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小学语文苏教版语文教案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南飞的雁《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点评» 正文

南飞的雁《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点评

[10-21 00:57:12]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阅读:68834

概要:南飞的雁《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点评 听了南飞的雁的教研课,又看了她的教学设计,觉得她对这堂课颇费心思,教学流程的预设较为合理,课堂的信息容量很大,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得到了较充分的发挥。特别是教师注重了学习古诗的方法指导,让学生充分经历学习的过程,并且创设机会让学生主动质疑,学生的思维较为活跃,整体的教学效果也很好。课后,已经同南飞的雁进行了简单的交流,提出了一些不成熟的想法:1.背景资料的运用要有所取舍。时代背景、作者生平事迹、作者的其它作品等资料可谓五花八门,而课堂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应选择最利于达成教学目标的资料。对于搜集到的资料,必须进行整理、提炼。其中,教师对教材的钻研与把握非常关键。2.教学环节的展开力求精简。比如学生质疑的环节,诗中值得解释的词语很多,是否有必要一个一个解释呢?这样耗费的时间较多,课堂教学的节奏显得拖沓了。解决的策略一是充分信任学生,让学生预习、查工具书,或相互讨论,独立解决;二是抓住少量特别难的词语作些点拨指导;三是注意方法的渗透。3.引导学生思考力求深入。这方面教师已经作了很多尝试,特别是在“品味诗情”这个环节。建议预设一条更为清晰的“思

南飞的雁《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点评,标签: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南飞的雁《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点评

 

听了南飞的雁的教研课,又看了她的教学设计,觉得她对这堂课颇费心思,教学流程的预设较为合理,课堂的信息容量很大,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得到了较充分的发挥。特别是教师注重了学习古诗的方法指导,让学生充分经历学习的过程,并且创设机会让学生主动质疑,学生的思维较为活跃,整体的教学效果也很好。

课后,已经同南飞的雁进行了简单的交流,提出了一些不成熟的想法:

1.背景资料的运用要有所取舍。时代背景、作者生平事迹、作者的其它作品等资料可谓五花八门,而课堂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应选择最利于达成教学目标的资料。对于搜集到的资料,必须进行整理、提炼。其中,教师对教材的钻研与把握非常关键。

2.教学环节的展开力求精简。比如学生质疑的环节,诗中值得解释的词语很多,是否有必要一个一个解释呢?这样耗费的时间较多,课堂教学的节奏显得拖沓了。解决的策略一是充分信任学生,让学生预习、查工具书,或相互讨论,独立解决;二是抓住少量特别难的词语作些点拨指导;三是注意方法的渗透。

3.引导学生思考力求深入。这方面教师已经作了很多尝试,特别是在“品味诗情”这个环节。建议预设一条更为清晰的“思维的主线”,整堂课的推进与展开都紧紧依托与围绕这条线索。这样的学习过程,好像有一条无形的绳索一直牵引着学生思维的触角。(具体可参考特级教师孙双金《泊船瓜洲》的教学实录。)

“看花容易绣花难。”古诗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值得钻研与思考的问题是很多的。铭记“教学相长”的古训,勤于学习,勇于创造,就一定能走向理想的境界。

 

 

 

 


听《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有感

坐在这样的教室里,感觉很舒服。教师温婉亲切,自然平和,学生沉静善思,不急不躁。

今天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学习杜甫的“生平第一快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边听课我就边想,其实语文课的“评价标准”之类的制定真的有时候有点多此一举。特别是按照“评价标准”去上课,去评课,最有生命力,最丰富多姿的语文课岂不成了刻板的受到很多拘束的僵化的课堂。看看某权威部门组织的那些低段的录象课实录,你只需看一节就足矣,因为那些课就如同多胞胎,看了一个就知道另一个的样子。毫无悬念,无需期待。

这位老师的课自己讲的比较多,但是我仍然觉得这不失为一节很不错的常规课。因为老师讲的内容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涉及的范围比较广,而且经过了高度的提炼,给学生提供了更丰富的信息,让学生能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诗歌。学生听得专注,听得有收获。

老师讲得精彩的地方举例如下:

开课对杜甫的介绍——现实主义诗人,诗史,诗圣,一生写1400多首诗,这首比较特别——生平第一首快诗……精练准确,让学生对杜甫有了一个虽笼统但比较清晰的认识。

学生初读交流时教师讲解点拨得好。一个学生谈到“妻子”在这里读音和现在的不同。教师就势引导学生理解这两个字的意思也与现在不同。接下来,教师问:还有没有这样古今意思发生变化的词?学生很快在诗中找到“青春” “河南河北”等词语。这里教师的讲也是课堂随机生成的,但这“生成”体现了教师教学机智,更体现了教师自身的功底。

教师在学生理解最后两行诗时,讲得也比较多。在黑板上画上几个点表示诗中出现的几个地名,让学生读这些地名,看途径几个省。然后用诗中的词语把这些地名连起来,让学生读,感受路途之长,速度之快,作者心情之急切与欣喜。

课到尾声,教师通过自己充满感情的讲解与启发,让学生对诗人对诗作的认识得到进一步提升。随即让我想到如果问上这么一句“当杜甫随着浩浩荡荡的逃难人群来到四川这偏僻的地方,现在和乡亲又回到家乡,这样的惊喜只属于杜甫一家吗?他的诗不仅是杜甫的心声,也是千万百姓的心声,他的诗就是这样不仅反映自己也反映人民生活,被称为人民诗人。……”然后再让学生谈此时自己眼中的杜甫。学生此时对杜甫的认识在教师语言的激发下,可能会更深刻与全面的。

这节课教师的补充材料也比较丰富。但是这些材料的补充都是很有必要的。对学生拓展视野,激发情感,加深理解都是有帮助的。通过学生熟悉的同类题材和情感的诗歌的引入,很快地奠定学生的情感基调;再如学习最后两行诗时,回忆李白的“轻舟已过万重山”,也是通过同类的比较,加深学生理解;学习一二行诗之前教师引入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意在让学生真切了解杜甫颠沛琉璃的逃难生活与“泪”里包含的忧国忧民的深重苦难。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后反思
 

今天早晨小教研课在匆忙中进行着。虽然有些匆忙但是因为这堂课有了一些准备心里也平增了一份勇气!

一、重研读,读中感悟

这节课,我设计了三个读诗的环节:初步通读,纠字音;整体诵读,明大意;反复品读,品诗情。以学生自主研读为主体,紧扣“喜”体会诗人因多年战乱平息,祖国重新统一而无比欢快的心情,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在品读环节,我引导学生抓住“涕泪”、“愁何在”、“漫卷”、“放歌”、“纵酒”等词语感受诗人喜欲狂的心情。学生在反复的研读中,对诗歌的意思、情感都有较为深刻的理解。但是“喜”里不仅仅是杜甫能重回故乡喜欲狂的表现,更是诗人杜甫忧国忧民的体现。可惜的是在课的最后我并没有娴熟而敏锐地引领学生往诗的纵深行进。对于研读“作者为什么会‘喜欲狂’?”这个问题上我不够深刻。所以有很大一批学生的理解还只停留在作者是为终于重回故乡而欣喜若狂。

二、重点拨,画龙点睛

这节课无论是小组自学古诗的意思还是自品自悟诗人的情感都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但教师的引导点拨也必不可少。因为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难免碰壁,或理解有误,教师在关键处一点,学生或豁然开朗,或拨乱知正,或加深体验。如这首诗中,“青春”“妻子”“河南河北”等几个词古今意义不同,学生不易理解,需要教师的点拨。再有,学生对安史之乱了解不多,需要教师作适当的补充,才能更深刻体会到杜甫亲历的战争苦难,从而知道喜欲狂的原因。但是在这些环节上我花的时间较多,感觉整个教学流程有些拖沓!静心思考之后我觉得在学生自学的同时,教师更要参与其中,了解学生。这样在点拨的时候才会更有针对性、导向性,使点拨正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1] [2]  下一页


Tag: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苏教版语文教案 -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南飞的雁《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点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