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江之歌》教学设计5

[10-21 00:05:30]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初一下册语文教案   阅读:68166

概要:1.教学设计学科名称:江之歌(初中语文七年级)2.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两极分化较为严重,有四分之一的学生基本能够通过自学读懂课文,大部分学生还需要教师引导,需要在上课过程中给大量时间阅读文本。3.教学内容分析:、《江之歌》这篇文章表面看是长江之歌,实际上写作的对象是纤夫。 他们的生活是艰难的、残酷的、是最后的无望的抗议。 他们的歌是痛苦的呻吟,失望的叹息,听起来令人心碎,简直不像是人的声音。作者看到和听到了其中蕴含的拼搏,人类可服无情的自然力的无穷的精神。所以作者写这篇文章是要表达自己对他们的同情,还有赞美之情。4.教学目标:有感情、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掌握生字词。 积累并背诵优美的文段.5.教学难点分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文中抒发的情感。 了解文章的写作手法。6.教学课时:3课时7.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堂。二、作家作品。毛姆,(1874-1965),英国小说家。出生于巴黎。10岁时父母双亡有叔父养大。主要著作有《人性的枷锁》等。三、整体感知文意。1、学生初读课文解决文中的生

《江之歌》教学设计5,标签:北师大版初一下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1.教学设计学科名称:江之歌(初中语文七年级)
2.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两极分化较为严重,有四分之一的学生基本能够通过自学读懂课文,大部分学生还需要教师引导,需要在上课过程中给大量时间阅读文本。

3.教学内容分析:、《江之歌》这篇文章表面看是长江之歌,实际上写作的对象是纤夫。 他们的生活是艰难的、残酷的、是最后的无望的抗议。 他们的歌是痛苦的呻吟,失望的叹息,听起来令人心碎,简直不像是人的声音。作者看到和听到了其中蕴含的拼搏,人类可服无情的自然力的无穷的精神。所以作者写这篇文章是要表达自己对他们的同情,还有赞美之情。
4.教学目标:有感情、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掌握生字词。

                    积累并背诵优美的文段.


5.教学难点分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文中抒发的情感。 了解文章的写作手法。
6.教学课时:3课时
7.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堂。

二、作家作品。

毛姆,(1874-1965),英国小说家。出生于巴黎。10岁时父母双亡有叔父养大。主要著作有《人性的枷锁》等。

三、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初读课文解决文中的生字词。

2、朗读课文

齐读全文或指名朗读,初步感知文意。

3、引导学生划分文章结构。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自读试划分课文结构,教师引导归纳:

本文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写纤夫们劳动的艰辛。

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写劳力们的歌声。

四、再读全文,体会文中的情感,整体感知文意。

本文写了船夫、纤夫、苦力三种人,但作者的描写是有详有略的,分析一下作者详细写的是那些人,略写的是那些人?为什么?

五、找出文中你认为写得最精彩的句子体会一下。

六、教师小结课堂。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课文研习与问题探究。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二、引导学生探究下列问题

1、船夫们的歌声为什么能够“响亮而有力”,纤夫们的号子为什么却“比较急促”?

2、 “他们使劲,拼命使劲,对抗着水流无情的威力”中“使劲,拼命使劲”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

3、作者说“我不知道词语怎么能描写出其中包含的拼搏”你能用那些词语来表现呢?说说看。

4、你认为扬子江所说的“造命”指的是什么?

5、作者是怎样来形容苦力们的歌声的?你认为他的形容恰当吗?为什么?

6、课文所说的“江之歌”主要指什么?

7、《江之歌》与《筏子》都表现了人类与自然的搏斗,他们的不同之处在哪里?

8、 “愉悦的悲伤,从火山的烈焰中,探取生命的真谛”一句中,生命的真谛指的是什么?

三、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旨。

四、迁移训练:

请按照不同的要求,运用以下三个词语,分别扩展为一段话,每段不少于30字。

溪流     大海     生命

1、描绘自然景物。

2、表达对人生价值的感悟。

五、教师小结课堂。

 

 

第三课时

 

教学重点:把握文章写作特点,借鉴写作技法。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二、把握文章的写作特点。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归纳,举例说明:

细节的真实生动。作者通过大篇幅的描写,表现了苦力们劳动的艰辛,充满了触目惊心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三、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

1、师生共同讨论交流,梳理文章的语言特点:

作者善于选取富有力度的语言来表现描写对象。

2、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诵。

小组内选出代表在班内交流,教师评价,鼓励优秀。

四、说说本文对我们的写作有什么启示?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场面描写真实生动、感人,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五、教师总结全文。

8.课堂练习:《江之歌》这篇文章表面看是长江之歌,实际上写作的对象是谁?他们的生活和歌声是怎样的?他们是怎样工作的?但是作者却透过表面,看到了蕴涵在这样的歌声下面的什么内涵?(用课文的词句回答)

9.作业安排:摘抄你认为精彩的句子。
10. 附录(教学资料及资源):研讨要点
   一.《江之歌》与《筏子》在表现人类与自然的搏斗方面,有那些不同之处?
   ①赞美的重点不同。《筏子》主要赞美征服自然、成为自然的主人的人们的勇敢、镇定、智慧、大胆、细心。《江之歌》主要赞美人类克服无情的自然力的顽强精神。②《江之歌》还表现了底层劳动者经受的苦难。③写法很不同。共同点都有抒情。但《筏子》带着更多一点哲理的思考,其借助“艄公”“筏子”“乘客”形象所做的思考很能触动人;《江之歌》主要通过场景和细节说话,其细节更多一点的“纤夫”形象更富有感染力。
   详见练习一解答。
   二.“奋斗来的生命是美丽的”是《运河与扬子江》要诉说的主要道理吗?这句话与《筏子》《江之歌》的哪些内容是相通的?
   《运河与扬子江》诉说的主要道理是:不畏艰险、以苦为乐、奋斗到底,创造自己的生命,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奋斗来的生命是美丽的”是这个道理的升华。《筏子》所说的依靠勇敢、智慧、意志成为征服凶险自然的主人的道理,《江子歌》所表现的克服无情的自然力的顽强精神,都与这句话相通。
  详见练习一解答。
   三.《壶口与龙门》《运河与扬子江》在表达形式上与本单元的其他文章有很大不同,探讨它们的主要特点。
   《壶》篇系说明语言。①文字表述准确、客观、科学。有大量准确的数字。涉及的事实均具体明确,有据可考。引入传说、神话、故事,目的在增加趣味性,但均有明确交代。②重在说明对象的客观特征。如壶口、龙门为黄河“最为险要”处的地理特征,船工越渡龙门天险的操作技术。
   《运》篇采用了独特的对话形式,好处是便于鲜明地比较和褒贬,也增加了趣味性。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初一下册语文教案北师大版初一下册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北师大版 - 初一下册语文教案
》《《江之歌》教学设计5》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