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2)这首诗在这篇散文的中间和结尾部分两次出现,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首诗使文章具有明显的感伤色彩。这种感伤色彩正是这篇散文的情感基调之一。 (3)此处作者又以自己在祠堂中显得特别响亮的喝茶声和院后听起来特别响亮的鸡鸣声来写什么? 明确:作者以反衬的手法极写祠堂及周围环境的幽静。 4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本文是一篇游记散文,全文以作者游踪为线索,历叙桐君揽胜,钓台登临,山水访古,壁间题诗等,充分展现了山明水秀的富春风光,着力营造了一种幽静沉寂的气氛和意境,表达了作者对于时政的愤懑之情和对于自身生存状态的感伤之情,并以对国民党“中央党帝”的愤慨和对“文化高压”的不屑贯穿全篇,表现了作者率真的爱国主义和革命民主主义思想。 5作者为什么会有如此复杂的情感? 1930年3月国民党下令通缉鲁迅、郁达夫等人,郁达夫被迫避难。1931年初,国民党加剧了对左翼文艺运动的文化“围剿”,“左联五烈士”被秘密杀害。郁达夫离沪避难浙江,“乡愁一动”,返乡游历。因为家居的索寞,便产生了探访钓台的愿望,欲借以排解胸中的郁积和愤
《钓台的春昼》教案设计2,标签: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大全,http://www.88haoxue.com(2)这首诗在这篇散文的中间和结尾部分两次出现,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首诗使文章具有明显的感伤色彩。这种感伤色彩正是这篇散文的情感基调之一。
(3)此处作者又以自己在祠堂中显得特别响亮的喝茶声和院后听起来特别响亮的鸡鸣声来写什么?
明确:作者以反衬的手法极写祠堂及周围环境的幽静。
4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本文是一篇游记散文,全文以作者游踪为线索,历叙桐君揽胜,钓台登临,山水访古,壁间题诗等,充分展现了山明水秀的富春风光,着力营造了一种幽静沉寂的气氛和意境,表达了作者对于时政的愤懑之情和对于自身生存状态的感伤之情,并以对国民党“中央党帝”的愤慨和对“文化高压”的不屑贯穿全篇,表现了作者率真的爱国主义和革命民主主义思想。
5作者为什么会有如此复杂的情感?
1930年3月国民党下令通缉鲁迅、郁达夫等人,郁达夫被迫避难。1931年初,国民党加剧了对左翼文艺运动的文化“围剿”,“左联五烈士”被秘密杀害。郁达夫离沪避难浙江,“乡愁一动”,返乡游历。因为家居的索寞,便产生了探访钓台的愿望,欲借以排解胸中的郁积和愤懑之情。1932年回忆旧游、感怀时政而成此文。
6文章中的作者浓烈的主观感受是如何表现的?
明确:
第一,抒写自然景物时,突出主观的感觉印象。如描写严子陵钓台,处处突出一个“静”字。
第二,文中处处有一个“我”,这是郁达夫的“我”,和别人的绝不混同。
第三,假托梦境,以诗入文,坦陈胸怀,评讥时政。
7本文的行文线索是什么?作品是怎样围绕线索展开的?
明确:本文是一篇游记散文,以游踪为线索。作者当时在故乡富阳,由富阳到桐庐县城夜游桐桐君山,第二天乘船到钓台。按照游览时间的先后顺序,一一写来,而在乘船由桐庐到钓台的途中,则以梦幻的手法,穿插往事并引出所做的诗,抒发心中的愤慨之情。
8本文的写作特色是什么?
(1)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①写景与抒情的有机结合。全文是由大量的写景和抒情的片段互相交错、编织而成的,这使得这篇散文在整体上具有一种中国古典诗歌常有的情景交融的意象美。②善于以比较、反衬(及适度的夸张)等手法来表现文中所描写的两处景点的静幽和秀美的特色(如作者对于钓台山一带江山景物的描绘)。③善于借景抒情(如作者对于钓台山的荒凉、阴森景象的描绘中实际上隐藏着或表现了作者自己内心的阴郁之情和苍凉之感。)
(2)线索清楚,结构完整。
(3)描绘细密,突出钓台荒凉萧瑟的景象。
(4)文字清新,行云流水。
(5)“郁达夫式”独特的抒情写法。
描写景物,突出一个“静”字,这是《钓台的春昼》的一个特色,也是郁达夫散文一贯的风格。本文描写严子陵钓台,以“静”为中心,层层渲染。先写山水环境的静,再写双桨轻摇,虽有声而更反衬出静,从钓台的建筑、草木到自然气候和人的心理,把作者所感受到的这“太古的静,死灭的静”以及和这种“静”紧密相联的“颓废荒凉的美”的特征,渲染到极致,善于调动读者的主观感受,从而产生共鸣。
“郁达夫式”的抒情的另一个特别是:文中处处有一个“我”。从文字中,我们能够读出“我”忧时伤世,愤世嫉俗,有骨气,有才情,却又感伤苦闷,多愁善感,但也能超然洒脱,放达不羁,“我”是一个矛盾体。“我”的感情的表现方式,是由景生情、直抒胸臆。如在鱼梁渡头独立江边时,“心里头却兀自感到了一种他乡日暮的悲哀”;在桐君山道观前面,就想“在这样的地方结屋读书,以养天年”,把浮名虚誉一起抛开。
9分析与探究:“郁达夫式”独特的抒情写法在我们的考场作文中能运用吗?
明确:(略)
上一篇:《菜园小记》写作背景
分类导航
最新更新
推荐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