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人教版初三上册语文教案《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学案9» 正文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学案9

[10-21 00:12:03]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初三上册语文教案   阅读:68147

概要:16.《中国人失掉自信心了吗》学案 主备人:李 隽【教学目标】1、了解驳论文的特点,学习抓住对方薄弱环节进行有理有据的驳斥。 2、朗读品味,体会尖锐犀利、富有战斗性的语言特点。 3、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民主意识,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教学重点】理解“中国的脊梁”在当时有什么意义。【教学难点】根据老师所讲的有关驳论的知识,细细品读课文,谈谈作者用什么方法驳倒对方的观点的。【学法导引】学习本文,要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课文内容,着重学习作者分析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由于本文是一篇采用驳论的论证方式的议论文,因而要结合学习驳论文的有关知识来阅读、理解本文在写法上的特点。对本文语言的讽刺特色也应注意分析、体会。【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导学】1、简介“九•一八”事变与本文的写作背景: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突然向沈阳进攻,蒋介石下令不许抵抗,国民党军队不战而逃,不到半年,日本帝国主义就占领了我东北三省。蒋介石向国联哀求,哀求无效后,一些国民党官僚和“社会名流”,以祈祷“解救国难”为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学案9,标签:人教版初三上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16.《中国人失掉自信心了吗》学案

                                 主备人:李 隽

【教学目标】

1、了解驳论文的特点,学习抓住对方薄弱环节进行有理有据的驳斥。  

2、朗读品味,体会尖锐犀利、富有战斗性的语言特点。  

3、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民主意识,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教学重点】

理解“中国的脊梁”在当时有什么意义。

【教学难点】

根据老师所讲的有关驳论的知识,细细品读课文,谈谈作者用什么方法驳倒对方的观点的。

【学法导引】

学习本文,要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课文内容,着重学习作者分析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由于本文是一篇采用驳论的论证方式的议论文,因而要结合学习驳论文的有关知识来阅读、理解本文在写法上的特点。对本文语言的讽刺特色也应注意分析、体会。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导学】

1、简介“九•一八”事变与本文的写作背景: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突然向沈阳进攻,蒋介石下令不许抵抗,国民党军队不战而逃,不到半年,日本帝国主义就占领了我东北三省。蒋介石向国联哀求,哀求无效后,一些国民党官僚和“社会名流”,以祈祷“解救国难”为名,多次在一些大城市举办“时轮金刚法会”等,“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因此,在当时有些人便散布对抗日前途的悲观论调,指责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针对上述情况,鲁迅于1934年9月25日,为批驳这种错误论调,鼓舞民族的自信心写了这篇文章。

2、作者简介: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的作品很多,有小说集《呐喊》《彷徨》等,散文集《朝花夕拾》,诗歌集《野草》,杂文集《二心集》《而已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集》等。本文选自《且介亭杂文集》。

3、字词

搽(chá)玄虚(xuán)省悟(xǐng) 渺茫(miǎo) 脊梁( jǐ )诓骗(kuāng)

佛【(fó)佛教  (fú)仿佛】        笼【(lóng)笼子   (lǒng)笼罩】

玄虚:用使人迷惑的形式来掩盖真相的欺骗手段。

前仆后继:前面的人倒下,后面的人继续跟上去,形容英勇奋斗,不怕牺牲。

不足为据:不能够当作凭据。

怀古伤今:怀:想念。伤:忧思。今:现在。追念古代的事情,感伤现在的事情。指一种落寞、倒退、悲观的思想情绪。

自欺欺人:欺骗自己,也欺骗别人;指用自己都难以置信的话或手法去欺骗别人。

【课堂导学】

1、理解作者笔下的“中国的脊梁”在那个年代的现实意义,试例举一二人物。

2、本文是以什么为批驳的“突破口”的?对此,作者怎样进行批驳的?

3、作者是怎样提出并论证自己的正面论点从而间接反驳了敌论点的?

【课后回顾】

了解文章涵蕴丰富的标题

鲁迅的文章向来注重文题的推敲,本文标题“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聚焦当时社会的热点问题,把要谈的对象“中国人”和事件 “失掉自信力了吗”直接呈现在文题上,能引起读者的思考和阅读欲望。另外,采用问句的形式,悬而不论,也很巧妙。若用陈述句或反问句,则显得太白,缺少张力;现标题既有对错误论调的反诘,又有对己方观点的自信,甚至包含投向大众的关切和询问……而这几方面的内容又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实在是蕴涵丰富。

【资料补充】

驳论文简介:

议论文从论证方式看,一般可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立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提出并阐明自己的见解或主张。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批驳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见解或主张。一般说来,批驳对方的论点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直接批驳对方的论点。二是驳论据。三是驳论证。

【学后反思】



Tag:初三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初三上册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人教版 - 初三上册语文教案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学案9》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