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红楼梦(苏教版)选修《红楼梦》专题辅导资料» 正文

(苏教版)选修《红楼梦》专题辅导资料

[02-27 11:30:34]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红楼梦   阅读:68713

概要:《红楼梦》在中国古典文学里面是最富有典范意义的作品,不理解《红楼梦》就不容易理解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历史悠久,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仅就文学成就而言,三百篇、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每一历史时期都有大家名世,优秀作品汗牛充栋,何独《红楼梦》最有典范意义?当然,每一时代有每一时代的文学,无论何种文学样式,一旦走向成熟,都具有典范意义,而且它的高峰是不可企及的。但文学本身有历史的承继性,后来的作家总是要从先辈那里吸取营养,因此越是晚出而又能达到高峰的作品,包含的文学传统的成分越多,对一国文学来说,其典范意义也就越发突出。《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集大成的作品。曹雪芹有志于文学创作,而不选择诗、词、曲、剧的形式,选择了小说,这是他的聪明处。如果他当初想以诗、词、曲、剧创作名世,恐怕文学史上就没有他的位置了,至少不会像今天这样显赫。明、清两代是小说的繁盛期,冯梦龙、罗贯中、施耐庵、吴承恩以及《金瓶梅》的作者已经提供了先鉴,曹雪芹有条件把小说这种文学样式推向高峰。9、孙逊论《红楼梦》的文化精神 《红楼梦》主要的文化精神便是“情文化”,或者叫“情本思想”。这个“情”当然首先

(苏教版)选修《红楼梦》专题辅导资料,标签:红楼梦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红楼梦》在中国古典文学里面是最富有典范意义的作品,不理解《红楼梦》就不容易理解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历史悠久,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仅就文学成就而言,三百篇、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每一历史时期都有大家名世,优秀作品汗牛充栋,何独《红楼梦》最有典范意义?当然,每一时代有每一时代的文学,无论何种文学样式,一旦走向成熟,都具有典范意义,而且它的高峰是不可企及的。但文学本身有历史的承继性,后来的作家总是要从先辈那里吸取营养,因此越是晚出而又能达到高峰的作品,包含的文学传统的成分越多,对一国文学来说,其典范意义也就越发突出。《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集大成的作品。曹雪芹有志于文学创作,而不选择诗、词、曲、剧的形式,选择了小说,这是他的聪明处。如果他当初想以诗、词、曲、剧创作名世,恐怕文学史上就没有他的位置了,至少不会像今天这样显赫。明、清两代是小说的繁盛期,冯梦龙、罗贯中、施耐庵、吴承恩以及《金瓶梅》的作者已经提供了先鉴,曹雪芹有条件把小说这种文学样式推向高峰。

9、孙逊论《红楼梦》的文化精神 
《红楼梦》主要的文化精神便是“情文化”,或者叫“情本思想”。这个“情”当然首先包含了我们通常讲的“男女之情”,否则《红楼梦》也不成其为《红楼梦》;但它又远远不止“男女之情”,而是包含了远为丰富和复杂的内涵。把《红楼梦》仅仅理解为爱情小说,把《红楼梦》的“情”仅仅理解为“男女之情”,不仅不符合小说实际,而且辜负了作者的一片苦心。 
《红楼梦》的“情文化”或“情本思想”究竟包含了哪些丰富内涵呢? 
(1)《红楼梦》里的“情”,指的是男女之间的相悦相爱之情,并在这方面提出了超越性爱的“意淫”观念,以及以思想志趣的一致为基础的新的情爱观。
(2)《红楼梦》里的“情”,还逸出了“男女之情”的狭隘理解,包含了以尊重和关爱女性为核心的可贵平等精神。
(3)《红楼梦》里的“情”,还超越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更广泛地指人与自然的关系,包含了人类必须体贴和善待自然万物的博大情怀。 
(4)从汤显祖、冯梦龙到曹雪芹:《红楼梦》“情本思想”的渊源与发展。 

l 研读交流
1、《红楼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但小说对传统价值观和贵族阶级的生活方式又持明确的批判态度。如何理解这一矛盾的关系?
2、贾政属于传统儒家所培养的典型人物,作者对他的描写多用曲笔,嘲讽之意溢于言表。试从小说中找出有关贾政的段落,结合所学过的《儒林外史》选篇,说明在传统社会后期儒学僵化迂腐的一面。
3、比较贾宝玉等人在大观园中结社吟诗活动与宁国府元宵祭祖的活动,分析贵族之家的生活状况。
4、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摧毁了“有情人皆成豢属”的信念。设想一下,他们的悲剧能否避免?
5、宝黛的情感交流开始是借助《西厢记》、《牡丹亭》来进行的。根据自己的文学欣赏经验,说明文学艺术对思想感情的影响。
6、在本专题参考选题中选择一题,或结合本专题学习内容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并与同学交流。

l 参考选题
曹雪芹论历代野史与才子佳人小说
简述曹雪芹对传统文化的复杂态度
试评《红楼梦》中儒者的形象
贾宝玉为什么不喜欢儒学?
贾宝玉是庄子的信徒吗?
“宝玉悟禅”悟出了什么?
比较《孔雀东南飞》与《红楼梦》的爱情悲剧
从杜丽娘到林黛玉
从史湘云的个性看《红楼梦》的审美理想
从香菱学诗看《红楼梦》中的诗论
戏曲作品在《红楼梦》中的作用
贾政身边的几个清客
谈元、迎、探、惜四春的关系
从《红楼梦》看中国古代的亲戚关系
《红楼梦》中的祭祖仪式所包含的文化意义
妙玉论茶
林黛玉论琴
大观园与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特点

 


附录

一、曹雪芹生平简表/114

二、推荐参考书目/115

三、推荐相关网站/117


  


一、曹雪芹生平简表 


雍正二年(甲辰1724)闰四月二十六日生。
雍正三年(乙巳1725)四月二十六日芒种节周岁,遂以芒种为生辰之标志。
雍正六年(戊申1728)父曹颊获罪抄家逮问,家口回京,住蒜市口。
乾隆元年(丙辰1736)赦免各项“罪款”,家复小康。十三岁(书中元宵节省亲至除夕。宝玉亦十三岁)。是年四月二十六日又巧逢芒种节(书中饯花会)。
乾隆二年(丁巳1737)正月,康熙之熙嫔薨。嫔陈氏,为慎郡王胤禧之生母(书中“老太妃”薨逝)。
乾隆五年(庚申1740)康熙太子胤扔之长子弘皙谋立朝廷,暗刺乾隆,事败。雪芹家复被牵累,再次抄没,家遂破败。雪芹贫困流落。曾任内务府笔帖式。
乾隆十九年(甲戌1754)《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初有清抄定本(未完)。
乾隆二十年(乙亥1755)续作《石头记》。
乾隆二十一年(丙子1756)脂批于第七十五回前记云:“乾隆二十一年丙子五月初七日对清。缺中秋诗,俟雪芹。”是为当时书稿进度情况。脂砚实为之助撰。
乾隆二十二年(丁丑1757)友人敦诚有《寄怀曹雪芹》诗。回顾右翼宗学夜话,相劝勿作富家食客,“不如著书黄叶村”。此时雪芹当已到西山,离开敦惠伯富良家(西城石虎胡同)。
乾隆二十三年(戊寅1758)友人敦敏自是夏存诗至癸未年者,多咏及雪芹。
乾隆二十四年(己卯1759)今存“己卯本”《石头记》抄本,始有“脂砚”批语纪年。
乾隆二十五年(庚辰1760)今存“庚辰本”《石头记》,皆“脂砚斋四阅评过”。
乾隆二十六年(辛巳1761)重到金陵后返京,友人诗每言“秦淮旧梦人犹在”,“废官颓楼梦旧家”,皆隐指《红楼梦》写作。
乾隆二十七年(壬午1762)敦敏有《佩刀质酒歌》,纪雪芹秋未来访共饮情况。脂批“壬午重阳”有“索书甚迫”之语。重阳后亦不复见批语。当有故事。
乾隆二十八年(癸未1763)春二月末,敦敏诗邀雪芹三月初相聚(为敦诚生辰)。未至。秋日,爱子痘殇,感伤成疾。脂批:“……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誉哭芹,泪亦待尽……”记之是“壬午除夕”逝世,经考,知为“癸未除夕”笔之误。卒年四十岁。
乾隆二十九年(甲申1764)敦诚开年挽诗:“晓风昨日拂铭旌”,“四十年华太瘦生”,皆为史证。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下一页


Tag:红楼梦红楼梦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红楼梦
》《(苏教版)选修《红楼梦》专题辅导资料》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