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人教版初三上册语文教案《雨说》导学案6(教师用稿)» 正文

《雨说》导学案6(教师用稿)

[10-21 00:12:03]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初三上册语文教案   阅读:68120

概要:《雨说》导学案(教师用稿)学习目标:1. 熟读课文,读出诗歌的重音、节奏。2. 反复诵读,交流诗歌清新明朗、节奏欢快的语言。3.通过学习作者对春雨形象的描绘和歌颂,领悟作者对儿童的关爱之情4.学习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形象塑造、表情达意中的作用。教学重难点1、 用喜悦、欢快的语调诵读全诗,体会诗歌明丽清新的风格。2、 理解意象,领悟主旨,品味感情。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一、预习导学。1.作者简介:本文的作者是郑愁予原名郑文韬,1933年出生于山东济南。童年随父辗转大江南北,1949年随家人去台湾,1951年开始发表作品,1968年赴美,在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班进修学习,获艺术硕士学位。此后一直保持沉默、很少发表作品。1973年左右再度出山,“宝刀未老”,勤耕不辍,代表作有《错误》《水手刀》等,大多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被称为“浪子诗人”。现旅居美国,为“现代诗社”成员,任耶鲁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也被称为“中国的中国诗人”。《雨说》是他复出之后于1979年写成的,此时诗人虽身在美国,却心系祖国,以满腔的热忱关注祖国儿童的成长。诗歌以新颖而鲜活的意象,灵

《雨说》导学案6(教师用稿),标签:人教版初三上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雨说》导学案(教师用稿)

学习目标:

1. 熟读课文,读出诗歌的重音、节奏。

2. 反复诵读,交流诗歌清新明朗、节奏欢快的语言。

3.通过学习作者对春雨形象的描绘和歌颂,领悟作者对儿童的关爱之情

4.学习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形象塑造、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 用喜悦、欢快的语调诵读全诗,体会诗歌明丽清新的风格。

2、 理解意象,领悟主旨,品味感情。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

1.作者简介:本文的作者是郑愁予原名郑文韬,1933年出生于山东济南。童年随父辗转大江南北,1949年随家人去台湾,1951年开始发表作品,1968年赴美,在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班进修学习,获艺术硕士学位。此后一直保持沉默、很少发表作品。1973年左右再度出山,“宝刀未老”,勤耕不辍,代表作有《错误》《水手刀》等,大多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被称为“浪子诗人”。现旅居美国,为“现代诗社”成员,任耶鲁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也被称为“中国的中国诗人”。

《雨说》是他复出之后于1979年写成的,此时诗人虽身在美国,却心系祖国,以满腔的热忱关注祖国儿童的成长。诗歌以新颖而鲜活的意象,灵动而多情的语言,抒发了对儿童浓浓的关爱之情,表达了对祖国未来真诚的祝福。诗人从小在炮火中长大,他深切体味过战争的苦难和流浪的辛酸,所以他更珍视童心的天真烂漫,也更能懂得“关爱”对童年的意义。诗中“雨”成了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正寄寓了诗人真诚的希望。

2.读准下列字的音:

田圃(pǔ )   禁锢( gù  )    留滞(zhì)    喑哑(yīn yǎ ) 

蓑衣( suō)   斗笠(lì )    襁褓(qiáng bǎo )    润如油膏( gāo )

3.朗读课文二、三遍,要求读音正确、流利。想一想,雨“说”了哪些话?请你在文中用横线标出。

4.通过以上预习,把你阅读时的困难、疑惑写在下面,课堂交流。

二、学习研讨

(一)导入。 

我们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花鸟草虫,万事万物均可入诗。而春天,是让诗人动心,有很多诗句脍炙人口、流传千古。下面,我请同学们背诵一些描写“春雨”的古诗词。“春雨”代表着希望、欢乐、美好。今天我们就带着愉悦、轻松的心情,来聆听“雨说”,去感受春雨的美。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生自由读,力求读准字音、重读、停顿。

2.分节请学生范读。指导朗读。

语调:如第一节应读得急切,表达出对春雨的企盼之情;第二节应读得轻柔、温和,以示“雨”之关爱;第五节可读得欢快一些,传达喜悦之情;第八节应读出高昂之气,把全诗感情推向高潮;第九节读出欣慰之情,显示全诗的主旨。 

停顿:如“等待久了的/田圃跟牧场”“当/田圃/冷冻了一冬/禁锢着种子” 

重音:如“我呼唤每一个孩子的乳名又甜又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要记着,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加点的词要重读。

整首诗的朗读情调应该是轻快,喜悦,蓬勃向上,充满活力的。)

3.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美读并思考:雨说的话主要表达了什么意思?再来说说下面两个问题:

(1)说说诗作是第几人称写作?是什么修辞手法?

是第一人称写作,是拟人的修辞手法。

(2)副标题为什么取做“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

点明了作者的写作目的

(三)合作探究,品味鉴赏。

1.小组合作,学习1-5节,讨论以下问题。

在第一节到第五节中出现过哪些景物?   

田圃、牧场、鱼塘、小溪。

雨是在什么情况下来到大地的?

诗作开篇点题,雨在大地的期待中到来,第一节描绘了大地枯旱的景象:田圃荒凉,种子禁锢;牧场枯黄,牛羊绝迹;鱼塘低浅,游鱼缺水;小溪干涸,水落石出。

雨的到来为大地带来了什么变化?

概括雨来临后大地复苏的景象:田圃泥土润如油膏,牧场新苗添绿,池塘鱼儿欢腾,溪水叮咚流淌。

小结:在1-5节中我们感受到雨是怎样的一个形象?

春天的使者,爱的使者

2.小组合作,学习6-8节,讨论以下问题。

雨的家乡在哪里?它是怎么长大的? 领会“白云”和“笑着”的深刻含义。

雨的家乡在遥远的地方,它是在“自云的襁褓中笑着长大的”。白云是自由的象征,雨在白云中孕育,自由、幸福地成长。

雨做了这一切,它的来意是什么? “教你们勇敢地笑”的含义是什么?

它的来意是“教你们勇敢地笑”。引导并点明寓意:雨希望孩子们能够冲破束缚,自由自在、快乐地生活。

第三部分描写了柳条儿、石狮子、小燕子、旗子见到春雨后“笑”的场面,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柳条儿“笑弯了腰”,石狮子“笑出了泪”,小燕子“笑斜了翅膀”,旗子“哗啦啦地响”。

如何理解“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声音就有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这句话?

雨的到来给万物带来欢笑,雨是自由和快乐的代言人,因此,只要孩子们能够勇敢地用笑声表达出追求幸福、快乐的愿望,大地就有希望了。

3. 再读课文,品味语言。找出课文中三至五个你认为精彩的拟人句,品味它们的表达效果。

(四)探究质疑。

1.提问:最后一节诗中哪些词句暗示了雨的命运?

“不再回去”、“快乐地安息”都表明了雨的命运。

2.提问:雨的祝福是什么?如何理解?

雨的祝福是孩子们“吃着苹果擦着嘴”,意指享受到自由和幸福的生活。

3.文章标题为《雨说》,请概括一下,雨“说”了哪些话?这些话表达什么意思?(归纳诗歌的主题)

抒发了对儿童浓浓的关爱之情,表达了对祖国未来真诚的祝福。

4. 讲解诗歌的寓意:

诗人借雨融入大地的现实,赋予雨以象征意义——牺牲自己的生命,为孩子们带来追求自由、幸福的信念和理想。

[1] [2]  下一页


Tag:初三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初三上册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人教版 - 初三上册语文教案
》《《雨说》导学案6(教师用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