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北师大版初一下册语文教案《父母的心》教案教学设计8» 正文

《父母的心》教案教学设计8

[02-27 00:35:18]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初一下册语文教案   阅读:68137

概要:父母的心主备:何维蒲 责任:葛建花 审核:曹军生 课型:新授 第1·1课时 2013年 月 日 一 、认知学习目标1.导入新课 《父母的心》是日本著名的现代小说家川端康成写的一篇小小说。作者怀着淡淡的哀怨,描写了在一艘轮船上发生的至亲至爱的故事,优越的条件,割不断父母对子女的情素,动人肺腑的亲子之爱正是日本传统文化的精粹——平凡的故事,催人泪下。 2.教师出示目标,学生齐读知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3.教师点拨强化。 二、预习成果展示1.根据课前预习情况,给学生2-3分钟强化记忆,要求必须将基础知识记住。2.大屏幕出示课前自主预习内容,教师随机提问(要求每组B2或B3学生作答,有难度由B1同学补充)3.根据检查情况教师作出强调,再次给1-2分钟,同桌互相检查。(教师参考:1.(1)A(2)B(3)A(4)C(5)A(6)A 2.(1)cǎi神采(2)lán lǚ(衣服)破烂 3. (1)犹(2)魂(3)慕 )三、课堂学习研讨(一)活动一:本文一共写了几次换孩子过程,每次理由是什么?分别在什么时间,财主夫人有什么态度变化?

《父母的心》教案教学设计8,标签:北师大版初一下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父母的心

主备:何维蒲  责任:葛建花  审核:曹军生    课型:新授   第1·1课时   2013年        日 

一 、认知学习目标

1.导入新课

      《父母的心》是日本著名的现代小说家川端康成写的一篇小小说。作者怀着淡淡的哀怨,描写了在一艘轮船上发生的至亲至爱的故事,优越的条件,割不断父母对子女的情素,动人肺腑的亲子之爱正是日本传统文化的精粹——平凡的故事,催人泪下。 

2.教师出示目标,学生齐读知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3.教师点拨强化。

二、预习成果展示

1.根据课前预习情况,给学生2-3分钟强化记忆,要求必须将基础知识记住。

2.大屏幕出示课前自主预习内容,教师随机提问(要求每组B2或B3学生作答,有难度由B1同学补充)

3.根据检查情况教师作出强调,再次给1-2分钟,同桌互相检查。

(教师参考:1.(1)A(2)B(3)A(4)C(5)A(6)A   2.(1)cǎi神采(2)lán lǚ(衣服)破烂  3. (1)犹(2)魂(3)慕  )

三、课堂学习研讨

(一)活动一:本文一共写了几次换孩子过程,每次理由是什么?分别在什么时间,财主夫人有什么态度变化?这对夫妇当时各是什么表情?

1.独学。要求学生朗读课文,在文中勾画出重点句子、关键句。

2.对学,两人小组互相交流,一看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二看不理解的地方是否可以解决,把不会的地方向组长汇报。

3.群学,B组向A组请教。

4.展示点拨反馈,把小组内不懂的地方由B1在全班提出来,其他小组帮助解决,教师给予适当点拨。

5.整理学案。把重点内容整理到学案上。

(教师参考: 明确:本文通过一对穷夫妻最终拒绝优越的条件,不愿把自己的任何一个孩子给富人的故事,表现了天下父母对自己子女一颗崇高的爱心。

    全文主要写三次调换

    时间      人物    顺序    表情     理由        财主夫人态度

  当天傍晚   夫妻二人 长子   眼含热泪  难割难舍    贫穷 付钱

  第二天早上父亲     二子   无精打采  接班人次序  高高兴兴答应

  第二天傍晚妻子     女儿   不好意思  婆婆太大了  有些不高兴无可奈何

  第三天上午夫妻二人 全要回  痛苦     太小冷酷    悲伤、落泪(感动)

(二)活动二:你认为他要孩子、换孩子理由充分吗?如果是你,会同意吗?

1.独学。要求学生朗读课文,体会文中的思想情感。

2.对学,两人小组互相交流,谈一谈各自的看法。

3.群学,B组向A组请教。

4.展示点拨反馈,指名回答,或者写在黑板上,其他同学补充,完善答案,教师给予适当点拨。

5.整理学案。把重点内容整理到学案上。

(教师参考:明确:几次调换孩子两人表情各不相同,理由也不同,但是这些理由只要一个出发点,那就是舍不得自己的孩子,尽管家境贫穷,但孩子毕竟是父母的心头肉。因此无论失去哪一个孩子,父母的心都会很痛苦,因此尽管理由不够充分,甚至前后矛盾,但他们还是想要回孩子,但每一次都找借口掩盖其事实意图,直到最后才不得不说出实话。父母三番两次反悔,似乎是很不诚实,但正是如此才更能表现出他们对子女无私的爱。)    

(三)活动三:既然要孩子,为什么当初要把孩子给出去?既然给出去,那么为什么结果又把孩子都要回来?(探究方法同上)

(教师参考:把孩子给出去,是现实所迫,富人家条件好,对孩子有好处,也会减轻家里负担,理智告诉他们可以这么做。

    但是这种理智无论如何都经不起时间情感折磨,骨肉分离,理性决策经不起感情考验。

     爱子之心使他们实在难以割舍任何一个孩子,不得已,她们又向她要回孩子。

    我们发现,无论是给还是讨还孩子,都是因为父母之爱心在支持他们。父母的心就是这么矛盾,他们在爱中挣扎。

总结:人们都说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心如海洋般广阔。父母心时时刻刻系在子女身上,又希望孩子有优越生活条件,又无法忍受骨肉分离的痛苦,担心给孩子带来痛苦、伤害。所以同学们一定体谅这矛盾的父母心,伟大父母心。

四.训练检测

1.自主思考,要求独立完成练习题目,教师巡视帮助B层学生。

2.B层学生向A层学生汇报,A层学生检查B层。

3.教师对共性问题予以引导。

4.参考答案:1.不论  况且  如果  这些关联词的运用使语气显得诚恳而委婉。 

    2.(1)夫人对女佣说:“你去与那位有三个孩子的父亲协商一下,能否把他的一个孩子给我做孩子,我给他一百元。孩子长大后还可以继承我的家业。你说话可要婉转一些啊。”(2)D项最得体,因为这句话使孩子的父亲听了有好感,而且引而不发,让孩子的父亲自己吐出苦衷,然后再说出自己的意图。

[1] [2]  下一页


Tag:初一下册语文教案北师大版初一下册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北师大版 - 初一下册语文教案
》《《父母的心》教案教学设计8》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