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论语》《孟子》选读《天之未丧斯文也》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选修之《论语孟子选读》)» 正文

《天之未丧斯文也》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选修之《论语孟子选读》)

[02-27 13:16:05]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论语》《孟子》选读   阅读:68393

概要:教学内容:《天之未丧斯文》 教学目标:1.了解孔孟为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延续所作的贡献。2.理解孔子对待别人的批判所表现出来的人生观和处事态度。3.掌握“是”的用法。4.理解、背诵和默写名句。教学重点:1.了解孔孟为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延续所作的贡献。2.理解孔子对待别人的批判所表现出来的人生观和处事态度。教学难点:“斯文”的含义和“是”的用法。教学方法:讲解、诵读、讨论教学内容:一、新课导入孔子和孟子对他们所担当的文化责任有极其强烈的自觉意识。正因为他们以继承文化为己任,所以才能在礼崩乐坏的历史危机中卓然自守,充满自信,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为文化复兴而奔走游说,鞠躬尽瘁。今天我们来了解孔孟为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延续所作的贡献。二、文本研读www.88haoxue.com-免费资源站:http://www.88haoxue.com9.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论语·子罕》)【注释】畏(拘囚),文(周初开创的礼乐文化和王道仁政等传统),斯文(这种文),后死者(孔子自称),与(掌握、知晓),如予何(

《天之未丧斯文也》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选修之《论语孟子选读》),标签:《论语》《孟子》选读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教学内容:《天之未丧斯文》

教学目标:

1.了解孔孟为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延续所作的贡献。

2.理解孔子对待别人的批判所表现出来的人生观和处事态度。

3.掌握“是”的用法。

4.理解、背诵和默写名句。

教学重点:

1.了解孔孟为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延续所作的贡献。

2.理解孔子对待别人的批判所表现出来的人生观和处事态度。

教学难点:“斯文”的含义和“是”的用法。

教学方法:讲解、诵读、讨论

教学内容:

一、新课导入

孔子和孟子对他们所担当的文化责任有极其强烈的自觉意识。正因为他们以继承文化为己任,所以才能在礼崩乐坏的历史危机中卓然自守,充满自信,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为文化复兴而奔走游说,鞠躬尽瘁。

今天我们来了解孔孟为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延续所作的贡献。

二、文本研读www.88haoxue.com-免费资源站:http://www.88haoxue.com

9.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论语·子罕》)

【注释】畏(拘囚),文(周初开创的礼乐文化和王道仁政等传统),斯文(这种文),后死者(孔子自称),与(掌握、知晓),如予何(即“奈我何”,把我怎么样呢)

【译文】孔子被匡地的人们(误抓)拘囚时,他说:“周文王死了以后,(周代的)文化不就在我这里吗?上天如果想要消灭这种文化,那我就不可能掌握这种文化了;上天如果不消灭这种文化,那么匡人又能把我怎么样呢?”

【评析】外出游说时被围困,这对孔子来讲已不是第一次,当然这次是误会。但孔子有自己坚定的信念,他强调个人的主观能动作用,认为自己是周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不过,当孔子屡遭困厄时,他也感到人力的局限性,而把决定作用归之于天,表明他对“天命”的认可。

难点讨论:请给出“斯文”在本章中的含义。

答:今天,斯文即“文雅”。这里,斯文,“这种文化”。具体地讲,“文”指的是西周初年开创的礼乐文化和王道仁政等传统。

激疑:孔子说,“文在兹”;孟子是怎么说的呢?

12.孟子去齐,充虞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曰:“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孟子·公孙丑下》)

【注释】去(离开),路(在路上),豫(快乐),名世者(即“命世”,辅佐王者的命世之才),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按年数说,已经超过了;按时势来考察,该出现圣君贤臣了),平治(使天下太平)。

【译文】孟子离开齐国,充虞在路上问道:“老师似乎有些不愉快的样子。以前我听您说过孔子的话:‘君子不抱怨天,不责怪人。’”孟子说:“那是一个时候,现在是一个时候。历史上每五百年必定会有圣王出现,这期间也必定会有辅佐圣君的贤才出现。从周以来,已经七百多年了。按年数说,已经超过了;按时势来考察,该出现圣君贤臣了。上天还不想让天下太平罢了,如果想让天下太平,在当今这个时代,除了我,还有谁(能担当这个重任)呢?我为什么不愉快呢?”

【评析】“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这是孟子的政治历史观,成为名言。孟子自担大任,信念坚定,积极乐观。

小结:孔子说,“文在兹”;孟子说,“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二圣以继承文化为己任,在礼崩乐坏的历史危机中卓然自守,为文化复兴而奔走游说,矢志不渝,其形象可爱,其精神可敬。

三、文本探究www.88haoxue.com-免费资源站:http://www.88haoxue.com

11.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

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

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孔丘之徒与?”对曰:“然。”

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注释】耦(意同“偶”,两人并耕),津(渡口),执舆(拉马的缰绳),是鲁孔丘与(通”欤”),滔滔(比喻社会纷乱如洪水弥漫)者天下皆是(代词,这样)也,而(你)谁以(与,宾语前置,即“与谁”)易(改变)之,且而(你)与其从辟人之士(躲避坏人,寻求理想)也,岂若从辟世之士(躲避乱世,明哲保身)哉?耰(耕作),怃然(怅然失望的样子),吾非斯人之徒(指人群)与而谁与(两个宾前,“与斯人之徒”、“与谁”)?与(省略“尔”)易也。

难点讨论:“是”的用法。

本章一共出现了5个“是”,请找出来并归纳其用法。

①是鲁孔丘与?②是也。③是知津矣。④是孔丘之徒与?⑤滔滔者天下皆是。

归纳:两种用法:前四个相同,人称代词,作主语,“这个人”;⑤指示代词,这样。

【译文】长沮、桀溺在一起耕种,孔子路过,让子路去向他们询问渡口在哪里。长沮问子路:“那个拿着缰绳的是谁?”

子路说:“是孔丘。”长沮说;“是鲁国的孔丘吗?”子路说:“是的。”长沮说:“那他是早已知道渡口的位置了。”

子路再去问桀溺。桀溺说:“你是谁?”子路说:“我是仲由。”桀溺说:“你是鲁国孔丘的门徒吗?”子路说:“是的。”

桀溺说:“像洪水泛滥一般的社会到处都是,你们同谁去改变它呢?再说,你与其跟从躲避坏人的人,不如跟着我们这些躲避社会的人呢?”说完,仍旧不停地做田里的农活。

子路回来后把情况报告给孔子。孔子很失望地说:“人是不能与飞禽走兽合群共处的,如果不同世上的人群打交道还与谁打交道呢?如果天下太平,我就不会跟你们一道来改造社会了。”

【评析】本章艺术特色鲜明。一是对比手法,隐者的潇洒自足与孔子的栖栖皇皇作比;二是欲扬先抑,先极力描写孔子被讥讽被冷落的狼狈,后通过孔子的言语表现他的伟大人格和精神。

【提问】孔子如何对待别人的批判?这反映他怎样的人生观和处事态度?

[1] [2]  下一页


Tag:《论语》《孟子》选读《论语》《孟子》选读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论语》《孟子》选读
》《《天之未丧斯文也》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选修之《论语孟子选读》)》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