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小学语文苏教版语文教案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我们是怎么教《牛郎织女》的» 正文

我们是怎么教《牛郎织女》的

[12-05 04:48:25]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阅读:68606

概要:“美满”是课文中的语词。于是,个人解读,将《牛郎织女》的主题定为“对美满爱情的追求”。但这样情感如何在课堂上与学生相遇?文中“织女见牛郎心眼好,又能吃苦,便决心留在人间,做牛郎的妻子。”——抓住文中的“决心”。学生先理解“决心”的表面意思,体会织女的决心。运用口语交际的形式,采访“织女”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决心,让学生扮演和织女一起下凡的仙女,对织女进行规劝,在对话中凸显织女的坚持与执着。织女的决心换来的是,“从此,牛郎在地里耕种,织女在家里织布,日子过得挺美满……” ——主题由此顺理而出。为了更好地深入理解“挺美满”,播放黄梅戏选段:“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随手折下花一朵,我与娘子戴发间。”。情境的烘托,音乐的渲染,使学生情不自禁地,一起跟着附唱起来——“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你我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此刻,这歌词表达的,不仅是牛郎织女,更有学生们对“挺美满”的真正理解。转眼间三个年头过去了,爱情有了结晶,他们有了一子一女——“好”,生活那叫“好美满!”,从“挺美满”,到“好美满”,学生对爱情的理解经历了由浅入深的逐步深入。当学生的朗读

我们是怎么教《牛郎织女》的,标签: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美满”是课文中的语词。于是,个人解读,将《牛郎织女》的主题定为“对美满爱情的追求”。但这样情感如何在课堂上与学生相遇?

文中“织女见牛郎心眼好,又能吃苦,便决心留在人间,做牛郎的妻子。”——抓住文中的“决心”。学生先理解“决心”的表面意思,体会织女的决心。运用口语交际的形式,采访“织女”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决心,让学生扮演和织女一起下凡的仙女,对织女进行规劝,在对话中凸显织女的坚持与执着。

织女的决心换来的是,“从此,牛郎在地里耕种,织女在家里织布,日子过得挺美满……” ——主题由此顺理而出。为了更好地深入理解“挺美满”,播放黄梅戏选段:“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随手折下花一朵,我与娘子戴发间。”。情境的烘托,音乐的渲染,使学生情不自禁地,一起跟着附唱起来——“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你我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此刻,这歌词表达的,不仅是牛郎织女,更有学生们对“挺美满”的真正理解。

转眼间三个年头过去了,爱情有了结晶,他们有了一子一女——“好”,生活那叫“好美满!”,从“挺美满”,到“好美满”,学生对爱情的理解经历了由浅入深的逐步深入。当学生的朗读化作了对这一家人的祝福的时候,谁能说这“好美满”不是他们自己对未来爱情的向往呢?

到此,我们再理性追问:“可毕竟他俩一年才见一面,这算是‘美满的爱情’吗?”在今天这个对“牛郎织女”,甚至对“爱情”都可以任意解构的时代,学生的回答,让我们对中华民族传统的爱情观增加了更凝重的敬畏,他们对“美满爱情”理解到的“坚贞”,那是“曾经沧海”不再限于浅水,“除却巫山”却已知云在何方。

正是有了前面的铺垫,到对四大民间爱情故事的主题进行讨论的时候,已经不需要教师的层层深入、过多的引导,他们已经借《牛郎织女》的感同身受,理解了爱情的真谛。这样的认识与感受,为学生的思维增加了厚度,为学生的情感增添了浓度。这不就是我们要追求的丰富、积极、自主的语文课堂性格吗?

与学生共同经历了这样的文本解读之后,再引导学生们进行“创作”,可谓水到渠成。从教学效果看,学生们尽管也会对《牛郎织女》有自己新的理解,比如创造出双双殉情的悲惨结局、创造出利用现代的通讯工具QQ聊天的现代化结局、创造出外星人秘密引渡的离奇结局,但始终没有变的是洋溢在孩子们故事中的对于美满爱情的追求。“质本洁来还洁去”,我们的孩子借助文本获得了自己的生长,这生长有情感的丰富、思想的沉淀、想象的喷腾、理想的展现,但不芜杂、不龌龊,是阳光雨露下的纯洁的、积极的爱情幼苗。

也许,这正是由“教”生成的可贵的“不教”。

当然,这由“教”而生成的“不需要教”还有很多。有的,是在“看不见”的“教”中,学生的情感尽情释放,思考发出真实的声音。比如“在什么情况下写的”教学环节中,对待不同版本的牛郎织女,学生在前面暗合文学鉴赏规律的教学流程的启发下,已经能够分辨,“入妙”的原来正是那所谓的“平淡”,“瑰奇”的也许正在那“等闲”。对故事里的王母娘娘,学生经由前面聊故事、聊主题、聊人物积淀下的思考,已经渐渐会用辨证的视角重新审视——王母娘娘是刀子嘴豆腐心,虽然有天规的束缚,但毕竟王母娘娘还是打破天规,法外开恩。更有意义的延伸是,有的学生认为,造成牛郎和织女一年才能见一面的真正原因不是王母娘娘个人,而是天规。所谓“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不遵守天规也不成,关键是得改改天规。这是多么可贵的民主意识的启蒙——可以想见,学生重新改写王母娘娘,或改编整个故事,会有多么了不起的创造。

1978年,叶老再次重申:“教师教任何功课(不限于语文),‘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换个说法,‘教’都是为了用不着‘教’”。再次回味“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与“教是为了不需要教”,这给予我们的启示不仅是语文教学,还有教育——良好的教育应该是合适的内容与自主建构的统一,应该是正确的方向与有效的方法的统一,良好的教育也应该是内在灵魂与外在品质的完美结合。

如果说例子是一个前提,教就有自己的必要;如果说例子是一个起点,教就要指向不教;如果说例子要有自己的归宿、不教才是我们最终的目的。学生经由“课文”,在“课堂中”,完成“课程”的行走,学会运用知识的知识,学会运用方法的方法,学会运用情感的情感——这是多么美好的语文学习。

上一页  [1] [2] [3] 


Tag: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苏教版语文教案 -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我们是怎么教《牛郎织女》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