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人教版初一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上)课内文言文各课复习要点» 正文

人教版七年级(上)课内文言文各课复习要点

[10-21 00:22:33]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初一上册语文教案   阅读:68762

概要: 3、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也是与“取长补短”意思相近的句子):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4、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5、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6、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7、喜迎来客,《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8、“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调也。”这句话说明一个人要经得起环境考验。9、《论语》中,“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原因是“任重而道远”,“重”表现在“仁以为己任”,“远”表现在“死而后已”。10、《两小儿辩日》中,孔子面对小儿的争辩“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如果你是故事中的孔子,你会用《论语》中的哪句话作答?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11、唐太宗李世民有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由此你能联想到孔子的哪句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12、你

人教版七年级(上)课内文言文各课复习要点,标签:人教版初一上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3、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也是与“取长补短”意思相近的句子):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

5、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7、喜迎来客,《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8、“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调也。”这句话说明一个人要经得起环境考验。

9、《论语》中,“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原因是“任重而道远”,“重”表现在“仁以为己任”,“远”表现在“死而后已”。

10、《两小儿辩日》中,孔子面对小儿的争辩“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如果你是故事

中的孔子,你会用《论语》中的哪句话作答?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1、唐太宗李世民有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由此你能联想到孔子的哪句话?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2、你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观点?

这句话的意思是:自己不想要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其中包含相互体谅的意思。遇事如果换位思考,推己及人,就会多一分理解,少一分对立,避免对他人造成伤害。

13、写出本课出现的至今还用的成语。

①温故知新 ②任重道远 ③死而后已 ④见贤思齐、

⑤不亦乐乎 ⑥三人行,必有我师 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山市》复习要点

一、重点词语解释

邑八景之一也       邑:县

然数 年恒 不一见。 然:但  数:几  恒:常常

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   同人:朋友   饮:喝酒

高插青冥     青冥:青天,天空

相顾惊疑     相顾: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念近中无此禅院。  念:想到    近中:近处

无何, 见宫殿数十所,   无何:不久

碧瓦飞甍   甍:屋檐   飞甍:翘起的屋檐         

始悟为山市。始:才  悟:明白  为:是

未几,高垣睥睨  

未几:不久    高垣:高墙    睥睨:矮墙

连亘六七里    连亘:连绵不断

居然城郭矣。   居然:竟然

历历在目 :   清晰地出现在眼前

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     莽莽:广大

城市依稀而已    依稀:隐隐约约    而已:罢了

既而风定天清   既而:不久

一切乌有       乌:同“无”,没有      

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

惟:只     危:高    霄汉:云霄与天河

楼五架, 窗扉皆洞开;   窗扉:窗户      洞开:大开

楼愈高,则明渐少。   愈:越

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裁:同“才”,仅

又其上,则黯然缥缈    : 昏暗得看不分明

而楼上人往来屑屑   :形容来往匆匆

或凭或立   或:有的(人)  凭:靠着  立:站立着

不一状  :  形状各不相同

逾时,楼渐低    逾时:过了一会儿

又渐如常楼      常 :平常 ,寻常

又渐如高舍      舍:平房

倏忽如拳如豆    倏忽:突然

遂不可见        遂:于是,就

又闻有早行者     者:……的人

见山上人烟市肆      肆:店铺     市肆:集市     

与世无别          别:区别 

故又名“鬼市”云。   故 :所以     名:叫

 

二、翻译句子。

1、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公子孙禹年和他的朋友在楼上喝酒。

2、或凭或立,不一状。   有的靠着,有的立着,形状不一。

3、然数年恒不一见。    但是这几年总不出现一次。

三、常见重点问题简答

1、《山市》选自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文学家。郭沫若的评价:“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找出表示这一顺序的词语。

时间顺序     无何,未几,既而,逾时,倏忽    

3、文中山市蜃景的变化可分为几个阶段?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①形成阶段:孤塔、宫殿的出现;    ②发展阶段:城市的出现;    ③高潮阶段:危楼的出现、消失。   

4、找出文中描绘山市的关键词语,体会山市形成的过程。

答、孤塔—宫殿—城市—危楼

5、“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有何作用? 

答:运用了排比、夸张的修辞,表现了山市的繁荣景象。

6、为什么蒲松龄时代的人把“山市”叫做“鬼市”? 你能用科学知识解释一下吗?

当时的人们不能对“山市”这种自然现象作出正确的理解,所以只能用迷信的不科学的说法来解释。其实,这里说的“山市”跟“海市”一样,是一种因折光反射而形成的自然景象,它美丽而又奇特,多少年也难得出现,少数人偶遇,多数人难得一见。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初一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初一上册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人教版 - 初一上册语文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课内文言文各课复习要点》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