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人教版初三上册语文教案《沁园春·雪》表格式教案教学设计14» 正文

《沁园春·雪》表格式教案教学设计14

[10-21 00:12:03]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初三上册语文教案   阅读:68530

概要:学 科 课 时 教 案课题:沁园春·雪第 1 课 第 1 课时 课型:阅读赏析 总序号:编写时间:2010年 9月 日 执行时间:2010年 9 月 日教学目标:1、了解本文的写作和发表背景;2、过程与方法:理解上阕的字面意思、深刻含义和艺术特色;3、知识与技能:理解写景手法的运用。批注:重点难点:1、理解上阕的字面意思、深刻含义和艺术特色;2、理解写景手法的运用。课前准备:1、 朗读并试背全诗。2、了解本文的写作和发表背景。www.88haoxue.com-免费资源站:http://www.88haoxue.com教学过程:1、导入课文:可从人民大会堂巨幅国画或咏雪名句谈起。2、释题: 沁园春,词牌名;雪,词题目。3、回忆词的有关知识:概念、分类、派别4、字词,学生板演 qìn wéī fèn ráo xùn shǔ hán chán yú 注音 沁 惟 分外 妖娆 逊 数风流人物 成吉思汗 单 于 páng b

《沁园春·雪》表格式教案教学设计14,标签:人教版初三上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学 科 课 时 教 案

课题:沁园春·雪

第 1 课        第 1 课时        课型:阅读赏析       总序号:

编写时间:2010年 9月    日      执行时间:2010年 9 月    日

教学目标:

1、了解本文的写作和发表背景;
2、过程与方法:理解上阕的字面意思、深刻含义和艺术特色;
3、知识与技能:理解写景手法的运用。

批注:

重点难点:

1、理解上阕的字面意思、深刻含义和艺术特色;
2、理解写景手法的运用。

课前准备:

1、  朗读并试背全诗。

2、了解本文的写作和发表背景。

www.88haoxue.com-免费资源站:http://www.88haoxue.com

教学过程:

1、导入课文:可从人民大会堂巨幅国画或咏雪名句谈起。
2、释题:
沁园春,词牌名;雪,词题目。
3、回忆词的有关知识:概念、分类、派别
4、字词,学生板演
      qìn wéī fèn    ráo  xùn   shǔ               hán      chán yú

 注音 沁 惟 分外 妖娆   逊    数风流人物   成吉思汗       单  于

    páng bó    yìn

 磅  礴    胤
5、教师范读,然后学生朗读全词。力争在短时间内读熟。
6、结合预习提示一,介绍1936年写作背景和1945年发表背景,强调都处在历史转折时期,以显示词的写作和发表的重大意义。  

本词的写作背景、主要内容介绍。

1935年10月,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肩负抗日救国的伟大使命。1936年1月下旬,红军在党和毛泽东同志领导下,准备渡黄河东征。2月初,毛泽东同志率部到达陕北清涧县黄河边一个小山村袁家沟。在这里,毛泽东同志亲自视察地形,眺望祖国的壮丽河山,展望革命的灿烂前景,激情满怀,写下了这首气吞山河的《沁园春·雪》。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柳亚子向毛泽东“索句”,后于1945年11月14日发表于《新民报晚刊》。这首词的写作和发表俱在新的革命时期即将开始之际,有着重要意义。全词分上下两阕,上阕写景结合抒情,融情于景,描绘出瑰丽多姿、生机勃勃的北国风光,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热情赞颂和无限热爱之情;下阕议论结合抒情,寓情于议,在谈古论今之中,感情逐渐升华,最后推向高潮,突出中心。全词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以形象而精确的语言,赞美了祖国的壮丽河山,歌颂了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鼓励人们为争取革命胜利,建立新中国而奋斗。

7、 学生齐读课文,指导学生看注释,理解上阕字面意思,并解释上阕。
8、根据意思划分上阕层次。
   结合课文分析层次(三层):上阕哪些地方是概括描写,哪些地方是具体描写,哪些地方是相象之景,借以明确层次。
9、概括描写,即开头三句的分析和领会:
   (1)“千里”与“万里”互文,写出“北国”的辽阔和壮观;
   (2)“冰封”与“雪飘”的基本色泽及静态与动态的不同景象;
   (3)诗人登高望远与借助想象拓展视觉形象,显示宏大气魄。
10、具体描写,即中间七句的分析和领会:
   (1) “望”字领起哪几句?
   (2) “望”中所见,哪些是静景,哪些是动静?
   (3) 静景:写“长城”,写“大河”,这两个形象有什么特定意义?“内外”“上下”
   展示了怎样广阔的地区?“惟余莽莽”“顿失滔滔”是什么景象?
   (4) 动景:“山”“原”都是静物,为什么在“舞”在“弛”,变静态为动态?动态描写展示了什么样的美?“欲与天公试比高”表现了一种什么态势的活力?

11、想象之景,即最后三句的分析和领会:
   (1) 什么词表现了以下所写是想象之景?
   (2) “晴日”景象是怎样别有境界,有什么含义?

12、总结本节课内容,上阕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写景手法的运用
   描写北方壮丽的雪景,热情赞美祖国大好河山。
13、学生朗读课文并背诵上阕。
14、作业

(1)复习本节课内容   (2)熟背上阕   (3) 预习下阕
   板书
   沁 园 春 · 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 冰:封(静态)千里
   (总写) 雪:飘(动态)万里  
   长城:惟余莽莽
   静态 实景
   登高远望 大河:顿失滔滔
   上阕 (具体写) 群山:银蛇舞
   动态
   高原:蜡象弛   红装素裹:交相辉映 想象
   晴日景象 之景
   分外妖娆:艳丽多姿   

教学后记:www.88haoxue.com-免费资源站:http://www.88haoxue.com

学 科 课 时 教 案

课题:沁园春·雪

第 1 课        第 2 课时        课型:阅读赏析       总序号:

编写时间:2010年 9 月    日      执行时间:2010年 9 月    日

[1] [2]  下一页


Tag:初三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初三上册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人教版 - 初三上册语文教案
》《《沁园春·雪》表格式教案教学设计14》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