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综合教案资料预备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教案» 正文

预备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教案

[10-21 00:05:30]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综合教案资料   阅读:68156

概要:南来射猛虎,西去猎平原。既夕罢朝参,薄暮入终南。田间遭骂詈,低语示乘骖。入被銮舆宠,出视辕门勇。无劳豪吏猜。常侍当无恐。充国出上邦,李广出天水。门弟倚崆峒,家世垂金紫。麟阁图良将,六郡名君上。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凉州词【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燕歌行 高适汉家烟尘在东北, 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 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 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 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 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 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恒轻敌, 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 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 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 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 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燕歌行》是高适的代表作,也是唐朝边塞诗中的典范作品。 诗中的前四句,概写了唐朝开元时期东北部不断受敌骚扰以及张守珪立

预备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教案,标签:教案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南来射猛虎,西去猎平原。既夕罢朝参,薄暮入终南。田间遭骂詈,低语示乘骖。
入被銮舆宠,出视辕门勇。无劳豪吏猜。常侍当无恐。充国出上邦,李广出天水。
门弟倚崆峒,家世垂金紫。麟阁图良将,六郡名君上。

凉州词(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凉州词【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燕歌行 高适

汉家烟尘在东北, 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 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 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 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 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 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恒轻敌, 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 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 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 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 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燕歌行》是高适的代表作,也是唐朝边塞诗中的典范作品。

诗中的前四句,概写了唐朝开元时期东北部不断受敌骚扰以及张守珪立功受赏的情况。它对于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来说,并无重要意义,但它给全诗开辟了一种比较恢宏和开阔的气势,而这正是其时的边塞诗所共有的特色。“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从中我们可以领略到在开放向上的盛唐时期,男儿的赴身边塞,建功立业的豪迈风采。

边塞诗(课本第[77页])

以高适、岑参、王昌龄等诗人为代表的“边塞诗派”虽没有共同的旗帜,共同的组织,甚至没有统一的创作理论,但他们的诗作却具有某些共同的内容和艺术特色,在盛唐的诗苑里,丰富多彩的边塞诗就象一朵盛开的奇葩。它作为一种独立流派占据当时诗坛的一席之地,不仅仅因为这时期他们创作数量的丰富,更是由于它描写了边疆的风情,表现征戍的艰辛,战争的残酷以及围绕战争引出的种种矛盾,无处不饱含着理想主义的浪漫精神,融注着慷慨激昂的英雄气概,具有雄浑壮阔的风调。

2[边塞诗形成的原因]

大家都知道,如果没有持续不断的边塞战争及各民族之间的频繁交往,就不会产生丰富多彩的边塞诗歌。唐朝国力强盛,在这期间,各民族的融合、分裂,无不给当时社会以深刻的影响。其中战争的影响尤为突出。当时唐朝与契丹、突厥、南诏,都发生过大规模的武装冲突,尤其从开元中期至“安史之乱”爆发的近三十年中,边境几乎没有一年不发生战争。频繁的战争,火热的生活,吸引了许多诗人的注意力,当文人们看到浩浩荡荡开赴边塞的大军,不时获悉从塞外传来的捷报,怎不会受到鼓舞?又怎能不激起他们心中强烈的创作欲望?也正是由于这样,一些诗人开始赴边塞,去亲身经历战争的宏大场面,接受战争的洗礼,了解戍卒的心曲,接触边塞的风土人情。边塞,这块过去人们心目中的不毛之地,此时又重新产生了神奇的色彩,这里无论是战争场面还是风土人情,甚至季节的变化,山水情态都有别于内地,引得诗人们兴致勃发,于是,大量描写边塞战争,边塞风光,边塞风俗的诗歌产生了。

3岑参简介:(约715—770)唐代诗人。原籍南阳(今属河南),迁居江陵(今属湖北)。出身仕宦家庭。早岁孤贫,遍读经史。天宝八年、十三年两次出赛任职。

后罢官,客死成都旅馆。岑参早期的诗多为写景,述怀及赠答之作。六年边塞生活,使岑参的诗境界空前开阔、造意新奇的特色进一步发展,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成为他边塞诗的基调。它既热情歌颂了唐军的勇武和战功,也委婉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悲惨。火云山、天山雪、热海蒸腾、瀚海其寒,狂风卷石,黄沙入天等异域风光也融入其诗。

4《白》是一首雪中送别诗。请大家思考:这首诗到底是写边塞的奇寒还是写对友人的离别的愁绪?

写奇寒的句子:

北风……梨花开。

瀚海……万里凝。 (直接描写,写出了大雪纷飞,

纷纷……冻不翻。   北风劲猛,雪花压枝欲滴的寒冷景,并且由帐外写到账内,再由帐内到账外。)

散入……冷难著。(间接描写)

(这些景物描写写出了边塞生活之苦,同时也点出了给友人送别的环境。)

5怎样理解

(1)“中军……与羌笛。”

理解:“总是关山旧别情”,这些乐器对于送别者能触动乡愁,别有一番滋味。

(2)“轮台……马行处”。

理解: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友人即将离去,前途白雪茫茫。峰回路转,行人消

失在雪地里,诗人还在深情的目送,看着马蹄迹,他想些什么呢?是对行路者的

艰难而发愁,是对行者的留恋,还是为自己归期未卜而惆怅?

6本首诗的特色:

笔力矫健,有宏观轮廓,也有细节勾勒,有真实摹写,也有浪漫的想象,在歌咏

自然风光时,表现了雪中送人的真挚情意以及因友人返京而产生的怅惘之情。

7作业

背诵这首诗,并写赏析。

二三 李白诗三首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大诗人李白及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精神;理解李白在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Tag:综合教案资料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综合教案资料
》《预备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教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