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北师大版初二下册语文教案《绞刑架下的报告》教案3» 正文

《绞刑架下的报告》教案3

[10-21 00:05:30]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初二下册语文教案   阅读:68634

概要:2.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两文的语言风格。(1)我们先回顾《狱中书简》一文中有关景物的描写。可以看出卢森堡的文章,满了丰富的形容和渲染,可以说是文采风流,激情洋溢,夸张铺饰,哪怕是非常不起眼的植物或者动物的生命现象,都要赞叹一番,激动一番,形容词语纷至沓来,滔滔不绝;描写细腻,语言生动,以情景动人。(2)《绞刑架下的报告》一文的几个句子(请学生在文中划出):“这一拳几乎要了我的命”“接着就是第二拳,第三拳。”“我早就料到了这一手。”“坐好,不然我就要开枪了!”“你开枪吧!”“代替枪弹的是拳打脚踢。”“一棍子打下来。两棍子。三棍子。”“我感到了疼痛。五下,六下,七下,现在仿佛棍子直打进了脑髓。”“现在我又能够比较安静地计算抽打的次数了。我惟一感觉得到的疼痛,是从那咬烂了的嘴唇上来的。”3、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所有这些形容痛苦的词语都是十分简短的,只有一个细节(咬烂了的嘴唇),是从效果上暗示了殴打之惨烈。从这样的语言中,我们感到了作者追求的不但是对疼痛感的克制,而且是精神的优越。生死置之度外,就无所畏惧了。文中反复提起“死神却迟迟不来”,“可是我还没有死去”,都集中到一点:视死

《绞刑架下的报告》教案3,标签:北师大版初二下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2.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两文的语言风格。

(1)我们先回顾《狱中书简》一文中有关景物的描写。可以看出卢森堡的文章,满了丰富的形容和渲染,可以说是文采风流,激情洋溢,夸张铺饰,哪怕是非常不起眼的植物或者动物的生命现象,都要赞叹一番,激动一番,形容词语纷至沓来,滔滔不绝;描写细腻,语言生动,以情景动人。

(2)《绞刑架下的报告》一文的几个句子(请学生在文中划出):

“这一拳几乎要了我的命”“接着就是第二拳,第三拳。”“我早就料到了这一手。”

“坐好,不然我就要开枪了!”“你开枪吧!”“代替枪弹的是拳打脚踢。”“一棍子打下来。两棍子。三棍子。”“我感到了疼痛。五下,六下,七下,现在仿佛棍子直打进了脑髓。”“现在我又能够比较安静地计算抽打的次数了。我惟一感觉得到的疼痛,是从那咬烂了的嘴唇上来的。”

3、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所有这些形容痛苦的词语都是十分简短的,只有一个细节(咬烂了的嘴唇),是从效果上暗示了殴打之惨烈。从这样的语言中,我们感到了作者追求的不但是对疼痛感的克制,而且是精神的优越。生死置之度外,就无所畏惧了。文中反复提起“死神却迟迟不来”,“可是我还没有死去”,都集中到一点:视死如归,在死神面前,不但毫无畏惧,而且心情平静。伏契克所经受的空前惨烈的拷打,生命备受摧残,忍受非人的痛苦,如果要形容、渲染一番的话,绝非难事。但伏契克始终行文简洁,干脆利落(除了个别例外),给人以拒绝形容的感觉。这就不仅仅是文风的表现,而是一种精神状态的强调。那就是面对死亡和严刑,毫不在乎;即使躯体残损,在死亡的边缘之时,也是无动于衷,宁静致远。

可见:《绞刑架下的报告》一文则叙事简洁明快,干净利落,语言冷峻而不乏幽默,以形象感人。

(三)课堂小结:

要点:从插叙、开头与结尾、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的形象和语言风格四方面引导学生总结。

板书设计:


上一页  [1] [2] [3] 


Tag:初二下册语文教案北师大版初二下册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北师大版 - 初二下册语文教案
》《《绞刑架下的报告》教案3》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