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先秦诸子选读《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教学参考» 正文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教学参考

[02-27 18:07:37]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先秦诸子选读   阅读:68633

概要:《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教学参考重点、难点(一)主要是讲授选文第1段、第4段、第5段及最后一段,引导学生把握荀子对天人关系的思考。(二)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启示意义。(三)学习和掌握加点的重点字汇:小人错其在己者 君子小人之所以相县者 星队、木鸣怪星之党见,是无世而不常有之 楛耕伤稼 政令不明,举错不时,本事不理 其说甚尔,其灾甚惨 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选文解读天地四时对人世间的安定和混乱有决定作用吗?荀子说没有。选文第1段:“治乱,天邪?曰:日月、星辰、瑞历,是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桀以乱;治乱非天也。”荀子先设定一个疑问:社会安定和混乱是由天决定的吗?之后回答说:太阳月亮、星辰以及祥瑞的历法等,这些都是大禹和夏桀相同的,但是大禹凭着这些条件使天下安定,夏桀凭着这些条件使天下混乱;可见社会的安定和混乱不是由天决定的(日月、星辰、瑞历都是包括在“天”这个概念中的要素)。“时邪?曰:繁启、蕃长于春夏,畜积、收藏于秋冬,是又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桀以乱;治乱非时也。”农作物在春天和夏天纷纷发芽,茂盛地生长,人们在秋天和冬天把收获的谷物积蓄、收藏起来,这在大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教学参考,标签:先秦诸子选读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教学参考

重点、难点

(一)主要是讲授选文第1段、第4段、第5段及最后一段,引导学生把握荀子对天人关系的思考。

(二)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启示意义。

(三)学习和掌握加点的重点字汇:小人其在己者 君子小人之所以相者 、木鸣怪星之见,是无世而不有之 耕伤稼 政令不明,举错不时,本事不理 其说甚,其灾甚惨 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

选文解读

天地四时对人世间的安定和混乱有决定作用吗?荀子说没有。选文第1段:“治乱,天邪?曰:日月、星辰、瑞历,是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桀以乱;治乱非天也。”荀子先设定一个疑问:社会安定和混乱是由天决定的吗?之后回答说:太阳月亮、星辰以及祥瑞的历法等,这些都是大禹和夏桀相同的,但是大禹凭着这些条件使天下安定,夏桀凭着这些条件使天下混乱;可见社会的安定和混乱不是由天决定的(日月、星辰、瑞历都是包括在“天”这个概念中的要素)。“时邪?曰:繁启、蕃长于春夏,畜积、收藏于秋冬,是又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桀以乱;治乱非时也。”农作物在春天和夏天纷纷发芽,茂盛地生长,人们在秋天和冬天把收获的谷物积蓄、收藏起来,这在大禹和夏桀又是相同的,可是大禹凭着这些条件使天下安定,夏桀凭着这些条件使天下混乱。可见天下安定或混乱不是由季节决定的。“地邪?曰:得地则生,失地则死,是又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桀以乱;治乱非地也。”“得地则生,失地则死”一句,有的学者认为只是就植物或庄稼而言的,恐怕不太符合荀子的本意。《荀子·富国》篇说:“天地之生万物也,固有余足以食人矣”,《王制》篇说:“天地者,生之始也;礼义者,治之始也;君子者,礼义之始也”,《礼论》篇说:“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无天地,恶生?无先祖,恶出?无君师,恶治?”(这段话的大意是说,天地是生存的根本,先祖是族类的根本,君上老师是治理天下的根本;没有天地,何以生存?没有先祖族类,如何产出?没有君上老师,何以治理天下?)这几个例子,前一个是就天地生万物而言的,后两个则主要是就天地生人类而言的。所以,“得地则生,失地则死”应该是说万物,包括植物、庄稼,也包括人类。万物得到地就能生存,失去地就会死亡,这在大禹和夏桀又是相同的,可是大禹凭着这条件使天下安定,夏桀凭着这条件使天下混乱。可见天下安定或混乱不是由地决定的。荀子用三个问句,领起三个意思,层次分明,条理井然,逻辑严密。

既然天地四时对人世间的安定和混乱没有决定作用,那么对天地四时的种种怪异现象,就没有必要害怕了。选文第4段:“星队、木鸣,国人皆恐。曰:是何也?”“星队”指星星坠落,“队”为“坠”的本字。“木鸣”即树木发出响声。在荀子那个时代,这些现象让人们感到惊恐不安。这些现象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荀子说:“无何也!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他的意思是,星星坠落、树木发出响声等现象都没什么,这些只不过是自然界的变异,是阴阳二气的变化,并且是很少出现的事情。觉得这些事情奇怪是可以的,但是害怕它们就不对了。“夫日月之有蚀,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党见,是无世而不常有之。上明而政平,则是虽并世起,无伤也;上暗而政险,则是虽无一至者,无益也。”“蚀”即日食月食。“不时”即不合时宜、不适时。“怪星”指扫帚星之类,迷信的人认为出现扫帚星就会发生灾祸。“党见”指偶然出现,“党”通“傥”。日月有日食、月食,风雨不合时宜,扫帚星偶然出现,这些现象没有哪个时代不曾有过。如果君英明而政治清平,那么这些现象即便在同一时代都出现,也没有什么妨害;如果君昏暗而政治险恶,那么这些现象即便没有一种发生,也没有益处。

第三单元《荀子》选读[]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一个时代是否发生日食月食、是否风调雨顺、是否出现过扫帚星等,都不是关键的问题;关键在君上是否英明,政治是否清平。因此,真正可怕的也不是发生日食月食、风雨不合时宜或者扫帚星出现等等,而是由君上昏暗、政治险恶等导致的种种反常现象即“人祅”。选文第5段:“物之已至者,人祅则可畏也。”“物之已至”就是已经发生的事情。“人祅”即由人事导致的反常现象。那么,真正可怕的由人事导致的反常现象又有哪些呢?荀子一一道来。“楛耕伤稼,枯耘失岁,政险失民,田稼恶,籴贵民饥,道路有死人:夫是之谓人祅。” “楛”(kǔ)就是粗恶不精。“岁”指一年的农事收成。“籴贵”指买进粮食的价格很贵;“籴”就是买进粮食。荀子说,耕作粗恶不精而伤害庄稼,锄草粗恶不精而得不到好年成,政治险恶而失去民心,田地荒芜而庄稼长不好,粮食很贵百姓买不起而挨饿,道路上有饿死的人:这些都是由人事导致的反常现象。这是第一个方面。“政令不明,举错不时,本事不理,勉力不时,则牛马相生,六畜作祅:夫是之谓人祅。”荀子说,政府发布的法令不明确,举动违背时节,具备根本意义的农业生产管理不好,不顾农时让百姓服劳役,那么牛就会生出马,马就会生出牛(其实恐怕是生出像马、像牛的怪胎),猪、羊、牛、马、鸡、狗等家畜就会出现反常:这些都是由人事导致的反常现象。这是第二个方面。“礼义不修,内外无别,男女淫乱,则父子相疑,上下乖离,寇难并至:夫是之谓人祅。”荀子说,不整顿礼义,内外没有分别,男女淫乱,那么父子就会互相猜疑,君臣上下就会互相抵触互相背离,外寇内乱就会一并到来:这些都是由人事导致的反常现象。这是第三个方面。“祅是生于乱。三者错,无安国。其说甚尔,其灾甚惨。可畏也,而不可怪也。”“错”指交错发生。荀子再次强调:由人事导致的反常现象实是产生于昏乱。要是三类由人事导致的反常现象交错产生的话,就不会有安宁的国家了。而这些由人事导致的反常现象,其道理说起来十分浅近,它们引起的灾祸却十分惨重。这些都是可怕的,而不可以感到奇怪。荀子认为,对天地间万物产生的种种怪现象,人们不必花费精力去研究,应该关注那些自己应该花工夫的方面:“传曰:‘万物之怪,书不说。’无用之辩,不急之察,弃而不治。若夫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夫妇之别,则日切瑳而不舍也。”这是说人们应当在哪些方面下工夫。“传”在古代指解释经书的著作。“书”这里指经书,如《易》《书》《诗》《礼》《乐》《春秋》之类。这段话意思是说:解释经书的书籍上说:宇宙间一切事物的怪现象,经书上是不说的。没有用处的辩说,不紧要的明察,应该抛弃不去研究。至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Tag:先秦诸子选读先秦诸子选读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先秦诸子选读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教学参考》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