味作者的情思。另外,将课内阅读与课外反馈相结合,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鉴赏评价现代诗歌的能力。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步骤: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一定看过中央电视台的一个非常有名的节目《同一首歌》吧,《同一首歌》之所以受到观众的喜欢,我觉得它承载着不同时代人同样的心情,唤起了大家对往事的追忆,是涌动在许多人心中的旋律,它时刻感动着我们,但是我今天要告诉大家的是涌动在我们心中的另一个主旋律,那就是同一首诗。同学们当你们告别母校的时候,当你与朋友道别的时候,你是否满怀深情的吟诵过我们心中的同一首诗“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那么今天便让我带领大家走进我们心中的同一首诗《再别康桥》。
二 作者介绍
徐志摩1897年出生于浙江省海宁县硖石镇,四岁进入私塾,十二岁的时候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 1918年受人引荐,拜学者梁启超为师,并于同年赴美国留学。他于1920年获得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硕士,后转赴英国,据他自己讲是为了从罗素,应该说来到英国,来到了剑桥,诗人的人生发生了重大的转折。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蛰伏在他心中诗人的天命,是他追求“爱、自由、美”的起点,所以作者一直对剑桥魂牵梦萦,成为他永远的精神家园。作者曾经在自己的作品《猛虎集》序言中谈到“我的眼睛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由此可见作者对于康桥的一往深情。1922年他辞别剑桥启程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经常发表诗作,1923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从南京乘飞机回北京,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时年35岁,这样一位多情的才子就如流星般划过中国的现代文坛。因此,徐志摩被称作新诗的“诗魂”。诗人的生命虽然是短暂的,但却留下了许多辉煌的创作,徐志摩一生共留下四部诗集,分别是《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和《云游》。
徐志摩是一个传奇的人物,他的传奇的一生与三个女性分不开。三个女性中,首先是他遵从父命的结发夫妻——张幼仪,这样的婚姻在一个追求自由、完美的徐志摩眼中是不完美的。因此当1920年徐志摩第一次遇见林徽因以后就迅速坠入爱河,徐与前妻离婚。但是后来林徽因却由于一些原因而最终是选择了徐志摩的恩师梁启超的儿子,介于这样一种尴尬的关系,

徐志摩陷入了一种深深的痛苦中。直到1924年,徐志摩遇到了他生命中第三个重要的女性——陆小曼,一个出生于名门之家,有着良好修养的才女,而她却沉湎于十里洋场的灯红酒绿和声色犬马,荒了学问,疏了文字,淡了丹青,把自己所有的青春和才华葬送于吞云吐雾中,在无谓的事情中消噬了自己的生命。他们于1926年结婚,而婚后的生活并没有像徐志摩期待的那样,而是危机重重。当1928年作者再次来到康桥,来到自己曾经做梦的地方,而面对现实的无奈,作者思绪万千,于是写下了动人的《再别康桥》。
三 题目分析
《再别康桥》的“再”字体现了作者已经不是第一次离开康桥,这其实是徐志摩第三次离开了,第一次是1922年学习回国,第二次是1925年,这已经是作者第三次来到康桥,康桥也翻译成“剑桥”。题目的题眼应该是“别”,是一个学子对于自己母校的留恋,离别的不舍。那么“别”又是怎么体现的呢?与古人“自古多情伤离别”、“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有怎样的区别?
四 诗歌分析
第一节:(教师范读)作者先写“轻轻的走”,再写“轻轻的来”,一般而言应该先写来后写走,这样的方法来突出“走”的不舍,在诗的开头就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久违的学子作别母校的万千离愁。诗人这次来到康桥,没有告诉任何人,他不愿意别人打扰他和自己心理家园的沟通,所以他很“孤独”,和他作别的只能是西天的云彩。这一节诗最引人注意的是三个“轻轻的”,大家思考一下,这三个“轻轻的”体现了怎样的一种感情,在全文中又起到怎样的一个作用?
三个“轻轻的”透露了作者对康桥难舍难分的离情,表现了自己对康河的爱和依依惜别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一种抒情基调——淡淡的忧愁。大家接着看后面,诗人离别的是“西天的云彩”,告别的由人向自然景物转移,跳出了俗套,给人以清新飘逸之感。“云彩”寄托着诗人离别的感情,这种有着诗人感情的物象即是诗歌的意象,关于意象的选择也是本文学习的重点。我国古诗中就有许多以云彩为离别的意象,比如:李白的《送友人》:“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或是《古诗十九首》:“浮云蔽白日,游子不能返”,可见作者选取意象的高妙和对于古典知识掌握的熟练。
第二节:找一个同学朗读第二节,并请其他同学思考问题:作者这一节中选取的意象是什么?你觉得有什么妙处?
这一节选择的意象就是河畔的“金柳”,由于“柳”和“留”的音同,“金柳”是我国传统诗歌中离别的象征。如《诗经.小雅》:“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斯,雨雪霏霏”,隋代无名氏的《送别》:“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可见诗人选择意象的考究。
诗人又将“金柳”这样一个充满着忧郁色彩的景物与活泼、美丽的“新娘”作比,看似矛盾,却独巨匠心。“新娘”是大家心目中美丽的化身,是一个女人一生中最漂亮的时候,用这么美丽的一个意象来形容康桥,具体形象地反映了诗人对于康河的无比热爱,没有人会拒绝美丽,更反映出作者要离开这样一个美好事物的痛心。

[1] [2]  下一页


Tag:高一册语文教案人教版高一册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人教版 - 高一册语文教案
》《《再别康桥》教案13》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