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胠箧》教案(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正文

《胠箧》教案(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10-21 00:01:39]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阅读:68950

概要:《胠箧》教案湖南省示范性中学隆回二中 罗志辉教学要点 1.认识庄子对儒家仁义的虚伪和当时社会的黑暗的揭露和批判 2.了解庄子宣扬“绝圣弃知”的思想和返归原始的政治主张,同时了解庄子社会观和政治观的消极面。 3.把握文中疑难词语 教学难点:儒道的对立和互补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庄子其人其文 庄子(约前369—286),名周,字子休或子沐,后人称之为“南华真人”,战国时期宋国蒙(今安徽蒙城县,又说河南民权县)人。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他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辩证法因素,主要思想是“天道无为”,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他认为“道”是“先天生地”的,从“道未始有封”(即“道”是无界限差别的),属主观唯心主义体系。主张“无为”,放弃一切妄为。又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因此他否定知识,否定一切事物的本质区别,极力否定现实,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

《胠箧》教案(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标签: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胠箧》教案  

湖南省示范性中学隆回二中 罗志辉  

教学要点   

1.认识庄子对儒家仁义的虚伪和当时社会的黑暗的揭露和批判   

2.了解庄子宣扬“绝圣弃知”的思想和返归原始的政治主张,同时了解庄子社会观和政治观的消极面。   

3.把握文中疑难词语   

教学难点:儒道的对立和互补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庄子其人其文   

    庄子(约前369—286),名周,字子休或子沐,后人称之为“南华真人”,战国时期宋国蒙(今安徽蒙城县,又说河南民权县)人。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他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辩证法因素,主要思想是“天道无为”,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他认为“道”是“先天生地”的,从“道未始有封”(即“道”是无界限差别的),属主观唯心主义体系。主张“无为”,放弃一切妄为。又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因此他否定知识,否定一切事物的本质区别,极力否定现实,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主观精神境界,安时处顺,逍遥自得,倒向了相对主义和宿命论。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    

    庄子的文章,想像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著有《庄子》(被道教奉为《南华经》),道家经典之一。《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五十二篇,但留下来的只有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篇,一般定为庄子著;外篇杂篇可能掺杂有他的门人和后来道家的作品。   

   

二、庄子的精神世界   

  庄子的精神世界应该从两个方面来思考:   

  1.清代学者胡文英在《庄子独见 庄子论略》中写道:庄子眼极冷,心肠极热,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悲慨万端.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虽不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庄子心肠极热那是怀者一颗悲天悯人之心,而另一方面却又冷酷犀利,这是对人世间种种荒唐与罪恶的仇视,更是对黑暗世界的控诉。表面上看似无情的他,却有着温柔宽仁的心。   

2.庄子在《逍遥游》中写道:“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这充分的表达了庄子至人无己,物我合一,神人无功,不染红尘,圣人无名不求在人间立名的人生哲学和宇宙观.从这两点看他不仅仅秉承了老子朴素的道家思想,还将其推向高峰。   

  若干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再次翻开那沉睡的《庄子》时,当我们再次一边品茶一边沉迷于庄子的世界时,或许我们所获得是心灵与心灵之间的对话,像一阵暖风,像一潭请泉……   

   

三、题  解          

    “胠箧qūqiè”的意思是打开箱子。本篇言辞直接,一方面竭力抨击所谓圣人的“仁义”,一方面倡导抛弃一切文化和智慧,使社会回到原始状态中去。宣扬“绝圣弃知”的思想和返归原始的政治主张,就是本篇的中心。    

   

四、译读全文,把握疑难词句   

    【原文】将为胠箧、探囊、发匮之盗而为守备,则必摄缄縢、固扃鐍;此世俗之所谓知也。然而巨盗至,则负匮、揭箧、担囊而趋;唯恐缄縢、扃鐍之不固也。然则乡之所谓知者,不乃为大盗积者也?   

    【解词】为:为了。胠qū:打开。箧qiè:箱子。探:掏。囊:口袋。发:打开。匮guì:柜子,后代写作“櫃”,今简化为“柜”。为:做。 摄:打结,收紧。缄jiān、縢téng:绳索。扃jiōng:插闩shuān 。鐍jué:琐钥。 揭:举,扛着。乡:通“向”,先前。   

    【译文】为了对付撬箱子、掏口袋、开柜子的小偷而做防范准备,必定要收紧绳结、加固插闩和锁钥,这就是一般人所说的聪明作法。可是一旦大强盗来了,就背着柜子、扛着箱子、挑着口袋快步跑了,唯恐绳结、插闩与锁钥不够牢固哩。既然是这样,那么先前所谓的聪明作法,不就是给大盗作好了积聚的准备吗?    

   

    【原文】故尝试论之,世俗之所谓知者,有不为大盗积者乎?所谓圣者,有不为大盗守者乎? 何以知其然邪?昔者齐国,邻邑相望,鸡狗之音相闻,罔罟之所布,耒耨之所刺,方二千余里。   

    【解词】罔罟之所布:罔罟所能撒到之处,指水上的面积。罔:网。罟gǔ:各种网的总称。耒耨之所刺:农具所能耕耘到的土地,指土地的面积。耒 lěi:犂。耨nòu:锄。刺:插入。   

    【译文】所以我曾试图讨论这种情况,世俗所谓的聪明人,有不替大盗积聚财物的吗?所谓的圣人,有不替不盗守卫财物的吗?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当年的齐国,邻近的村邑遥遥相望,鸡狗之声相互听闻,鱼网所撒布的水面,犁锄所耕作的土地,方圆两千多里。   

   

    【原文】阖四竟之内,所以立宗庙社稷,治邑、屋、州、闾、乡、曲者,曷尝不法圣人哉?然而田成子一旦杀齐君而盗其国,所盗者岂独其国邪?并与其圣知之法而盗之。    

    【解词】 阖hé:全。竟:同“境”,疆界。 宗庙:国君祭祀祖先的地方。社稷:本指土神和谷神,这里指祭祀土神和谷神的地方。 邑、屋、州、闾、乡、曲:古代行政区域名。旧注:“六尺为步、步百为亩、亩百为夫,夫三为屋,屋三为井,井四为邑”;“五家为比,五比为闾,五闾为族,五族为党,五党为州,五州为乡”。曲指乡之一隅。田成子:齐国大夫田常,鲁哀公十四年杀了齐简公 ,夺取了齐国政权。一旦:忽然有一天。   

    【译文】整个国境之内,所有用来设立宗庙、社稷的地方,所有用来建置邑、屋、州、闾、乡、里各级行政机构的地方,何尝不是在效法古代圣人的作法!然而田成子一下子杀了齐国的国君窃据了整个齐国。他所盗窃夺取的难道又仅仅只是那样一个齐国吗?连同那里各种圣明的法规与制度也一块儿劫夺去了。     

[1] [2] [3] [4]  下一页


Tag: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胠箧》教案(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