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先秦诸子选读《有无相生》教学参考» 正文

《有无相生》教学参考

[02-27 18:07:39]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先秦诸子选读   阅读:68106

概要:也正是由于在看到事物一面的时候,常常能够关照到跟它相反相成的另一面,所以《老子》在看待问题、因应问题方面,都表现出鲜明的前瞻性。第6则选文:“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未兆”指没有显露行迹。这句话意思是说,事物安稳的时候容易持守,问题还没有显露迹象的时候容易解决,事物脆弱的时候容易分离,事物细小的时候容易散失。“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意思是说,要在还没有出现问题的时候解决问题,要在还没有陷入混乱的时候治理混乱。这就是非常智慧的提醒。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在问题出现之前把握住那些导致问题产生的要素,在陷入混乱之前把握住那些导致混乱产生的要素,进而采取措施。“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张开两臂才能抱得过来的大树,是从极细小的萌芽生长起来的。很高很高的台子,是从一筐土开始建起来的。很遥远很遥远的行程,是从脚下那一小步走出来的。这可以说是三个比喻,也可以说是三个举证。从中人们需要领悟到大小、高下、远近等一系列对立项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由这些有点儿抽象的概括所贯穿的种种社会人生经验,并且要领悟到在现实人生中那些自己需

《有无相生》教学参考,标签:先秦诸子选读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也正是由于在看到事物一面的时候,常常能够关照到跟它相反相成的另一面,所以《老子》在看待问题、因应问题方面,都表现出鲜明的前瞻性。第6则选文:“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未兆”指没有显露行迹。这句话意思是说,事物安稳的时候容易持守,问题还没有显露迹象的时候容易解决,事物脆弱的时候容易分离,事物细小的时候容易散失。“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意思是说,要在还没有出现问题的时候解决问题,要在还没有陷入混乱的时候治理混乱。这就是非常智慧的提醒。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在问题出现之前把握住那些导致问题产生的要素,在陷入混乱之前把握住那些导致混乱产生的要素,进而采取措施。“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张开两臂才能抱得过来的大树,是从极细小的萌芽生长起来的。很高很高的台子,是从一筐土开始建起来的。很遥远很遥远的行程,是从脚下那一小步走出来的。这可以说是三个比喻,也可以说是三个举证。从中人们需要领悟到大小、高下、远近等一系列对立项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由这些有点儿抽象的概括所贯穿的种种社会人生经验,并且要领悟到在现实人生中那些自己需要好好把握和努力的东西。“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几”表示非常接近,相当于“几乎”“差不多”。这两句话意思是,人们做事,常常是在将要成功的时候却让它失败了。假如将要完成的时候像开始的时候一样谨慎,就不会败坏事情了。的确,做什么事情都需要善始善终。在事物走向成功的过程中,随时都有转向失败的可能;在将近成功的时候,失败往往更容易发生,因为这时候人们往往掉以轻心。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要面对两个相反的方面,比如说“自知”与“知人”、“自胜”与“胜人”,必须做出智慧的选择。在现实生活中,事物往往充满了从一个方面向另外一个对立方面转化的可能,比如由难而易或由易而难、由成功而失败或由失败而成功、由安而危或由危而安等等,必须抓住那些可以促使变化转向有利于社会人生方面的因素,并且付出必要的努力。所有这些,都是《老子》带给后人的启示。

思考与练习解题思路

一、略。

二、回答下列问题。

1.本节文选涉及到哪些相反或相对的概念?试加以概括。

提示:美-恶(丑)、善-不善(恶)、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自见-(不自见)、自是-(不自是)、自伐-(不自伐)、自矜-(不自矜)、大-小、柔弱-坚强等等。

参阅教材相关链接部分以及教师用书的选文解读。

2.本节文选谈到了哪些为人处世的道理?

提示:参阅教材相关链接部分以及教师用书的选文解读。

三、对于“强大处下,柔弱处上”的说法,你怎样看待?

提示:《老子》辩证法中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在对立项的列举中,特别重视“柔”“弱”“贱”的一方。这就是著名的“守柔曰强”的思想。这除了教导统治者要谦虚谨慎、重视基础(“圣人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之外,主要是要人们注意到只有处于“柔”“弱”的一方,才永远不会被战胜。这就是说,不但不要过分地暴露了自己的才能、力量和优势,要善于隐藏优势或强大,而且不要去竞赛或争夺那种强大。要“守雌”“贵柔”“知足”,这样就能保持住自己,就能持久而有韧性,就能战胜对方而不会被转化掉。这一观念在总结世事经验,开启人生智慧上曾起过作用。从“老子不为天下先”“先让一步然后还手”到“哀兵必胜”“宁受胯下之辱”“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等等,在忍让和委屈中以求得生存的可能和积蓄力量,用以夺取最后的胜利。这也属于中国的智慧。它仍然承续了不动情感、清醒冷静的理智态度和不失主体活动的特征,以服务于家族、邦国和个体的生存。它不是明晰思辨的概念辩证法,而是维护生存的生活辩证法……

参阅单元教学建议《老子》评说部分的相关内容。

有关资料

1.评《老子》处世之方

……“知常曰明”之人,处世接物,必有一定之方法。大要吾人若欲如何,必先居于此如何之反面,南辕正所以取道北辙。……此非《老子》之尚阴谋,《老子》不过叙述其所发现耳……一事物发展至极点,必变为其反面。其能维持其发展而不致变为其反面者,则其中必先包含其反面之分子,使其发展永不能至其极点也……黑格尔谓历史进化,常经“正”、“反”、“合”三阶级。一事物发展至极点必变而为其反面,即由“正”而“反”也。“大直若屈,大巧若拙。”若只直则必变为屈,若只巧则必“弄巧成拙”。惟包含有屈之直,有拙之巧,是谓大直大巧,即“正”与“反”之合也。故大直非屈也,若屈而已。大巧非拙也,若拙而已。“知常曰明”之人,“知其雄,守其慈”,常处于“合”,故能“殁身不殆”矣。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评“三十辐,共一毂”章

章内虽直举有、无而言,顾其指意寔即有而发明无之为贵也。盖有之为利,人莫不知;而无之为用,则皆忽而不察。故老子借数者而晓之。

(明·孙鑛批点《老庄合刻》)

老氏以无为宗,总发“无”字之妙。

(明·陈深辑《诸子品节》)

3.评“合抱之木”云云

语鬯而爽,理趣反似稍短。

(明·孙鑛批点《老庄合刻》)

参考译文

1天下都知道什么是美,就知道什么是丑了;都知道什么是善,就知道什么是不善了。有和无是互相生成的(有有就有无,有无就有有),难和易是互相促成的,长和短是互相比较的(没有长也就无所谓短,反过来也一样),高和下是互相补足的,乐器的音响和人的声音是互相应和的,前和后是互相跟随的,这道理是永恒的。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先秦诸子选读先秦诸子选读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先秦诸子选读
》《《有无相生》教学参考》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