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苏教版初一上册语文教案《十三岁的际遇》集体备课教案10» 正文

《十三岁的际遇》集体备课教案10

[10-21 00:23:16]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初一上册语文教案   阅读:68552

概要:课题: 十三岁的际遇 (集体备课)主备人: 汤显翠 备课时间: 2009年10月19日 (教学任务分析)教学目标1. 学习分析小说的一般方法,理解文中叙事有详有略的特点。2. 理解本文景物描写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3. 感悟课文所表达对劳动人民的深厚真挚的思想感情。重点1、引导学生体会景物描写对表达中心的作用。2、了解人物性格,理解表现劳动人民的纯朴可爱和怀念社戏的关系。难点本文结尾对“豆”与“戏”的评价、赞美的理解。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分析)教学步骤个人创意第一课时学习目标:多角度概括,理清故事情节,理解文中叙事有详有略的特点一、创设情境导入:多媒体播放《童年》MTV一首轻松活泼的歌曲,把我们带到了天真烂漫的童年,童年有很多美好的回忆,透过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可以领略到鲁迅童年的生活,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他写的小说《社戏》,小说写的人与事不一定都是真人真事,但也能从中看出鲁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的心情。 二、了解作者,理解课题: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

《十三岁的际遇》集体备课教案10,标签:苏教版初一上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课题:    十三岁的际遇            (集体备课)

主备人: 汤显翠     备课时间:  20091019     

(教学任务分析)

教学目标

1. 学习分析小说的一般方法,理解文中叙事有详有略的特点。

2. 理解本文景物描写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

3. 感悟课文所表达对劳动人民的深厚真挚的思想感情。

重点

1、引导学生体会景物描写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2、了解人物性格,理解表现劳动人民的纯朴可爱和怀念社戏的关系。

难点

本文结尾对“豆”与“戏”的评价、赞美的理解。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分析)

教学步骤

个人创意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多角度概括,理清故事情节,理解文中叙事有详有略的特点

一、创设情境导入:多媒体播放《童年》MTV

一首轻松活泼的歌曲,把我们带到了天真烂漫的童年,童年有很多美好的回忆,透过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可以领略到鲁迅童年的生活,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他写的小说《社戏》,小说写的人与事不一定都是真人真事,但也能从中看出鲁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的心情。

二、了解作者,理解课题: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品有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和《彷徨》,等等。《社戏》收在《呐喊》里。

社,指土地神及祭祀土地神的活动;同时,又是古代的一个地区单位。 社戏,指在社中进行的有关宗教、风俗的戏艺活动。

     课文中的 “社戏”就是指村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

三、整体感悟(听课文  朗读录音),多角度概括

1、读准字音:惮  踱  颇   归省   行辈   撺掇   凫水   潺潺  宛转  蕴藻   纠葛   絮叨www.88haoxue.com88haoxue.com

2、教师在学生扫读完课文后,指导学生从“时间”角度,从“事情”角度,从怀念童年的“原因”角度概括全文内容,加以口述。

学生对内容概括:

从“时间”角度:看戏前—看戏一看戏后

从“事情”角度:随母归省一钓虾放牛一戏前波折一夏夜行舟—船上看戏一归航偷豆—六一送豆

从“原因”角度:怀念童年是因为有乐土一美景—趣事一伙伴

3、平桥村之所以“在我是乐土”,是因为(用概括的语言填写),本篇题为“社戏”,为什么要写在平桥村的乐事?:

(1):我”在这里是公共的客,可以得到优待。

(2):可以免念《诗经》之类难念的书

(3):可以钓虾放牛,体验到许多乡间生活乐趣。

交代看戏的缘由、时间和平桥村的地理环境,小伙伴们的亲密、友好,乡间农民的勤劳、善良,为后文写看戏及偷豆等内容作铺垫。

4、思考:

1)文章的中心事件是什么?围绕这一中心事件写了哪些事情?
      看社戏  戏前波折、夏夜行船、船上看戏、归航偷豆

2)除了看社戏以外,文中还写了其他活动或事件吗?

开头写了随母亲省亲小住平桥村,钓鱼放牛捉虾等有趣的乡间生活。结尾写了六一公公送豆。
    3)哪些事件详写,哪些略写,为什么?

详写的是:戏前波折、夏夜行船、船上看戏、归航偷豆。 略写的是随母归省、钓虾放牛、六一送豆。因为从题目来看课文主要写看社戏,与此关系紧密的详写,关系不大的略写。这样写是为了更好的表达中心意思。我们写作也应该这样围绕中心去选材。 
    4)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  三个部分:
    一、(1— 3段)盼看社戏;
    二、(4-30段)去看社戏;
    三、(3—40段)怀念社戏。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品味景物的美,分析小说人物形象。

一、读精段,层级式品析,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1.积累美句。分两步进行:

①朗读“夏夜行舟”和“归航偷豆”有关段落,把表现“我”所见、所闻、所嗅、所感的美句分别摘出来;②朗读并记诵美句。

学生摘录的美句有∶

所见:①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②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③……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还有几点火……但或者也许是渔火。④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⑤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到时候一般,又缥缈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⑥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

所闻:①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②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③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④……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

所嗅: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

所感:①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②但我却还以为船慢。③……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④回望……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再说回去看。

2.品味美词。学生用“我觉得____(美词)用得好,好在它写出了(或表现了)_____”的形式,对以上摘录的美句中的美词进行品味、讨论、说话。品味前,师作示范品味:我觉得“朦胧”和“皎洁”用得好,好在它们写出了月光的色彩美。师指导学生从色彩、气味、声音、心情、动态方面品味美词。

学生对下列美词进行了品味:

“碧绿”“淡黑”“红霞”分别写出了豆麦、连山、灯光的色彩美;

[1] [2] [3]  下一页


Tag:初一上册语文教案苏教版初一上册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苏教版 - 初一上册语文教案
》《《十三岁的际遇》集体备课教案10》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