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人教版初一上册语文教案《皇帝的新装》课堂实录4» 正文

《皇帝的新装》课堂实录4

[10-21 00:22:33]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初一上册语文教案   阅读:68157

概要:生23:认为用“伪”字,就是虚伪的伪。因为皇帝、大臣和老百姓谁也不愿让别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他们宁愿欺骗别人、欺骗自己,也不愿讲真话,所有的一切都是虚伪的。 生24:我认为用“假”字。因为根本没有什么美丽的布料、美丽的花纹,而且骗子、皇帝、大臣、骑士和老百姓对这件衣服全说了假话,所以我用“假”字概括。 生25:我认为用“傻”字。那两个骗子的骗术很容易识破,而皇帝等人却信以为真。骗子在给皇帝穿衣服时,其实什么也没穿,皇帝却说特别舍身。大臣、骑士以及老百姓对皇帝所谓的衣服也大加赞扬。其实穿没穿衣服,只要用手挠一挠不就知道了吗?这个皇帝太傻了! 生26:我认为应该用“装”字来概括。这个故事从始至终是围绕着那一套新装展开的,如果没有了新装,就没有了这个故事。 生27:我认为不应该是“新装”的“装,而应该是“新装”的“新”。因为,那个皇帝喜欢穿新装,关键是那个“新”字。那两个骗子胡说的那些特性,也是指的新织的布和用它做出的新装。大臣们称赞的,也是那新织的布和新缝制的衣服。 生28:我也用一个“心”字来概括,不过不是新装的“新”,而是心脏的“心”。我认为骗子骗人是居心不良,

《皇帝的新装》课堂实录4,标签:人教版初一上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生23:认为用“伪”字,就是虚伪的伪。因为皇帝、大臣和老百姓谁也不愿让别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他们宁愿欺骗别人、欺骗自己,也不愿讲真话,所有的一切都是虚伪的。

生24:我认为用“假”字。因为根本没有什么美丽的布料、美丽的花纹,而且骗子、皇帝、大臣、骑士和老百姓对这件衣服全说了假话,所以我用“假”字概括。

生25:我认为用“傻”字。那两个骗子的骗术很容易识破,而皇帝等人却信以为真。骗子在给皇帝穿衣服时,其实什么也没穿,皇帝却说特别舍身。大臣、骑士以及老百姓对皇帝所谓的衣服也大加赞扬。其实穿没穿衣服,只要用手挠一挠不就知道了吗?这个皇帝太傻了!

生26:我认为应该用“装”字来概括。这个故事从始至终是围绕着那一套新装展开的,如果没有了新装,就没有了这个故事。

生27:我认为不应该是“新装”的“装,而应该是“新装”的“新”。因为,那个皇帝喜欢穿新装,关键是那个“新”字。那两个骗子胡说的那些特性,也是指的新织的布和用它做出的新装。大臣们称赞的,也是那新织的布和新缝制的衣服。

生28:我也用一个“心”字来概括,不过不是新装的“新”,而是心脏的“心”。我认为骗子骗人是居心不良,大臣、骑士们说假话是心怀鬼胎,皇帝不说真话也是心里有鬼。因此,我认为这个故事是围绕一个“心”字展开的。

师:大家发表了不同的见解。你们分别用蠢、骗、伪、假、傻、装、新、心八个宇概括这篇课文。那么,这八个字哪个是正确的呢?  【以学生的回答为基础,呈现多方面的理解,综合成一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在于文本细读。但此时则需要工具的引入,否则,依然是重复着上一层次各自的理由】

(众生纷纷举手要求发言。)

师:很好!大家的积极性很高。不过,如果请你们现在就发表意见,恐怕还是各抒己见,一时很难统一。那么,怎样才能比较迅速的把正确答案筛选出来呢?下面我就教给你们几种办法。

(众生活跃)

师:首先,大家使用“排除法”,把不切题的答案排除掉。我们先回忆一下,刚才我是怎么提出问题的。刚才我说的是:谁能用一个字概括这篇童话的故事情节?(“故事情节”四字语气加重)【  引入工具对文本进行分析。】

生29:既然题目的要求是用一个字概括故事情节,那么“蠢、伪、假、傻”这四个字是不对的,因为这四个字说的是皇帝这个人物,是不切题的。【理解工具一旦开始运转,学生的认知水平就有所提高。从人物到全文,学生的理解开始改变。】

(众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师:完全正确。咱们就把这四个字排除掉。现在还剩下“骗、装、新、心”四个字,咱们使用“检验法”进一步解决。什么是“检验法”呢?就是把这四个字,一个一个的试用,进行检验,能够适合于文中所有人物的就留下,不能适合于文中所有人物的就去掉。

生31:“新、装”这两个宇都不能单独的用在课文中所有人物身上。因为一单独用就说不清是什么意思啦。所以,这两个字是经不住检验的,应该去掉。

生31:“骗”和“心”这两个字都可以。我试了下下,这两个字用在哪个人物身上都说得通。 【 可以发现,学生的关注点不是工具,而是文本。这里所呈现正是学生运用知识的过程】

师:现在还剩下两个字了,咱们使用“比较法”来解决,作最后的筛选。怎样比较呢?就是用这两个字分别用于每个人物,比比看,看哪个字更准确,哪个字更能表现出这个故事的特点。【从情节、人物、故事特点三个方面开始引导学生全方位的对文本展开细读。这本身就是很好的思考过程。而排除、检验、比较的三种方法与其说是越读方法,不如说是对文本特质进行研读的形式】

生31:我认为“心”字不如“骗”字好。在这个故事中,所有的人物都和“骗”字有关系,有骗人的,有被骗的,还有不被骗的。总之,一个“骗”字说出了这篇课文的特色。

生32:我也认为“心”字不如“骗”字。“心”指的是心理活动,就是思想。这个故事中的人物都有他自己的思想。这样一想,用“心”字概括很好。可是再一想,哪一篇课文中的人物都是有思想的。这样一来,这个“心”字,用它概括这课可以,用它概括别的课也可以。所以,用“心”字概括这一课,不能说出这一课的特色。

师:还有不同意见没有?

(众生摇头)

师∶大家的看法是对的,本文是围绕一个“骗”字展开的(师板书:骗)。请大家回忆一下,开始你们提出了八个字,我们为什么能够在这样短的时间里就统一了认识呢?这是因为我们采用了恰当的筛选方法,这就是排除法、检验法和比较法。希望太家记住这三种方法,并在今后注意学习运用。【  这三种方法不是教学目的,而是达成目的的手段,个人认为,阅读此段实录,不应将注意力关注到这些方法上,而应该关注于方法运用的所产生的阅读效果。】

师:这篇课文是围绕一个“骗”字展开的。请同学们说说,文中的各神人物是怎样围绕这个“骗”字进行活动的呢? 【我们可以看到。从“什么样的皇帝”这个指向文本的问题开始,学生经历了整体阅读的两个层次。到这一阶段,老师将问题集中在故事的核心观念上】

生33:骗子骗人。

生34:皇帝受骗。

生35:那两个老大臣还有其他官员是既受骗又骗人。

师:对大臣官员们来说,他们在这个故事中的作用,受骗是主要的呢?还是骗人是主要的呢  【《童话的新衣》关键不在于“骗”,而在于这其中的“心灵抉择”。即当我们在真实和谎言之间将依据什么进行选择。安徒生的这篇童话正是再现了这种选择中暴露的人性的虚伪。老师这一问,问得正在微妙处。到底是骗人还是受骗,课文究竟想表达什么?】

众生:骗人。

师:对。不管是为了什么,他们实际上是帮助骗子骗了皇帝。

生36:老百姓也是既受骗又骗人。对他们来说,受骗是主要的。

师:你学了马上就用,很好。老百姓受骗,是那两个骗子直接骗的老百姓吗?

生37:不是。是听别人说的,逐步就谈论开了。我明白了,是老百姓传播了骗子的谎话。

师:很好!你那个“传”字用得好。

生38:那个小孩不受骗。

生39:那个小孩把两个骗子的谎话说穿了。

师:那么,那个小孩在这个故事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呢?

生40:小孩揭露了骗子。

师:很好!就是这样,现在我们总的看一下。(边说边板书)骗子行骗,皇帝受骗,官员助骗,百姓传骗。小孩揭骗。这个故事从骗子行骟开始,到小孩揭骗结束,始终没有离开这个“骗”字,所以说,这个故事是围绕着一个“骑”字展开的。  【一个“骗”字,先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通过情节、人物、故事特点三个方面考察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其后又利用这个字对全文的线索进行了梳理。至此,学生已经全面的完成了对于课文的浪漫感知】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初一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初一上册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人教版 - 初一上册语文教案
》《《皇帝的新装》课堂实录4》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