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求谏》导学案4(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正文

《求谏》导学案4(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10-21 00:01:39]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阅读:68621

概要:《求谏》导学案第一课时学案教学目标 1、了解《贞观政要》和《明夷待访录》的主要思想及其进步意义。 2、了解唐太宗对于纳谏的认识,体会封建帝王的治国思想。知识链接全书10卷40篇,8万余言,作者是唐代史学家吴兢这部书以记言为主,所记基本上是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与臣下魏征、王珪、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关于施政问题的对话以及一些大臣的谏议和劝谏奏疏,此外也记载了一些政治、经济上的重大措施。 《贞观政要》写作于开元、天宝之际当时的社会仍呈现着兴旺的景象,但社会危机已露端倪,政治上颇为敏感的吴兢已感受到衰颓的趋势为了保证唐皇朝的长治久安,他深感有必要总结唐太宗君臣相得、励精图治的成功经验,为当时的帝王树立起施政的楷模《贞观政要》正是基于这样一个政治目的而写成的,所以它一直以其具有治国安民的重大参考价值,而得到历代的珍视 一、自主学习,给画横线的句子注音俨肃( ) 谏诤( ) 鲠议( ) 不讳( ) 丧乱( ) 属文( ) 芜词( ) 诋诃( ) 愆过( ) 纂组( ) 怖慑( ) 罄其狂瞽

《求谏》导学案4(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标签: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求谏》导学案

第一课时学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贞观政要》和《明夷待访录》的主要思想及其进步意义。

   2、了解唐太宗对于纳谏的认识,体会封建帝王的治国思想。

知识链接

全书10卷40篇,8万余言,作者是唐代史学家吴兢这部书以记言为主,所记基本上是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与臣下魏征、王珪、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关于施政问题的对话以及一些大臣的谏议和劝谏奏疏,此外也记载了一些政治、经济上的重大措施。

   《贞观政要》写作于开元、天宝之际当时的社会仍呈现着兴旺的景象,但社会危机已露端倪,政治上颇为敏感的吴兢已感受到衰颓的趋势为了保证唐皇朝的长治久安,他深感有必要总结唐太宗君臣相得、励精图治的成功经验,为当时的帝王树立起施政的楷模《贞观政要》正是基于这样一个政治目的而写成的,所以它一直以其具有治国安民的重大参考价值,而得到历代的珍视

一、自主学习,给画横线的句子注音

俨肃(    ) 谏诤(   )   鲠议(   )  不讳(    ) 丧乱(   )   属文(   )   芜词(   )   诋诃(    ) 愆过(    ) 纂组(   )   怖慑(   )   罄其狂瞽(         )

二、古今异义

1、每见人奏事,必假颜色            古义:  和颜悦色       ;今义:颜料或燃料

2、百僚进见者,皆失其举措             古义:  举止           ;今义:举动措施

3、惟君臣相遇,有同鱼水,则海内可安 古义: 相互对待         ;今义:遇见彼此

三、解释画横线词语的含义

第1段:  太宗威容俨肃   面容严肃    必假颜色  做出       冀闻谏诤    直言规谏                            

必藉忠臣   借助          臣下钳口   闭口不说话       寻亦诛死  不久                           

第2段: 幸诸公数相匡救  我  冀凭直言鲠议  耿直的进言  罄其狂瞽  竭尽自己浅陋之才

第3段:  自古帝王多任情喜怒  放纵性情        恒欲供等尽情极谏  一直    

第4段: 下为百姓所怨    被    但思正人匡谏   只   又比见人来奏事者,多有怖慑  近来

第5段:  信为难矣  确实,实在     如属文之士、伎巧之徒   写文章的人   人君须得匡谏之臣,举其愆过  过错     常念魏征随事谏正,多中朕失,如明镜鉴形,美恶必见 切中 照出 显现         因举觞赐玄龄等数人勖之  于是 勉励

第6段:首创奢淫,危亡之渐 开始  漆器不已,必金为之 满足 比见前史,或有人臣谏事  有时

四、词类活用

漆器不已,必金为之;金器不已,必玉为之          主若自贤,衬布匡正

五、参考译文

    太宗仪表威武,面容严肃,百官中进见的人,都举止失当。太宗知道大家这样,每次接见臣下启奏事情,必定做出和颜悦色的样子,希望听到臣子的直言规谏,知道政治教化的得失。贞观初年,太宗曾对王公大臣们说:“一个人想看到自己的面容,必须要有一面明镜;一个国君想知道自己的过失,必须借助于忠臣。国君如果自以为贤能,臣子又不匡正,想不陷入危亡失败的境地,怎么可能呢?所以,国君失掉国家,臣子也不能单独保全他的家。至于像隋炀帝那样残暴淫虐,臣下都闭口不说话,终于听不到自己的过失,结果国破身亡,他的大臣虞世基等人,不久也被诛杀。前朝的事情不远,你们今后凡看到我做的事不利于百姓的,一定要直言规劝。”

    贞观元年,太宗对侍臣说:“正直的国君任用了奸邪的臣子,不能使国家达到治平;忠正的臣子侍奉邪恶的国君,也不能使国家达到治平。只有(正直之)君遇上(忠正之)臣,如同鱼得到水,这样天下才可以安定。我虽然不聪明,幸而有你们多次匡正补救,希望凭借你们耿直的进言,使天下达到太平。”谏议大夫王珪说:“我听说木头经过墨线就能锯直,国君采纳规谏就会圣明。所以,古代的圣明君主一定有直言谏诤的臣子七个,向国君进言不被采纳就要以死相谏。陛下开启圣明的思虑,采纳我等鄙陋之人的意见,愚臣处在这个不避忌讳的朝代,实在愿尽自己愚劣的能力。”大宗称赞王珪的话对。下令从今以后宰相进宫筹商国家大事,一定让谏官跟随进去,让他参加接见,了解国家大事,如果有所陈说,一定虚心采纳。

    贞观五年,太宗对房玄龄等人说:“自古以来,帝王之中多有放纵情性、喜怒无常的,高兴时就任意赏赐无功的人,发怒时就乱杀无罪的人。因此,国家遭受损失,造成混乱,没有不是从这里开始的。我现在从早到晚,无时不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常常希望你们尽情极力规谏。你们也要接受别人的规谏,怎能因为别人的话不符合自己的心意,便立即庇护自己的短处而不采纳呢?假若自己不能接受别人的规谏,又怎能规谏别人呢?”

[1] [2] [3]  下一页


Tag: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求谏》导学案4(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