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2、《史记•项羽本纪》:“诸别将皆属宋义,号为卿子冠军。”《汉书》作:“诸别将皆属,号卿子冠军”,钱大昕《廿二史考异》曰:“皆属”下当有“义”字。3、《史记》:“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余壁”,《史记会注考证》:“中井积德曰:‘下’字疑衍,《汉书》无。” 4、《史记》:“毋从俱死也”。《史记会注考证》:“古钞本、枫、三本‘從’作‘徒’”。 王念孙曰,“從倶死”,当作“徒俱死”。《汉书》高纪作“特俱死”,注:特,但也,空也,空死而无成名也。 5、“田荣怒,追击杀之即墨。荣因自立为齐王,而西杀击济北王田安,并王三齐。荣与彭越将军印,令反梁地。”《汉书》作:“荣怒,追杀之即墨荣自立为齐王。予彭越将军印,令反梁地。越乃击杀济北王田安。田荣遂并王三齐之地。”孰先孰后?谁杀了田安?赵翼按《史记•项羽本纪》《田荣传》《汉书•田荣传》皆作荣击杀田安,遂王三齐。《汉书•高帝纪》、《项羽传》又作:“荣与彭越将军印,因令反梁地。越击杀济北王田安,荣遂并三齐之地。”可知杀田安者,令出于田荣而事成于彭越,二说原无矛盾。越传何以不书? 梁玉绳亦持此解。
《史记》《汉书》项羽传比较研究,标签:语文教研组活动记录,初中语文教研组计划,http://www.88haoxue.com2、《史记•项羽本纪》:“诸别将皆属宋义,号为卿子冠军。”《汉书》作:“诸别将皆属,号卿子冠军”,钱大昕《廿二史考异》曰:“皆属”下当有“义”字。
3、《史记》:“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余壁”,《史记会注考证》:“中井积德曰:‘下’字疑衍,《汉书》无。”
4、《史记》:“毋从俱死也”。《史记会注考证》:“古钞本、枫、三本‘從’作‘徒’”。 王念孙曰,“從倶死”,当作“徒俱死”。《汉书》高纪作“特俱死”,注:特,但也,空也,空死而无成名也。
5、“田荣怒,追击杀之即墨。荣因自立为齐王,而西杀击济北王田安,并王三齐。荣与彭越将军印,令反梁地。”《汉书》作:“荣怒,追杀之即墨荣自立为齐王。予彭越将军印,令反梁地。越乃击杀济北王田安。田荣遂并王三齐之地。”孰先孰后?谁杀了田安?赵翼按《史记•项羽本纪》《田荣传》《汉书•田荣传》皆作荣击杀田安,遂王三齐。《汉书•高帝纪》、《项羽传》又作:“荣与彭越将军印,因令反梁地。越击杀济北王田安,荣遂并三齐之地。”可知杀田安者,令出于田荣而事成于彭越,二说原无矛盾。越传何以不书? 梁玉绳亦持此解。
6、“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 等四人持剑盾步走。”梁玉绳曰:“纪信,《汉书》作‘纪成’,乃纪通之父,未知孰是。索隐谓《汉书》作‘纪通’妄矣。”
7、《史记•项羽本纪》:“春,汉王部五诸侯兵,凡五十六万人,东伐楚。项王闻之,即令诸将击齐,而自以精兵三万人南从鲁出胡陵。……汉军皆走,相随入谷、泗水,杀汉卒十余万人。汉卒皆南走山,楚又追击至灵壁东睢水上。汉军却,为楚所挤,多杀,汉卒十余万人皆入睢水,睢水为之不流。”据文意则项羽以精兵三万杀汉军二十余万人,而《汉书》作:“汉王劫五诸侯兵,凡五十六万人,东伐楚。羽闻之,即令诸将击齐,而自以精兵三万人南从鲁出胡陵。……汉军皆走,迫之谷、泗水。汉卒皆南走山,楚又追击至灵辟东睢水上。汉军却,为楚所挤,多杀,汉卒十余万人皆入睢水,睢水为之不流。”则此役楚杀汉军十余万人还是二十余万?按《史记•高祖本纪》、《汉书•高帝纪》皆作:“与汉大战彭城灵壁东睢水上,大破汉军,多杀士卒,睢水为之不流”,未有被杀汉卒具体数字。
8、《史记•项羽本纪》:“于是项王乃即汉王相与临广武间而语”,《汉书》项籍传作:“于是羽与汉王相与临广武间而语”。《史记会注考证》:“《续汉志》引《西征记》云:‘有三皇山,或谓三室山,山上有二城,东者曰东广武,西者曰西广武,各在山一头,相去二百余步,其间隔深涧,汉祖与项籍语处。’张文虎曰:‘《艺文类聚》引闲作涧,《正义》及《续汉志注》引《西征记•水经•济水注》作涧,是也。今本《史记》、《汉书》’并作间,误。愚按梁玉绳周寿昌亦云当作涧。” 按“间”疑可作“涧”之通假。
9、“匿弗肯复见。曰:‘此天下辩士,所居倾国,故号为平国君。’”《史记会注考证》:“张文虎曰:‘匿弗肯复见’,与上下文不接,《汉书》高纪无,疑‘匿弗’以下二十一字,后人依《楚汉春秋》窜入,而注中‘乃肯见’三字,又即‘匿弗肯复见’之误。中井积德曰:‘故号为平国君’,取其反称也。”
四、结论
由此可见,《汉书》文字力求简古,要求整饬,往往删去《史记》中赘余及虚助词语。《史记》传文中颇具散文性的字词,《汉书》袭用后多被去掉或用更简练的词句代替。《汉书》多用互见法,将《史记》传文细节部分移至他传,故其文学性、生动性大大降低。《史记》多行散句,重文采及行文气势,着重用对话表现主人公性格,爱憎感情、主观色彩突出,《汉书》将其改为不动声色的客观叙述,但文字简洁整饬,叙事较《史记》明晰,并纠正《史记》项羽传中史实有误处。两传行文风格不同,《史记》更具散文性质,《汉书》只顾简省,可读性降低,某些地方甚至有诘屈聱牙之感,皆因简省太过的缘故。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上一篇:公开课之七种武器(17页)
最新更新
推荐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