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人教版初一上册语文教案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次北固山下》《钱塘湖春行》《天净沙·秋思》教案2» 正文

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次北固山下》《钱塘湖春行》《天净沙·秋思》教案2

[10-21 00:22:33]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初一上册语文教案   阅读:68522

概要:第三层(“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是虚景,写诗人的主观感受,从两个“若”字可以看出。(虚景和实景配合得好,有实景才能使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有虚景,才有新奇感,才能激发读者的想像)。诗人面对迷人的海上风光,展开了丰富奇特的想像。这四句是全诗的高潮,创造了一个极其开阔的意境:运行不息的太阳月亮,星光灿烂的银河,竟都包蕴在这沧海之中,何等气魄。此诗前一部分写大海景象,视野广阔,也能见出诗人胸怀之博大,但跟后一部分比,气象则略逊一筹。“日月之行”四句写大海,全用虚写,却表现了大海有包容天地的气概,更显示了诗人的博大胸怀。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③观沧海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诗句,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这首诗的基调苍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次北固山下》王湾解题:“次”表明北固山不过是诗人长途旅行的行经地,到北固山后他还要乘驿车到别处去,此时正值岁末,而他依然在外奔波,因此本诗

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次北固山下》《钱塘湖春行》《天净沙·秋思》教案2,标签:人教版初一上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第三层(“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是虚景,写诗人的主观感受,从两个“若”字可以看出。(虚景和实景配合得好,有实景才能使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有虚景,才有新奇感,才能激发读者的想像)。诗人面对迷人的海上风光,展开了丰富奇特的想像。这四句是全诗的高潮,创造了一个极其开阔的意境:运行不息的太阳月亮,星光灿烂的银河,竟都包蕴在这沧海之中,何等气魄。此诗前一部分写大海景象,视野广阔,也能见出诗人胸怀之博大,但跟后一部分比,气象则略逊一筹。“日月之行”四句写大海,全用虚写,却表现了大海有包容天地的气概,更显示了诗人的博大胸怀。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

③观沧海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诗句,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这首诗的基调苍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次北固山下》 王湾

解题:“次”表明北固山不过是诗人长途旅行的行经地,到北固山后他还要乘驿车到别处去,此时正值岁末,而他依然在外奔波,因此本诗的主题就是乡愁,且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一联而闻名于天下。作者王湾,唐代诗人,曾往来于吴、楚间,不得归家,故有此作。

1.写法精讲

这首五律虽然以第三联驰誉当时,传诵后世,但并不是只有两个佳句而已;从整体看,也是相当和谐,相当优美的。

①诗以对偶句发端,既工丽,又跳脱。与末联的“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②次联写小景相当传神,以小景传大景之神。诗句妙在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等的大景也表现出来了。

③第三联历来脍炙人口,一个晴朗的、处处透露着春天气息的夜晚,孤舟扬帆,缓行江上,不觉已到残夜。是表现江上行舟,即将天亮时的情景。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④海日东升,春意萌动,诗人放舟于绿水之上,继续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驶去。这时候,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雁儿正要经过洛阳的啊!诗人想起了“雁足传书”的故事,还是托雁捎个信吧:雁儿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替我问候一下家里人。这两句紧承三联而来,遥应首联,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2.重点精讲

①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这首诗就是写乡愁的。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首联两句点题。“青山”当指北固山,在镇江之北,面临长江,三面环水。诗人此刻在船上,“客路”即驿道,既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到的,可见这是诗人的想像,表明船到镇江后,他还要乘驿车到别的地方去,已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一语,又是为颈联中“江春”一语作铺垫。

颔联与表现思乡主题有什么联系?

想象这幅画面,诗人在一叶扁舟上凭栏远眺,四周一片江水,浩浩荡荡,茫无际涯,岸在很远的地方,而家乡更是杳无音讯,越发觉得自己在这个世间的渺小了,怎能不产生思家恋乡的漂泊之感呢?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过得这么快,怎能不令人感慨系之!

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表示时序交替,匆匆不可待)。时间过得这么快,这怎能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但这种乡愁并不使人感到低沉,“日”和“春”作为新生美好事物的象征,用“生”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鼓舞力量。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尾联的“乡书”、“归雁”与前文“客路”、“行舟”相照应。尾联表达诗人离家日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旅食他乡,见到此景,情何以堪?由此他自然想到要借雁足来给他传递家书了。

②问题思考

◆《次北固山下》四联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这首五言律诗四联之间,相为因果,浑然一体。

◆《次北固山下》哪些诗句直接表达了思乡之情?

尾联直接表达思乡之情。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想像“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

阔”是“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淼,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的人视野也因之开阔。此句写得恢弘阔大;“风正一帆悬”愈见精彩。“悬”是端端直直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悬”,而“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可见写景极为传神。全诗和谐优美。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钱塘湖即杭州西湖,是我国最著名的风景区之一。唐宋以来,写西湖的诗篇多得难以统计。这首诗以即景寓情见长,写诗人骑马浏览中所见到的西湖早春风光,使人觉得生意盎然,如亲见一般,真不愧为名篇。

统读全诗,从中归结出诗人的游踪。

诗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终,即游踪:从孤山的北面到湖东的白堤。

1.写法精讲

①这是一首写景诗,它的妙处,不在于穷形尽相的工致刻画,而在于即景寓情,写出了融和骀荡的春意,写出了自然之美所给予诗人的集中而饱满的感受。所谓“象中有兴,有人在”;所谓“随物赋形,所在充满”(王若虚《滹南诗话》),是应该从这个意义去理解的。

②诗的语言平易畅达,风格纡徐,容易理解。全诗描写了杭州西湖的春色,可说是有如一幅春郊试马图一样明丽轻快,令人目迷神驰。

③诗的结构巧妙。前四句写湖上春光,范围是宽广的,它从“孤山”一句生发出来;后四句专写“湖东”景色,归结到“白沙堤”。前面先点明环境,然后写景;后面先写景,然后点明环境。诗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终,从点到面,又由面回到点,中间的转换,不见痕迹。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初一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初一上册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人教版 - 初一上册语文教案
》《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次北固山下》《钱塘湖春行》《天净沙·秋思》教案2》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