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7、《史记》:“部五诸侯兵”,徐广曰:“部”一作“劫”,王念孙按:作“劫”者是也。《高祖纪》及《汉书•高帝纪》《项籍传》并作“劫”。《陆贾传》亦曰汉王鞭笞天下,劫掠诸侯,隶书“劫”“部”形相近,故“劫”误为“部”。 8、《史记》:“楚下荥阳城,生得周苛。”梁玉绳按:“高纪及《汉书》此事在羽东击彭越之后,当三年六月,今并书于五月守荥阳下者,盖终言之,于文法为连叙。亦犹上文叙陈馀破张耳迎赵王歇一节,是二年事,而因陈馀说田荣,遂并叙于元年也。” 《汉书》所记是。9、《史记》:“是时,彭越渡河击楚东阿,杀楚将军薛公。”《汉书》作:“是时,彭越渡睢,与项声、薛公战下邳,杀薛公。”梁玉绳曰:“按高纪及《汉书》纪传,项王击彭越,是三年五月,在楚拔荥阳及成皋之前,此书于拔成皋后,一误也。越渡睢水,与项声、薛公战下邳,杀薛公,此不书项声,二误也。” 韩兆琦按:“此处应从梁说,东阿距彭城甚远,攻击东阿对项羽威胁不大;下邳则靠近彭城,正兵法所谓‘攻其必救’者。” 然彭越渡过什么河?与楚在何处相战?《史》、《汉》彭越传均无可证。10、《史记》:“使刘贾将兵佐彭越,烧楚积聚”,《
《史记》《汉书》项羽传比较研究,标签:语文教研组活动记录,初中语文教研组计划,http://www.88haoxue.com7、《史记》:“部五诸侯兵”,徐广曰:“部”一作“劫”,王念孙按:作“劫”者是也。《高祖纪》及《汉书•高帝纪》《项籍传》并作“劫”。《陆贾传》亦曰汉王鞭笞天下,劫掠诸侯,隶书“劫”“部”形相近,故“劫”误为“部”。
8、《史记》:“楚下荥阳城,生得周苛。”梁玉绳按:“高纪及《汉书》此事在羽东击彭越之后,当三年六月,今并书于五月守荥阳下者,盖终言之,于文法为连叙。亦犹上文叙陈馀破张耳迎赵王歇一节,是二年事,而因陈馀说田荣,遂并叙于元年也。” 《汉书》所记是。
9、《史记》:“是时,彭越渡河击楚东阿,杀楚将军薛公。”《汉书》作:“是时,彭越渡睢,与项声、薛公战下邳,杀薛公。”梁玉绳曰:“按高纪及《汉书》纪传,项王击彭越,是三年五月,在楚拔荥阳及成皋之前,此书于拔成皋后,一误也。越渡睢水,与项声、薛公战下邳,杀薛公,此不书项声,二误也。” 韩兆琦按:“此处应从梁说,东阿距彭城甚远,攻击东阿对项羽威胁不大;下邳则靠近彭城,正兵法所谓‘攻其必救’者。” 然彭越渡过什么河?与楚在何处相战?《史》、《汉》彭越传均无可证。
10、《史记》:“使刘贾将兵佐彭越,烧楚积聚”,《汉书》作:“使卢绾、刘贾渡白马津入楚地,佐彭越共击破楚军燕郭西,烧其积聚。”梁玉绳按:“汉王使卢绾、刘贾将兵佐彭越,击破楚军燕郭西,烧其积聚,攻下睢阳、外黄十七城。此但言贾佐彭越烧积聚似太略,当参高记、越传及《汉书》观之,此下应接项王乃谓海春侯一段。” 《史记会注考证》:“归有光曰:汉高纪:使刘贾佐彭越烧楚积聚,羽乃令曹咎守成皋,而引兵定梁地。汉破咎兵汜水上,复取成皋,是一事。而此纪前后倒置,遂作两段。若汉先取成皋,楚无缘得令咎守之也,考汉书纪传自明。” 则《史记•项羽本纪》此处记述太略,当参考《汉书》所补内容。
11、《史记》:“项王已定东海来,西,与汉俱临广武而军,相守数月。”梁玉绳按:“《汉书》高纪、籍传无‘数月’二字,是也。此时为汉四年十月,才军广武,不得便言数月,当是一月。”
12、《史记》:“项王闻淮阴侯已举河北,破齐、赵,且欲击楚,乃使龙且往击之。淮阴侯与战,骑将灌婴击之,大破楚军,杀龙且。韩信因自立为齐王。项王闻龙且军破,则恐,使盱台人武涉往说淮阴侯。淮阴侯弗听。”《汉书》作:“又韩信破齐,且欲击楚。羽使从兄子项它为大将,龙且为裨将,救齐。韩信破杀龙且,追至成阳,卢齐王广。信遂自立为齐王。羽闻之;恐,使武涉往说信。语在《信传》。”梁玉绳曰:“韩信破赵已逾年矣,非破齐一时事,此与高纪均多一赵字,《汉书》无。” 按《史记•淮阴侯列传》:“楚数使奇兵渡河击赵,赵王耳、韩信往来救赵,因行定赵城邑,发兵诣汉。”此为汉三年事,而韩信破齐在四年。《史记会注考证》:“中井积德曰:‘《高纪》杀龙且在汉三年,而汉王伤走入成皋,在四年曹咎死之后,崔适曰,汜水在成皋西,广武在成皋东。渡汜水,然后入成皋,复东临广武。若汉王先临广武,曹咎何由西守成皋乎?此当依高纪及《汉书》高纪羽传正。’”赵翼按韩信袭杀龙且,《史记》在三年,《汉书》在四年;诸侯会垓下,《史记》在四年,《汉书》在五年;高纪叙诸侯会兵于四年,而记战事于五年。 按《汉书》时间为是,《史记》注重事件连续的描写,忽略史实的时间顺序。
13、项羽使海春侯曹咎守成皋,为汉王所破。《史记》记此事在刘、项同军广武之后,《汉书》在同军广武之前。按《史记•高祖本纪》亦记在同军广武之前,与《汉书》同,唯《项羽本纪》在同军广武之后,项纪有误。
14、《史记》:“大司马咎、长史翳、塞王欣皆自刭汜水上”,梁玉绳曰:“附案高纪及《汉书》纪传皆无“翳塞王”三字,此后人妄增之,何者?翳降汉后,虽与欣同叛归楚而不复再见。盖欣与项王有旧恩,故得弃瑕而仍任用之,非翳可比矣。惟欣曾封塞王,后文称“故塞王”甚合,乃此及高纪并以“长史”称之,《汉书》亦然。或疑此当衍“长史翳”三字,曰否,卢学士云,“翳塞王”三字必非《史记》本文,观下但举咎、欣两人可知,翳旧书为都尉,不为长史,又欣既称塞王,则翳当称翟王,此数者皆不协,故知非也。” 则《汉书》为是。
(二)、《汉书》有误而《史记》无误者:
1、《史记•项羽本纪》记陈馀说齐王田荣、迎赵王歇返赵事在汉元年四月,《汉书》项籍传作汉二年事。《秦楚之际月表》:“十月,歇复王赵。”此十月为汉二年十月,故按照月表,陈馀说田荣事应在汉二年。《史记•张耳陈馀列传》:“故耳走汉 ……陈馀已败张耳,皆复收赵地,迎赵王于代,复为赵王。”可见此事应在汉元年四月。
2、《史记》:“愿为诸君快战”,《汉书》:“愿为诸军快战”。念孙按:“‘诸军’当依《史记》、《汉纪》作‘诸君’。羽此时但有二十八骑,不得言‘诸军’也。下文亦作‘诸君’。
(三)、《史》《汉》均误者:
1、《史记》:“当此时,赵歇为王,陈馀为将,张耳为相,皆走入钜鹿城。”《汉书》袭用作:“当此之时,赵歇为王,陈馀为将,张耳为相,走入钜鹿城。”《史记•张耳陈馀列传》云:“章邯引兵至邯郸,皆徙其民河内,夷其城郭。张耳与赵王歇走入钜鹿城,王离围之。陈馀北收常山兵,得数万人,军钜鹿北。”此时陈馀将兵在钜鹿北,并不在钜鹿城中,梁玉绳曰“此‘陈馀为将’四字,因下文有之而重出,当衍去。” 《史记会注考证》亦考出。
2、《史记》:“又以齐、梁反书遗项王”,《汉书》:“又以齐、梁反书遗羽”。《史记会注考证》:“‘齐梁’当‘齐赵’之误,下文齐欲与赵并灭楚,可证,后人据《汉书》妄改。” 按反书曰:“齐欲与赵并灭楚”,则《史》《汉》均误明矣。
(四)、《史》《汉》矛盾、有疑者:
1、《史记》:“项梁趣齐进兵共击章邯,田荣欲楚杀田假,然后出兵。项梁曰:‘田假为与国之王,穷来从我,不忍杀之。’”《史记•田儋列传》作楚怀王语。《汉书》项籍传沿袭《项羽本纪》,与田儋传不同。史家笔法,莫知孰是。《史记•项羽本纪》后文有:“楚军败于定陶,项梁死,怀王恐,乃从盱眙徙彭城,并项羽、吕臣军自将之。”《汉书》作“羽与沛公等闻项梁死,乃徙怀王都于彭城。”亦同。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上一篇:公开课之七种武器(17页)
最新更新
推荐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