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苏教版初三上册语文教案《学问和智慧》表格式导学案4» 正文

《学问和智慧》表格式导学案4

[10-21 00:22:33]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初三上册语文教案   阅读:68854

概要:盐阜中学初三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 执笔人 审核人 2011年11月 日课题学问和智慧课型新授课课时1学习目标1.初步感知文章大意,理清文章脉络;2.理清学问与智慧两者之间的关系;3.学习文章中运用的多种论证方法;4.语言积累;总结归纳全文。 课前预习学法指导1.在学习过程中。注意体会作者在论证“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的中心论点时,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说理充分。如在论述“学问为什么不能离开智慧的”时,运用了对比和举例论证的方法;在论述“智慧不能离开学问”时,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2.作者学识渊博,视野宽宏。文章论述学问和智慧,从古到今,从中到外,例证典型,语言精炼,名言警句,随处可见。品评优美的语言,是让学生积累语言的有效途径。通过反复的诵读品评,让学生感受到其语言的优美魅力,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语言素养,可让学生通过仿写例句的形式来加强积累与运用。相关链接作者: 罗家伦(1897-1969),1928年8月至1930年5月出任国

《学问和智慧》表格式导学案4,标签:苏教版初三上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盐阜中学初三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

执笔人      审核人                                 2011年11月     日

课题

学问和智慧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1.初步感知文章大意,理清文章脉络;

2.理清学问与智慧两者之间的关系;

3.学习文章中运用的多种论证方法;

4.语言积累;总结归纳全文。

 

1.在学习过程中。注意体会作者在论证“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的中心论点时,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说理充分。如在论述“学问为什么不能离开智慧的”时,运用了对比和举例论证的方法;在论述“智慧不能离开学问”时,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

2.作者学识渊博,视野宽宏。文章论述学问和智慧,从古到今,从中到外,例证典型,语言精炼,名言警句,随处可见。品评优美的语言,是让学生积累语言的有效途径。通过反复的诵读品评,让学生感受到其语言的优美魅力,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语言素养,可让学生通过仿写例句的形式来加强积累与运用。

作者:

    罗家伦(1897-1969),1928年8月至1930年5月出任国立清华大学校长。

罗家伦,男,汉族,字志希,祖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西进贤。1914年考入上海复旦公学,1917年进北京大学文科。1920年赴美留学。1922年起,又相继留学英、德、法等国。

  1928年8月,南京国民政府正式接管清华学校,改称国立清华大学,直辖于教育部。9月,罗家伦受命任国立清华大学校长。他长校期间,增聘名师,裁并学系,招收女生,添造宿舍,裁汰冗员,结束旧制留美预备部,停办国学研究院,创设与大学各系相关联的研究所,对清华大学的发展有所建树。但他作风专断,不尊重师生意见,引起师生的"驱罗"运动,被迫辞职。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yě)   寸积累(zhū)   大(kuǎn)   矻穷年(kū)  探得珠(lí)  锐(xī)晦塞(huìsè)

二、解释词语。

1.食古不化:意思是读书一味学古人,拘泥陈法,不关于灵活运用。

2.寸积铢累:也作“铢积寸累”,指一点一滴地积累。

3.融会贯通:参合多方成的道理而得到全面透彻的领悟。

4.探骊得珠:比喻做文章能抓住关键。

5.通达:指明白人情事理。

6.豁然贯通:指思路开阔通达,能透彻地了解问题。

7.浮光掠影:比喻印象不深刻,好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

三、积累关于学问与智慧关系的一些名言:

1.知识如树叶,它的命运总是从新生到枯黄,蝉联飘坠,再让位给来年春天新的叶芽,而智慧则宛如树干基部一圈圈的年轮。——赵金珊

2.知识能够诱发智慧,是打开智慧大门的钥匙,但它不等于就是智慧。           ——【 日】池田大作

3.知识越多越骄傲,智慧越高越谦虚。——【美】柯珀

4.知识反不如机智来得重要。 ——L·A

5.多诈的人渺视学问,愚鲁的人羡慕学问,聪明的人运用学问。 ——【英】培 根

一、新课导入。

智慧胜于知识。——【法】帕斯卡

知识可以言传,但智慧则不然。人们可以去发现它,用它生活,以它自强,凭借它去创造奇迹,但却无法把它交流和传授。

——【德】海  塞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理清思路:

明确:全文共六段,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2):论述学问与智慧的区别;

第二部分(4-6):论述学问与智慧的联系。

(1、2两段讲的是两者概念不同,3-6段讲的是两者关系。 第二部分运用了摆事实、讲道理、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

2.学生在理清文章脉络的基础上,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明确:文章的标题是“学问与智慧”,是个并列短语,是全文的中心论题。中心论点在文末:“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同时也是文章的结论。

三、研读课文。

思考:

1.读文章的第一节,理解文章是怎样来阐明学问与智慧的。

明确:作者作了一系列的精彩的比喻(完成第一部分的板书)。这些比喻贴切,是因为对学问与智慧及其相互关系认识准确。

2.在同一个人的身上,如果只有学问而没有智慧,会怎么样?相反如果没有智慧只有学问又是怎么样?如果同时具备学问与智慧呢?

明确:第一种则是“有学问的笨伯”或“两脚书橱”“冬烘先生”;第二种情况则可能不见得有很好的学问或者是对于人情事理,都很通达,凭借经验,运用心得。第三种则是既有学问又有智慧的人,他们对人情和事理都有独特的见解,对于学问有自己的独见。只有同时兼备了这两种的人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智者或学问家。

3.在论述第二个方面的问题时作者采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

明确:既采用了对比论证,又引用了《庄子•苞丁解牛》的例子来进行论证。可见比喻是生动而又贴切的,例证是形象而又典型的。

4.学生快速地阅读第二部分的内容,明确每段文字所讲述的主要内容:

[1] [2]  下一页


Tag:初三上册语文教案苏教版初三上册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苏教版 - 初三上册语文教案
》《《学问和智慧》表格式导学案4》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