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人教版高三册语文教案人教版高三册《词七首》教案» 正文

人教版高三册《词七首》教案

[10-21 00:12:03]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高三册语文教案   阅读:68468

概要:( 幻灯片: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境凄凉。)郑振铎《中国文学史》评价:她是独创一格的,她是独立于一群词人之中的。她不受别的词人的什么影响,别的词人也似乎受不到她的影响。她是太高绝一时了,庸才作家是绝不能追得上的。无数的词人诗人,写着无数的离情闺怨的诗词;他们一大半是代女主人翁立言的,这一切的诗词,在清照之前,直如粪土似的无可评价。”我们来看她的一篇后期的作品〈声声慢〉三、 朗诵,初步感知词人别样愁情1. 朗读欣赏。2. 生齐读3. 问题一、古诗词十分重视字句的锤炼,有“诗眼”“词眼”之说。请找出《声声慢》中的“词眼”。(教师引导:“眼”,传神之所。“词眼”,最能体现作者内心情感的字词。)明确:“愁” 4、综观全词,一字一泪,满是悲愁,但全词写来没有一个“泪”字,也只在结尾点出一个“愁”字。作者是如何传达这渗透血泪的深愁巨痛的呢?我们来欣赏下吧。 5、疏通词句,整体感知:词人描写在残秋的所见所闻所感来充分展示了她所处的冷清悲凉的环境气氛及其饱经国破家亡夫死的巨大悲痛的内心世界(或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四、鉴赏〈声声慢〉一、1

人教版高三册《词七首》教案,标签:人教版高三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 幻灯片: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境凄凉。)

郑振铎《中国文学史》评价:她是独创一格的,她是独立于一群词人之中的。她不受别的词人的什么影响,别的词人也似乎受不到她的影响。她是太高绝一时了,庸才作家是绝不能追得上的。无数的词人诗人,写着无数的离情闺怨的诗词;他们一大半是代女主人翁立言的,这一切的诗词,在清照之前,直如粪土似的无可评价。”

我们来看她的一篇后期的作品〈声声慢〉

三、       朗诵,初步感知词人别样愁情

1.    朗读欣赏。

2.    生齐读

3.    问题一、古诗词十分重视字句的锤炼,有“诗眼”“词眼”之说。请找出《声声慢》中的“词眼”。(教师引导:“眼”,传神之所。“词眼”,最能体现作者内心情感的字词。)

明确:“愁”

   4、综观全词,一字一泪,满是悲愁,但全词写来没有一个“泪”字,也只在结尾点出一个“愁”字。作者是如何传达这渗透血泪的深愁巨痛的呢?我们来欣赏下吧。

   5、疏通词句,整体感知:

词人描写在残秋的所见所闻所感来充分展示了她所处的冷清悲凉的环境气氛及其饱经国破家亡夫死的巨大悲痛的内心世界(或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

四、鉴赏〈声声慢〉

一、

1、找出词中直接抒情的句子。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2、赏析“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此14个叠字历代词家异口同声赞为千古绝调。为何?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                           |                          |

人的动作、神态             环境的悲凉             内心世界的巨大伤痛

起句形象用了七组叠词,直接抒情,委婉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在遭受重创巨痛后的愁苦的心情。

①李清照在经历了国破家亡、夫死、金石丢失、再婚离婚等一系列打击之后,内心极度哀愁,再加之一人孤处、无儿无女、无依无靠,更是百无聊赖、空虚惆怅、失落迷茫。为了派遣这种哀愁,作者一大早就开始了漫无目的的寻觅。她在寻觅些什么呢?是少女时代快乐的生活吗,还是夫妻情深、甜蜜爱情?……

②环境的“冷清”更衬托出人心境的“清冷”

③寻觅的结果不但没有寻回失去的东西,不但没有减轻内心的伤痛,反而在这冷清的环境中更生一种凄凉、惨淡、悲戚。

运用叠词在音调上也有好处。这14个叠字极富音乐美,宋词是用来演唱的,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14个字虽是重叠使用,却绝无重复累赘之感,朗读起来,只觉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你能感觉到她心中塞满了愁苦。

3、略析“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此句写气温骤变的感受:点明节令——秋天。秋天的天气变化无常,忽暖忽冷。在这样的天气里人也睡不好,最难调理休息。并非天气原因而是人的心情。借气候之冷暖无常,写飘零憔悴之苦。

二、间接抒情——抓意象分析愁情

中国的文学作品讲究含蓄,讲究意境,但文学作品中,从来就没有单纯写景的,写景都是为了表达某种情感服务,这种寄托了作者情感的景我们称之为诗歌的意象,请大家找找本词中作者借哪些意象又抒发了什么样的情呢?

  意象:“秋风”“淡酒”“雁”“黄花”“梧桐”“秋雨”

1、淡酒

 看到写酒就自然而然地想到愁,本要说的是借酒浇愁,但愁仍难排遣。却言“淡酒”无力,怎么能抵挡住那一阵紧似一阵的急风。用意含蓄,词人或许想用酒来抵挡的是那“一重未了一重添”的愁绪吧!言酒“淡”,其实是说愁“浓”,以至用酒消愁是不抵事的。一个“淡”字,表明作者晚年是何等的凄凉,心境是何等的凄苦。

2、秋风意象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自古逢秋悲寂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得出结论:秋风渲染愁情。

3、“过雁”意象分析。“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为什么作者看到过雁会“正伤心”?

鸿雁传书为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常用之典,词人曾有这样的词句:(《一剪梅》:“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不由得猜想这过雁或许正是以前经常传递相思之情的那一群吧?由此勾起对丈夫的思念之情,那是一种甜蜜的忧伤,然而,过雁还是那只过雁,收信的那个人已经不在人世了,有了物是人非的悲凉。相思之情已成“悼亡之悲”。

不仅如此秋雁南来,此时国破家亡,李清照避居江南,远离故土,漂泊南方。看到北来的大雁便认为这是家乡来的大雁,因而说是“旧时相识”,可见,雁儿还勾起了词人的“怀乡之思”。

4、略析“黄花”意象。“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史正志《菊谱》:“菊草本也,以黄为正,所以概称黄花。”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

这里“满地黄花堆积”是指菊花盛开,而非残英满地。“憔悴损”是指词人自己因忧伤而憔悴,非指菊花枯萎凋谢。古人有九九重阳登高、饮酒、赏菊的习俗,但由于自己无心看花,虽值菊堆满地,却再无当年那种“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以往丈夫在世时的日子多么美好,诗词唱和,整理古籍,欣赏金石拓片。可现在呢?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在受这无边无际的孤独的煎熬了。独对着孤雁残菊,更感凄凉。手托香腮,珠泪盈眶。怕黄昏,捱白昼。对着这阴沉的天,一个人要怎样才能熬到黄昏的来临呢?漫长使孤独变得更加可怕。独自一人,连时间也觉得开始变慢起来。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Tag:高三册语文教案人教版高三册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人教版 - 高三册语文教案
》《人教版高三册《词七首》教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