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小学语文苏教版语文教案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引导学生走进诗人内心《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反思» 正文

引导学生走进诗人内心《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反思

[10-21 00:57:12]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阅读:68880

概要:五、悟情。理解了第一句诗后,我没有让学生继续质疑,而是话锋一转,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收复“蓟北”的消息,来得这样突然,此时诗人杜甫的心情如何?何以见得?学生抓住“初闻涕泪满衣裳”、“漫卷诗书喜欲狂”和“白日放歌须纵酒”等诗句,体会到诗人“喜出望外”、“欣喜若狂”的心情。在学生说到“涕泪满衣裳”时,我这样追问:高兴的时候可以欢笑、放歌、纵酒,可是杜甫为什么会流泪呢?学生有了《春望》这首诗的阅读基础,所以也不难理解:长期背井离乡,流离失所,终于可以回家了,兴奋、激动的心情难以抑制,喜极而泣。在交流“却看妻子愁何在”这一句时,我还是引导学生同《春望》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等进行对比理解:居无定所的杜甫看着自己的妻儿是忧心忡忡;而听到唐朝的军队收复失地,一家人又可以返回家乡,安居乐业了,忧愁与烦恼就烟消云散了。在这堂课接近尾声的时候,有学生谈到了对“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下洛阳”的理解,我明显感到学生的理解有误,便直接指出:这两句是杜甫想象回乡的行程——(作者想)立即从巴峡穿越巫峡,顺流而下,然后从襄阳登陆直到洛阳。杜甫的家乡就在洛阳以北

引导学生走进诗人内心《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反思,标签: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五、悟情。理解了第一句诗后,我没有让学生继续质疑,而是话锋一转,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收复“蓟北”的消息,来得这样突然,此时诗人杜甫的心情如何?何以见得?学生抓住“初闻涕泪满衣裳”、“漫卷诗书喜欲狂”和“白日放歌须纵酒”等诗句,体会到诗人“喜出望外”、“欣喜若狂”的心情。在学生说到“涕泪满衣裳”时,我这样追问:高兴的时候可以欢笑、放歌、纵酒,可是杜甫为什么会流泪呢?学生有了《春望》这首诗的阅读基础,所以也不难理解:长期背井离乡,流离失所,终于可以回家了,兴奋、激动的心情难以抑制,喜极而泣。在交流“却看妻子愁何在”这一句时,我还是引导学生同《春望》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等进行对比理解:居无定所的杜甫看着自己的妻儿是忧心忡忡;而听到唐朝的军队收复失地,一家人又可以返回家乡,安居乐业了,忧愁与烦恼就烟消云散了。在这堂课接近尾声的时候,有学生谈到了对“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下洛阳”的理解,我明显感到学生的理解有误,便直接指出:这两句是杜甫想象回乡的行程——(作者想)立即从巴峡穿越巫峡,顺流而下,然后从襄阳登陆直到洛阳。杜甫的家乡就在洛阳以北,从这两句可见作者的“归心似箭”。

回顾整堂课的教学,因为有了《春望》等诗歌的阅读基础以及历史背景、作者生平资料的支撑,所以虽然一开始学生对理解诗歌的内容好像有些困难,但是经过相互之间的合作讨论及教师的点拨引导,一切都迎刃而解。特别是在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时,我不时地引导学生把本首诗歌的学习同《春望》相链接,学生对诗人感情悲喜转变理解真切,诗人的喜怒哀乐仿佛弥散在课堂之中。我感受到自身的神采飞扬,以及学生闪烁的目光。

上一页  [1] [2] 


Tag: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苏教版语文教案 -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引导学生走进诗人内心《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反思》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