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孙兰水《学与问》教学思路

[10-21 00:53:56]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阅读:68901

概要:孙兰水《 学与问》教学思路 阳江丹湖小学 孙兰水 《学与问》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课文围绕“勤学好问”这一中心论点,通过中外两个具体的事例,告诉我们“问”的重要性,教育学生要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好习惯。 教学此课时,我从谈话导入。板书“学”、“问”,人们常把有知识的人说成“有学问”,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今天我们来学习《学与问》。告诉学生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课文,也就是议论文。然后与学生一起回忆学过的此类文章。(《说勤奋》《谈礼貌》《滴水穿石的启示》),总结出此类文章(议论文)的一般特点:提出观点——证明观点——得出观点。接着让学生自学,读课文,找出文章的观点,同时给文章分段。应该说这篇文章的脉络是非常清晰的。学生很快就找出了文章的中心观点: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分段也是很简单的。 第一个事例是哥白尼的例子,我引导学生抓住“经常”和“缠着”理解哥白尼非常喜欢问。“这对哥白尼后来的成长有什么影响吗?”与下文的“不懈追求”联系起来。“这些问题呢?”读一读这些问题,通过对哥白尼事迹的简介(《天体运行论》、“日心说”),

孙兰水《学与问》教学思路,标签: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孙兰水《 学与问》教学思路   

      阳江丹湖小学 孙兰水

《学与问》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课文围绕“勤学好问”这一中心论点,通过中外两个具体的事例,告诉我们“问”的重要性,教育学生要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好习惯。

 教学此课时,我从谈话导入。板书“学”、“问”,人们常把有知识的人说成“有学问”,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今天我们来学习《学与问》。告诉学生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课文,也就是议论文。然后与学生一起回忆学过的此类文章。(《说勤奋》《谈礼貌》《滴水穿石的启示》),总结出此类文章(议论文)的一般特点:提出观点——证明观点——得出观点。

接着让学生自学,读课文,找出文章的观点,同时给文章分段。应该说这篇文章的脉络是非常清晰的。学生很快就找出了文章的中心观点: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分段也是很简单的。

 第一个事例是哥白尼的例子,我引导学生抓住“经常”和“缠着”理解哥白尼非常喜欢问。“这对哥白尼后来的成长有什么影响吗?”与下文的“不懈追求”联系起来。“这些问题呢?”读一读这些问题,通过对哥白尼事迹的简介(《天体运行论》、“日心说”),让学生把握这些稀奇古怪的问题与他成就的联系。

我们现在要不要多问呢?问谁呢?怎样问呢?自然过渡到对3、4两段的学习中去。(要学会发现问题,随时随地提出问题,拜能者为师。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第二个事例是沈括的例子。他就是通过自己的思考解决了心中的疑团。最终成为了一个了不起的科学家。(“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梦溪笔谈》)

 最后再回到文章的中心观点上来,让学生将学与问结合起来,养成勤学好问的好习惯,做学习的主人。

 

《学与问》教学反思
中山市广源学校    温秀娣
《学与问》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课文围绕“勤学好问”这一中心论点,通过中外两个具体事例,告诉我们“问”的重要性,教育学生要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好习惯。
这篇文章脉络清晰,内容简单,学生易于掌握。但学生对议论文较少接触,因此,在教学前必须让学生了解议论文的一般特点:提出观点——证明观点(论据)——得出观点。通过这一指点整篇文章的学习思路就清晰呈现了:
1、初读课文,思考: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一个怎样的观点?这一环节让学生明确文章的中心论点是“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2、文章为了证明这一论点,列举了两个例子,波兰伟大的天文学家哥白尼和北宋大科学家沈括。从他们身上悟出“只有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教学中我采用“读-品-悟”的方法引导学生感悟“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勤学好问固然重要,但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去获得答案,自然而然的过渡到沈括的例子中来,并安排了练习检查学生的自学效果。学生在自学、讨论的过程中认识到观察思考的重要性。
3、最后再回到文章的中心观点上来,让学生将学与问结合起来,养成勤学好问的好习惯,做学习的主人。
由于这篇议论文脉络清晰,内容简单,尝试是否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实现教师主导的教学理念呢?考虑到这一点,课上主要抓住了:在学习知识、探求奥秘的过程中,“问”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将学生从理论上来认识“问”的重要,转变为实践是个重中之重。本教学片段的重点就放在“导行”上。课堂的拓展延伸部分用了相当一部分时间让学生互相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名人勤学好问的小故事、名言,这样既提高了学生搜集及处理信息的能力,又让学生从更多的名人身上进一步加深对文章的中心理解。再让学生把所获得的收获用书面文字来表达,然后再交流,等等这些过程都是引导学生从“知”到“行”的过程。在学生的交流汇报中,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学的越多,产生的问题也就越多;问的越多,学到的知识也就越多……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孩子的思维发展是从疑问开始的,不懂的敢于问出来,也就充当了课堂的主人了。同时,教师重视学生合作学习,利用小组学习和师生交流的时机,互相启发,在讨论中成探究的氛围,使全班从整体上具有较强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
    学生在有趣的学习中满足了求知欲,在趣中探知,在探知中得到快乐,在快乐中体现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语感、情感,从而养成了勤学好问的习惯。

 


 


Tag: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苏教版语文教案 -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孙兰水《学与问》教学思路》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