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九年级上册《词五首》讲学稿周星期 班级 姓名 座号 小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两种不同词风。2.背诵五首词。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诵读能力。2.培养学生对古诗词初步鉴赏能力。3.培养比较鉴赏的方法。德育目标培养学生懂得美欣赏美追求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教学重点1.品味词的语言,体味其中蕴含的深厚情感。2.了解不同的创作风格。教学难点掌握比较鉴赏的方法,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感悟、鉴赏能力。教学方法诵读法 比较鉴赏法 讨论质疑点拨法教具准备录音机 讲学稿课时安排3课时 预习内容1.请你先开声朗读一遍课文,再给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懂的找字典解决。倚 脉脉 塞下 嶂 浊酒 燕然 未勒 羌管 寐 擎 貂裘 千骑 酒酣 鬓 舴艋 陈同甫 麾下 炙 的卢 霹雳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词五首》讲学稿(学案),标签:人教版初三上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九年级上册《词五首》讲学稿
周星期 班级 姓名 座号 小组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两种不同词风。
2.背诵五首词。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诵读能力。
2.培养学生对古诗词初步鉴赏能力。
3.培养比较鉴赏的方法。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懂得美欣赏美追求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教学重点
1.品味词的语言,体味其中蕴含的深厚情感。
2.了解不同的创作风格。
教学难点
掌握比较鉴赏的方法,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感悟、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
诵读法 比较鉴赏法 讨论质疑点拨法
教具准备
录音机 讲学稿
课时安排
3课时
预习内容
1.请你先开声朗读一遍课文,再给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懂的找字典解决。
倚 脉脉 塞下 嶂 浊酒 燕然 未勒
羌管 寐 擎 貂裘 千骑 酒酣
鬓 舴艋 陈同甫 麾下 炙 的卢 霹雳
2.再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一。
3.熟读课文后,把你喜欢的句子写出来。
第 一 课 时
主要内容
欣赏《望江南》《武陵春》。通过朗诵感受诗词的音韵美和节奏美;通过讨论、质疑、点拨领悟其意境美;同类比较了解婉约词的风格特点。
一、导入
二、检查预习情况
三、指导阅读《望江南》
1.文学常识:
⑴ 作者简介: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晚唐太原祁人。是花间派的重要作家。
⑵ 花间派:五代时,后蜀的赵崇祚选录了温庭筠、韦庄等十八家词五百首,编为《花间集》。他们多写闺情。在词风上也大体一致,因此,后世就将他们称为“花间派”。
2. 朗读,整体感知:《望江南》描写的是什么内容?
答:描写了一位思念爱人的女子在清晨梳洗完毕后,在楼上凭栏眺望,她看到许许多多帆船从楼前驶过,但却没有自己要等的那只船。夕阳西下,爱人没有回来,只空见江水东流,思念让她肝肠寸断。这是一首闺怨词,描写一个女子盼望爱人归来的一片痴情。
3.默读,合作探究www.88haoxue.com(88haoxue.com)
(1).“梳洗罢”三个字揭示出这位女子的什么心态?
“女为悦己者容”倚楼眺望之前用心梳洗修饰的经过和急切盼望重逢的心情。她精心梳洗说明她相信爱人一定会回来,心中充满希望。
(2).“独倚望江楼”中哪个字最能说明女子的生活状态?
独”这个字写尽了她的孤独和期盼。
(3).从“过尽千帆皆不是”这句话中,你能不能体会出她的心理变化?
“过尽千帆皆不是”从“希望是”到发现“不是”,写出了女子一次次从希望到失望的过程,让人为之心碎。
(4).你认为白蘋洲会是一个什么地方?
白蘋洲有可能是她和爱人分手的地方。
4.齐读,教师总结
四、指导阅读《武陵春》
1.作者简介:
李清照,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本词是她后期的作品。
2.朗读,整体感知:概括《武陵春》大意
答:暮春时节,鲜花经过春风的摇动已经零落殆尽,只有土地上还留有花的芬芳,日色已晚,自己仍无心梳洗。春天里花开花落年年如此,而人与以前却不一样了,我对一切都丧失了兴趣,即使有心诉说,也是言未出而泪先流。听人说双溪春色还不错,我也想去那里泛舟,怕的是双溪上那舴艋般的小船载不动自己的哀愁。
3.齐读,合作探究
⑴ 从作者的“日晚倦梳头”中,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心态?
“倦梳头”是一种放弃,一种对生活毫无兴趣的悲凉。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满怀愁绪。
⑵ “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词说明了什么?
“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动词写出了作者试图排遣愁绪的做法,前两个词给人一种希望,好像可以为作者松一口气,而“只恐”又让人跌落到作者的万丈愁绪中,三个词写出了作者的沉重、无奈。又紧紧抓住了作者的心。
⑶ 本文是如何抒发作者感情的?
作者通过景色、典型细节来抒情,即间接抒情。也有直接抒情,如“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使文章的风格既含蓄又直朴、率真。
五、熟读两首词,讨论比较:这两首词有什么相同之处?
1、风格相近,都比较婉约;《望江南》清新明快,《武陵春》直率凄婉。
2、写作手法相近,借景抒情或直接抒情;
上一篇:《香菱学诗》导学案2
分类导航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