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课题 微生物的生长 日期 年 月 日 课时 1 教法 知道,发现 学法 分析,综合,类比 教具 示意图
微生物的生长 教学设计,标签:高二生物教学设计模板,http://www.88haoxue.com
课题
微生物的生长
日期
年 月 日
课时
1
教法
知道,发现
学法
分析,综合,类比
教具
示意图
教材分析
重点
(1)微生物群体生长的规律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2)温度、pH和氧等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难点
微生物群体生长的规律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考点
细菌生长曲线及各时期的主要特点。
教
学
目
标
知识
目标
1.微生物群体生长的规律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理解)。
2.测定微生物群体生长的方法(识记)。
3.度、pH和氧等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理解)。
能力
目标
1.通过细菌生长曲线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的图表对比分析能力。
2.通过细菌生长曲线与种群生长曲线的对比,培养学生归纳与演绎的能力及绘图能力。
情感
目标
通过微生物的一般生长规律与种群的生长规律的对比,培养学生正确看待一般问题与特殊问题,个性与共性的关系。
教学内
容
(一) 微生物群体生长的规律
1.研究方法:往往是在人工培养的条件下进行的。如将少量的某种细菌接种到恒定容积的液体培养基中,并置于适当的条件下培养,然后,定期取样测定培养基里的细菌群体的生长情况。
2.测定方法:
(1)测细菌的细胞数量:如将待测样品与等量的已知含量的红细胞混匀后,涂布在载玻片上,经固定染色后,在显微镜下随机选若干个视野进行记数,得出细菌与红细胞的比例,再根据红细胞的含量计算出单位体积内的细菌数目。
(2)测重量:如取一定体积的培养基,经离心分离,反复洗涤后,称菌体的湿重,后烘干后称干重,再由此计算出其中的细胞总重量。
3.结果:
(1)细菌的生长曲线:
上一篇:微生物的营养 教学设计
最新更新
推荐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