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论语》《孟子》选读《〈论语〉选读》第一、二、四、十四课备课思考» 正文

《〈论语〉选读》第一、二、四、十四课备课思考

[10-21 00:01:39]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论语》《孟子》选读   阅读:68374

概要: 子之愚也!奚其正?(哪里) 阙如: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空缺,指留着不表示意见或不做处理) 弟: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敬爱兄长) 有事,弟子服其劳(子弟) 期: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延续的时间,时期) 钻燧改火,期可已矣(jī,整一年) 女: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通“汝”,你) 有条件的话,可加上:理解“君、臣、父、子”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并理解古汉语中名词活用为动词与动词活用为名词的一些规律;把握“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等主谓倒装的句式特点。 理由:古汉语语言基础知识。 (二)发展要求:1.明确“礼”与“仁”、“礼”与“孝”的关系。 理由: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把握。2.了解孔子所提出的克己复礼、所主张的君臣关系与宋儒所谓的“存天理,灭人欲”、“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等主张的联系与区别。 理由:理论联系实际,正确并深刻理解孔子的礼治理论及礼治思想,批判地吸收并继承

《〈论语〉选读》第一、二、四、十四课备课思考,标签:《论语》《孟子》选读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子之愚也!奚其正?(哪里)
        阙如: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空缺,指留着不表示意见或不做处理)

       弟: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敬爱兄长)
               有事,弟子服其劳(子弟)
       期: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延续的时间,时期)
              钻燧改火,期可已矣(jī,整一年)
       女: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通“汝”,你)

       有条件的话,可加上:理解“君、臣、父、子”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并理解古汉语中名词活用为动词与动词活用为名词的一些规律;把握“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等主谓倒装的句式特点。
       理由:古汉语语言基础知识。

 

(二)发展要求:

1.明确“礼”与“仁”、“礼”与“孝”的关系。

       理由: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把握。

2.了解孔子所提出的克己复礼、所主张的君臣关系与宋儒所谓的“存天理,灭人欲”、“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等主张的联系与区别。

      理由:理论联系实际,正确并深刻理解孔子的礼治理论及礼治思想,批判地吸收并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① 克己复礼为仁。一旦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②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③八佾(yì)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④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脚。
⑤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⑥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⑦(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四【课堂讨论题目设计】
讨论问题一:在孔子看来,“礼”和“仁”是什么关系?
     明确:
     1,孔子认为,“礼”不只有钟鼓玉帛等外在形式,还有决定、支配这些形式的内核,这个内核就是“仁”,即“仁”是“礼”的内核。( 17.11:“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3.3:“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2,“礼”是“仁”的目的和外在表现( 12.1: “克己复礼为仁。一旦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也就是说,孔子的“礼”就是建立在“仁”的基础上的“礼”,孔子的“仁”是“礼”指导下的“仁” 。
      

探究问题二:宋儒说“克己复礼”就是“明天理,灭人欲”,“君君,臣臣”就是“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这和孔子的原意有什么不同?
    明确:孔子在讲君臣父子关系时讲了两面,不但对臣下和子女有要求,对君主和父辈也有制约,如“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所以,在孔子看来,臣不臣,子不子的现象固然不能允许,君不君、父不父的情况也同样应该反对。而宋儒的“ 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则把君臣父子关系片面化与绝对化,即只讲臣子的义务,而不讲君父的责任。这种极端化的主张,把封建专制制度推向了极致。

五【写作实践】     
      孔子认为:“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与现代教育主张张扬和尊重个性有什么矛盾?请联系社会实际或个人实际,谈谈看法,写一篇不少于200字。
   注意: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也可能是见仁见智,只要学生言之成理即可。

六【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三课:待价而沽
(自读课文)

一【教学目标设想】

     1.理解孔子“待价而沽”的内容实质以及它的精神内涵。

           设想理由:对文章内容的把握与理解;

     2.掌握一些常用文言实词与文言虚词的意义与用法,包括文言语段的翻译与理解。

           设想理由:对文言阅读基本功的培养;

     3.背诵重点语段。

           设想理由:着重于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二【学习要求】

 (一)基本要求:

1.要求背诵9.5、 13.10、 15.20、 9.13 、8.13 、15.4 等章。

      理由:平时常用,也是理解孔子礼治思想的核心篇章,增强学生的古文化底蕴。

2、重点掌握“沽、见、知、归、与”等词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并训练文言标点。

       理由:古汉语语言基础知识。

 

沽: 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
        诸?(卖掉) ( 9.13)
见: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
      (拜见)( 3.24)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xiàn,出仕)(8.13)
        阳货欲见(拜见)孔子,孔子不见
        (见面)( 17.1)
知: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
      (通“智”,明智。)( 17.1 )
归: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
        (kuì,通“馈”,赠送)( 17.1 )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Tag:《论语》《孟子》选读《论语》《孟子》选读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论语》《孟子》选读
》《《〈论语〉选读》第一、二、四、十四课备课思考》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