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文言虚词的用法

[03-13 06:18:47]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高考文言文复习   阅读:68281

概要:文言虚词的用法[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1.【而】(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 ①蟹八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螃蟹有八只脚,两只大爪子,(但是)如果没有蛇、蟮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 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剑门关崎岖又险要,一人守关万人攻不开。) 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到北边去救赵国,西边击退强秦,这是五霸一般的功业啊。)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 ②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登泰山记》)(回首观望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着,有的没有,紫红、淡白,各种深浅不同的颜色,而且都象弯腰曲背的样子。) ③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深邃而且广泛。)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祭十二郎文》)(所

文言虚词的用法,标签:文言文复习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文言虚词的用法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1.【而】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
①蟹八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螃蟹有八只脚,两只大爪子,(但是)如果没有蛇、蟮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
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剑门关崎岖又险要,一人守关万人攻不开。)
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到北边去救赵国,西边击退强秦,这是五霸一般的功业啊。)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
②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登泰山记》)(回首观望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着,有的没有,紫红、淡白,各种深浅不同的颜色,而且都象弯腰曲背的样子。)
③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深邃而且广泛。)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祭十二郎文》)(所以才丢下你跑到京城求官做,企图挣几斗禄粮)
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 (放在地上,拔出剑来把它击碎)
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却比蓝草的颜色还要青。)
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有这样的有利形势,却被秦国积久的威势所胁迫)
③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祭十二郎文》)(这是真的啊!我哥哥的美好品德反而使得他的儿子夭亡了啊!)
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各位如果有这种意思的话,就听我的指挥好了)
②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死后如果有知觉,那我们的分离还能有多久?)
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跂,qì,抬起脚后跟站着。)
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战鼓咚咚敲响,交战激烈了,战败的士兵丢盔弃甲拖着武器逃跑)
③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项王手握剑柄,直起身子,问道:“来人是干什么的?” 跽,jì,双膝着地,上身挺直。)
7.表示因果关系,
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我也后悔跟他出来,而未能极尽游洞的乐趣)
②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刘表妒忌他的才能而不能重用(他)。)

③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楚怀王贪得土地因而相信了张仪,于是同齐国绝交)
8.表示目的关系,
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耐心地久立远视,盼望皇帝能亲自驾临。望幸:盼望皇帝到来。幸,封建时代称皇帝亲临为幸。)
②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登记官吏,人民,封闭了(收藏财物的)府库,以等待将军(的到来)。)
(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你爸爸回来,自然会跟你算帐!)
②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老婆婆常常对我说:“这个地方,你母亲曾经站在这儿。”)
(三)通“如”:好像,如同。
①军惊而坏都舍。(《察今》)(士兵惊骇的声音如同大房屋倒塌一样)
【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①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虎丘记》)(不多时,摇头顿脚按节拍而歌的,只不过几十个人罢了。)
②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知道道理有先有后,技能学业各有专门研究,这样罢了)
③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逍遥游》)(决,xuè,通作“翅”,迅疾的样子。抢,qiāng,突过。控,投下,落下来。我从地面急速起飞,碰着榆树和檀树的树枝,常常飞不到而落在地上)
【而后】才,方才。
①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后《出师表》)(我小心谨慎地为国献出我的一切力量,直到死为止。)
②三月而后成。(《孙子兵法》)(三个月后才能制成)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①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石钟山记》)(现在把钟和磬放在水里,即使大风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音,何况石头呢。)
②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庖丁解牛》)(筋脉经络相连的地方和筋骨结合的地方,尚且不曾拿刀碰到过,更何况大骨大呢!)
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谏太宗十思疏》)(我虽然最愚昧无知,(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何况(您这)明智的人呢!)
【既而】不久,一会儿。
①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不久,他以苏州老百姓暴动的罪名向朝廷诬告请示,追究这件事,处死了五人)
②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促织》)(后来在井里找到他的尸体,于是怒气立刻化为悲痛,呼天喊地,悲痛欲绝。)
③既而将诉于舅姑,舅姑爱其子,不能御(《柳毅传》) (后来我把这情况告诉了公婆,公婆溺爱自己的儿子,管束不住他。)

2.【何】

(一)用作疑问代词。

1.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
①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为什么这样呢?为的尊重(你们)大国的威严以表示敬意啊。)
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我曾经探求过古代仁人的心理活动,或许不同于这两方面的心理,为什么呢?)
③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六国论》)(齐国并没有贿赂秦国,(可是)终于也随着五国灭亡了,为什么呢?)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Tag:高考文言文复习文言文复习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 高考文言文复习
》《文言虚词的用法》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