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能展现《牛郎织女》故事民间文学气质的课堂对话方式,究竟应当是什么呢?我们姑且采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也是最令人放松的“聊”来进行尝试——放松但不放纵、形散而神不散,以最自然的课堂对话方式学习语文。首先着力创设勾起学生“聊”的欲望、刺激学生打开了话匣子的“聊”的氛围。上课伊始就开始帮学生减负:“很好,就这么聊”、“来,聊聊吧”、“只要你知道的,哪怕不全面,尽管说出来,就这样聊。”此后的整堂课上,一直保持着这样轻松畅聊的感觉,即便提问,也以聊的形式呈现,“我们先聊为什么写这个故事”。即便有引导,也尽量通过聊使之水到渠成,“再聊聊这几个故事的梗概吧。随意聊,想说哪篇都成”。用这聊的感觉,将学生仿佛带到了故事发生的现场,让课堂成为故事发生、发展的殿堂。聊能够展开,关键还是靠所选取的话题。《牛郎织女》当中,我们选取了这样一批新颖有趣,能够引发学生思考,链接以往语文学习,让学生有话可说的话题。比如,以牛郎为起点,聊聊牛郎与其他人的关系;讨论牛郎织女爱情是否美满;追问到底天上好,还是人间好?等等,这些话题不是教师课堂上信手拈来的率性而为,每一个话题的选取,背后都有我们对民间故事体
我们为什么这样教《牛郎织女》—— 语文教育何处寻,标签: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能展现《牛郎织女》故事民间文学气质的课堂对话方式,究竟应当是什么呢?我们姑且采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也是最令人放松的“聊”来进行尝试——放松但不放纵、形散而神不散,以最自然的课堂对话方式学习语文。
首先着力创设勾起学生“聊”的欲望、刺激学生打开了话匣子的“聊”的氛围。上课伊始就开始帮学生减负:“很好,就这么聊”、“来,聊聊吧”、“只要你知道的,哪怕不全面,尽管说出来,就这样聊。”此后的整堂课上,一直保持着这样轻松畅聊的感觉,即便提问,也以聊的形式呈现,“我们先聊为什么写这个故事”。即便有引导,也尽量通过聊使之水到渠成,“再聊聊这几个故事的梗概吧。随意聊,想说哪篇都成”。用这聊的感觉,将学生仿佛带到了故事发生的现场,让课堂成为故事发生、发展的殿堂。
聊能够展开,关键还是靠所选取的话题。《牛郎织女》当中,我们选取了这样一批新颖有趣,能够引发学生思考,链接以往语文学习,让学生有话可说的话题。比如,以牛郎为起点,聊聊牛郎与其他人的关系;讨论牛郎织女爱情是否美满;追问到底天上好,还是人间好?等等,这些话题不是教师课堂上信手拈来的率性而为,每一个话题的选取,背后都有我们对民间故事体裁文学性的思考作为支撑。
如果说氛围是土壤、话题是种子,那么聊中师生间的碰撞,及由此引发的学生的深度思维就是果实。比如教学中聊到“牛是怎么知恩图报的”话题时,学生的头脑在与文本对话、与教师对话的刺激中被激活,于是有人质疑:“为什么故事里这个牵线搭桥的是牛,而不是马或者其它动物呢?”借助这一问题,学生接下来的聊,聊出了课外阅读的收获“我知道,因为有的书上说,那头牛是天上的仙人,一个金牛大仙变成的。”聊出了自己对语感的模糊认识:“我想可能跟男主角的名字有关,叫‘羊郎’、‘马郎’多难听呀,放牛的就叫‘牛郎’,听起来比其他那些舒服多了。”更聊出了学生过往学习积淀的文化储备:“我想,也许跟我们的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有关。中国古代是一个农耕社会,讲男耕女织。耕地用牛,拉车也用牛。牛的作用太大了。可能在古代,牛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不仅仅是一个动物,还是半神半动物的这么一个形象吧。所以选牛更有意义。”
在放松自由的交流氛围中,借助精心选择的话题,我们与学生一道,理清了文章脉络、辩明了人物关系、质询了心中的疑问、加深了对主题的理解、将以往的语文学习及人文修养的积淀与课堂的学习内容进行了链接。我们的孩子仿佛回到了童年,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又仿佛已步入了成年,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借表达抒发、借交流完善;但也许它更是十一、二岁的少年学习语文的应有方式,在尽情、放松的自我舒展中,一步一个脚印地聊懂文字、聊透文学、聊出文化。
对于《牛郎织女》的教学,相信会有见仁见智的差异,以文学理论指导的教学,并不一定每个人都欣赏与接受,对此我们理解,而且衷心感谢大家的关注。坦率地说,与前几年的《圆明园的毁灭》、《秋天的怀念》等等相比较,《牛郎织女》显得不够精致、不够成熟。或者说,它不是主题教学的典型案例,网状的教学结构取代了原来的线性流程,不是以前课型的那种主题鲜明、单一的一以贯之。但是,在今天语文教学束缚重重的时候,请允许我们进行这样的尝试,并籍此上路。评价它,请试试拿掉我们共同戴了许久的“有色眼镜”,像泰戈尔那样,看看这徐徐吹来的“甜蜜柔软的新鲜空气”,能否“像花一般地在孩子的四肢上开放”。
上一篇:《安塞腰鼓》教学后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