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端详”写成“看”不可以。因为“端详”是仔细看的意思;“看”只是看,没有“仔细”的内容。如果用了“看”,罗丹创作态度上的认真,就表现得不够充分了。“皱着眉头”,表示事情难办,得想个办法解决。俗话说,眉头一皱,计上心来。说明罗丹工作态度是严肃的,对自己的作品要求是严格的。)5.小结: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用词不宜太多,而要准确。6.自由读这一段,再分组或分行朗读,续读下去。逗号之间停顿短一些,句号之间停顿长一些。体会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递进关系。(二)阅读分析第二段。1.第一课时在初读课文、划分段落时,我们已经了解这一段是写罗丹怎样修改女像的。现在默读这一段,看看作者抓住罗丹修改女像时的哪几方面的特点,具体表现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精神的。这些特点在其他写人的课文中,也同样使用。要求一边读,一边想,重要的地方可以画出来,还可以议一议,求得共识。(作者紧紧抓住罗丹修改女像时的动作、语言、神态等特点,生动、具体地表现他是怎样“全神贯注”的)2.再逐句细读,认真体会通过怎样的动作、语言、神态等特点表现“全神贯注”的。①“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哩咕噜的,好像跟谁在
《全神贯注》教学设计五,标签: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端详”写成“看”不可以。因为“端详”是仔细看的意思;“看”只是看,没有“仔细”的内容。如果用了“看”,罗丹创作态度上的认真,就表现得不够充分了。“皱着眉头”,表示事情难办,得想个办法解决。俗话说,眉头一皱,计上心来。说明罗丹工作态度是严肃的,对自己的作品要求是严格的。)
5.小结: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用词不宜太多,而要准确。 6.自由读这一段,再分组或分行朗读,续读下去。逗号之间停顿短一些,句号之间停顿长一些。体会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递进关系。 (二)阅读分析第二段。 1.第一课时在初读课文、划分段落时,我们已经了解这一段是写罗丹怎样修改女像的。现在默读这一段,看看作者抓住罗丹修改女像时的哪几方面的特点,具体表现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精神的。这些特点在其他写人的课文中,也同样使用。 要求一边读,一边想,重要的地方可以画出来,还可以议一议,求得共识。 (作者紧紧抓住罗丹修改女像时的动作、语言、神态等特点,生动、具体地表现他是怎样“全神贯注”的) 2.再逐句细读,认真体会通过怎样的动作、语言、神态等特点表现“全神贯注”的。 ①“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哩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 (写了罗丹修改时的动作和语言。这是罗丹在远处望,近处瞧,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左肩偏了点儿”该怎样修改,嘴里还叨唠着修改方案什么的。) ②“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注意“异样”和“激烈”两个词语的含义和作用。 (“异样”的眼光是指不同寻常的眼光,这是通过描写罗丹的神态,反映他想到了一个比较满意的修改方案。“激烈的争吵”是有可能指方案又感到不成熟,可用可不用,还在推敲之中呢。) ③“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 (“踩得吱吱响”,“不停地挥动”是通过写脚的动作的重量大,手的动作的连续不断,反映此刻罗丹工作的紧张和热烈。) 3.这一层内容,是作者从罗丹工作时的动作、语言、神态等不同的角度,描写“全神贯注”的工作精神的。接下去的一层,有一句话是前一层的归纳,又是后一层内容的引起。找一找是哪一句话。 (“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罗丹越干越起劲,情绪更加激动了。”) 4.自由读这一层(由“一刻钟过去了”到段末),有三个表示时间的词语,跟“越干越起劲”有关联,是什么?画出来。 (“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大约过了一个小时”) 5.罗丹的女像的毛病,只是左肩偏了一点儿,脸上可能还有一点儿不满意的地方,修改共用了多长时间? (大约一个小时。) 课文为什么要从“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写到“大约过了一个小时”呢?是不是太啰嗦了?索性直接写“大约过了一个小时”不好吗?为什么?大家想一想,再回答。 (课文从“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写到“大约过了一个小时”,时间由短到长,步步加深,给人的感觉是时间过得太慢了、太长了。作品那么一点儿毛病,竟用了那么长时间。这就从侧面突出了罗丹“全神贯注”、认真工作的忘我精神。) 6.再读最后两句话,注意:每句话里有那么一个字,最能反映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精神。恐怕再没有比这两个字最能表现一个人把全部精力、全部心思投入到某种活动之中了。是哪两个字? (“醉”和“痴”。) “他像喝醉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喝醉了酒是什么样?根据生活中见过的说一说。“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是一种什么景象呢? (一种是神态不清,有失常态,这里不指这种。还有一种是蒙头大睡,好像不醒人事似的。正像课文中讲的:整个世界好像已经消失了。课文用喝醉了酒,处于沉迷状态,比喻罗丹全身心地投入到修改作品的工作中,其他什么也不管不顾了。这是“全神贯注”的最高状态。) 7.最后一句写修改完毕。读读这一句,看看是不是只交代了修改完了,有没有进一步突出“全神贯注”和全身心投入?找出来。 (“对着女像痴痴地微笑,然后轻轻地吁了口气。”) “对着女像微笑,”就已经说明修改是成功的、满意的了。“痴痴”是什么意思?进一步说明了什么? (“痴痴”,从工具书上查是“痴迷”的意思,也就是深深地迷恋某一事物。说明对修改后的作品,是十分满意的,他非常喜欢自己刚刚完成的这一作品,已经到了迷恋、陶醉的程度了。这就是说:如果没有“全神贯注”的认真修改,不可能有这样满意的结果。然后,“轻轻地吁了口气”的动作又说明了什么?大概罗丹在修改作品时,下定了决心,憋足了劲头,“全神贯注”地修改到非常满意的程度了,这才“轻轻地吁了口气”,放松放松。) 8.再自由读这一段,要求读出感情,一种表现罗丹“全神贯注”地投入修改作品时的执着感情。 9.小结:这一段通过对罗丹的动作、语言和神态等特点的描写,生动、具体地表现出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精神,而且从侧面以修改作品时间长和作品毛病小的对比,以及修改作品紧张之时和完成修改作品之后的“如醉如痴”的沉迷状态,加深了“全神贯注”的意义,读了令人十分感动。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人教版语文教案 -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