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文言虚词的用法

[03-13 06:18:47]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高考文言文复习   阅读:68281

概要:①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齐桓晋文之事》)(《诗经》说:‘别人有什么心思,我能揣测到。’──说的就是先生您这样的人啊。) 【也哉】语气助词连用,为加强语气,多有感叹或反诘之意。例: ①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触龙说赵太后》)(难道这不是为她作长远打算,希望她生育子孙,一代一代地做国君吗?) ②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病梅馆记》)(尽我一生的时光来治疗病梅呢!) ③岂独伶人也哉!(《伶官传序》) (难道仅只是溺爱伶人有这种坏结果吗?)12.【以】(一)介词 1.表示工具。译为:拿,用,凭着。 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换取这块宝玉) ②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璧之下。(《石钟山记》)(一般做官读书的人又总不愿夜晚乘小船停靠在绝壁下面) 2.表示凭借。译为:凭,靠。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凭他的勇猛善战在诸侯各国之间出了名) ②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时间长了,能够根据脚步声辨别是谁。) ③皆好辞而以赋见称。(《屈原列传》)(都爱好文学,由于擅长写赋受到人们称赞)

文言虚词的用法,标签:文言文复习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①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齐桓晋文之事》)(《诗经》说:‘别人有什么心思,我能揣测到。’──说的就是先生您这样的人啊。)
【也哉】语气助词连用,为加强语气,多有感叹或反诘之意。例:
①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触龙说赵太后》)(难道这不是为她作长远打算,希望她生育子孙,一代一代地做国君吗?)
②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病梅馆记》)(尽我一生的时光来治疗病梅呢!)
③岂独伶人也哉!(《伶官传序》) (难道仅只是溺爱伶人有这种坏结果吗?)

12.【以】

(一)介词
1.表示工具。译为:拿,用,凭着。
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换取这块宝玉)
②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璧之下。(《石钟山记》)(一般做官读书的人又总不愿夜晚乘小船停靠在绝壁下面)
2.表示凭借。译为:凭,靠。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凭他的勇猛善战在诸侯各国之间出了名)
②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时间长了,能够根据脚步声辨别是谁。)
③皆好辞而以赋见称。(《屈原列传》)(都爱好文学,由于擅长写赋受到人们称赞)
3.表示所处置的对象。译为:把。
①操当以肃还付乡党。(《赤壁之战》) (曹操想必会把我送还乡里)
4.表示时间、处所。译为:于,在,从。
①以八月十三斩于市。
②以崇祯十七年夏,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顾炎武《复庵记》)(在崇祯十七年夏天,从京都徒步到华山当道士)
③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祭妹文》)(果然我在未时到家,可是你在辰时断了气。
5.表示原因。译为:因为,由于。
①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颇蔺相如列传》)(赵王难道会因一块宝玉的缘故欺骗秦国吗?)
②卒以吾郡这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五人墓碑记》)(终于因为我们苏州人民的发愤一击,阉党就不敢再有牵连治罪的事了)
③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屈原列传》)(怀王因为不明白忠臣应尽的职责本分,所以在内为郑袖所迷惑,在外被张仪所欺骗)
6.表示依据。译为:按照,依照,根据。
①今以实校之。(《赤壁之战》)(现在按实际情况查核)
②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其余船只都依次前进)
说明:“以”字的宾语有时可以前置,有时可以省略。
①以一当十(成语)
②夜以继日(成语)
③秋以为期(《诗经·氓》)
(二)连词。
1.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
①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平坦而又近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多)
②忽魂悸以魄动。(《梦游天姥吟留别》)
2.表示承接关系,前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
①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游褒禅山记》)(我和四个人打着火把进去)
②樊哙侧其盾以撞。(《鸿门宴》)(樊哙侧着盾牌一撞)
③各各竦立以听。(《促织》)(大家都肃敬地站着听)
3.表示目的关系,后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而”“来”“用来”“以致”等。
①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廉颇蔺相如列传》) (就请容许我们拥立太子为赵王,以打消秦国要挟的念头)
②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与汝子(《祭十二郎文》)(打算回到故乡去,在伊水、颍水旁边买几顷田,打发我剩余的岁月。教育我的儿子和你的儿子)
③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六国论》)(却被秦国积久的威势所胁迫,天天割地,月月割地,以至于走向灭亡。)
4.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例如:
①不赂者以赂者丧(《六国论》)(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因为有贿赂秦国的国家而灭亡)
②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褒禅山记》)(人们所说的华山洞,因为它在华山南面而这样命名。)
③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信陵君窃符救赵》)(各诸侯因为公子贤能,宾客多,有十多年都不敢出兵谋取魏国。)
5.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例如:
①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归去来辞》)(树木欣欣向荣,泉水缓缓流动)
(三)助词
1.作语助,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例:
①受命以来,夙夜忧叹。(以:表时间)(《出师表》)(我接受命令以来,早晚忧虑叹息)
②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以:方位)(《廉颇蔺相如列传》)(指着从这里到那里的十五座城池划归赵国)
③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以:表范围)
2.作语助,起调整音节作用。例:
①逆以煎我怀。(《孔雀东南飞》)(想到将来我心里象煎熬一样)
(四)动词
1.以为,认为。
①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触龙说赵太后》)(我觉得您为长安君打算得太短了)
②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都认为比徐公美)
2.用,任用。
①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涉江》)(忠臣不一定被任用啊,贤者不一定被推荐。)
(五)名词。译为:缘由,原因。
①古人秉烛游,良有以也(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古人手持明烛长夜游玩,的确是有原因的。)
(六)通假
1.通“已”,已经。
①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本来已经觉得奇怪了)
②日以尽矣。 (《荆轲刺秦王》)(时间已经不早了)
2.通“已”,止。
①无以,则王乎?(《齐桓晋文之事》)((如果)一定要说,那么还是说说行王道的事吧!)
【以为】
1.认为,把……当作或看作。
①虎视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黔之驴》)(一只老虎看到它是个形体高大、强壮的家伙,就把它当成神奇的东西了,隐藏在树林中偷偷观看。)
②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
⑵把……作为或制成。
①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以为:把它设为。)(《过秦论》)(向南方夺取了越族各部落的土地,把它改设为桂林郡和象郡)
②铸以为金人十二。(《陈涉世家》)(把兵器铸成十二个铁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Tag:高考文言文复习文言文复习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 高考文言文复习
》《文言虚词的用法》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