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语文教研《史记》《汉书》项羽传比较研究» 正文

《史记》《汉书》项羽传比较研究

[10-21 00:24:01]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语文教研   阅读:68592

概要:⑸、《史记》第21段项羽分封诸侯事七百三十七字,《汉书》项籍传删改后为六百八十九字。《汉书》增补《史记》:“项王使人致命怀王”八字为“初,怀王与诸将约,先入关者王其地。羽既背约,使人致命于怀王”二十九字,《史记》将其设为鸿门宴上刘邦之语,故《汉书》此处补写当时背景。《史记》记载分封诸侯在前,徙怀王在后;《汉书》为徙怀王在前,分封诸侯在后。《史记》:“瑕丘申阳者,张耳嬖臣也,先下河南(郡),迎楚河上,故立申阳为河南王,都雒阳。韩王成因故都,都阳翟。赵将司马卬定河内,数有功,故立卬为殷王,王河内,都朝歌。徙赵王歇为代王。赵相张耳素贤,又从入关,故立耳为常山王,王赵地,都襄国。当阳君黥布为楚将,常冠军,故立布为九江王,都六。鄱君吴芮率百越佐诸侯,又从入关,故立芮为衡山王,都邾。……燕将臧荼从楚救赵,因从入关,故立荼为燕王,都蓟。徙齐王田市为胶东王。齐将田都从共救赵,因从入关,故立都为齐王,都临菑。故秦所灭齐王建孙田安,项羽方渡河救赵,田安下济北数城,引其兵降项羽,故立安为济北王,都博阳”中,《汉书》去掉了其中有连接关系的“故”共八字。 “故”表因果关系,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史记》《汉书》项羽传比较研究,标签:语文教研组活动记录,初中语文教研组计划,http://www.88haoxue.com

  ⑸、《史记》第21段项羽分封诸侯事七百三十七字,《汉书》项籍传删改后为六百八十九字。《汉书》增补《史记》:“项王使人致命怀王”八字为“初,怀王与诸将约,先入关者王其地。羽既背约,使人致命于怀王”二十九字,《史记》将其设为鸿门宴上刘邦之语,故《汉书》此处补写当时背景。《史记》记载分封诸侯在前,徙怀王在后;《汉书》为徙怀王在前,分封诸侯在后。《史记》:“瑕丘申阳者,张耳嬖臣也,先下河南(郡),迎楚河上,故立申阳为河南王,都雒阳。韩王成因故都,都阳翟。赵将司马卬定河内,数有功,故立卬为殷王,王河内,都朝歌。徙赵王歇为代王。赵相张耳素贤,又从入关,故立耳为常山王,王赵地,都襄国。当阳君黥布为楚将,常冠军,故立布为九江王,都六。鄱君吴芮率百越佐诸侯,又从入关,故立芮为衡山王,都邾。……燕将臧荼从楚救赵,因从入关,故立荼为燕王,都蓟。徙齐王田市为胶东王。齐将田都从共救赵,因从入关,故立都为齐王,都临菑。故秦所灭齐王建孙田安,项羽方渡河救赵,田安下济北数城,引其兵降项羽,故立安为济北王,都博阳”中,《汉书》去掉了其中有连接关系的“故”共八字。 “故”表因果关系,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使传文有语意回环、耐人回味之感,是《史记》散文性的表现。《汉书》删去“故”字,强调史实客观性,亦使传文失去原有韵味,行文略显生硬。各诸侯王的都城,《汉书》移入《异姓诸侯王表》中。“韩王成因故都,都阳翟”句,《汉书》删去,后文“韩王成无军功,项王不使之国,与俱至彭城,废以为侯,已又杀之。”《汉书》亦删去,可知《汉书•项籍传》删去《史记•项羽本纪》中关于韩王的记载。

  ⑹、《史记》第22-24段“汉之元年四月,诸侯罢戏下,各就国”至“项王因留,连战未能下”六百九十五字,《汉书》将其并为一段共五百零九字,且叙述顺序有所颠倒,导致《史记》传文中事件发生时间记叙有误。《史记》传文顺序为:汉元年四月,项王阴令衡山、临江王击杀义帝江中。以下“韩王成无军功,项王不使之国,与俱至彭城,废以为侯,已又杀之。臧荼之国,因逐韩广之辽东,广弗听,荼击杀广无终,并王其地。”五十九字《汉书》略去。田荣并王三齐,陈馀迎故赵王歇反赵,汉还定三秦,项羽征兵九江王布攻齐,以上《史记》均作汉元年事。汉二年,羽至城阳。《汉书》将顺序改作:汉元年,田荣并王三齐,汉还定三秦,《汉书》略去齐梁 反书内容“齐欲与赵并灭楚”七字,项羽征兵九江王布攻齐。汉二年,羽使九江王布杀义帝,陈馀迎故赵王歇反赵,《汉书》增“张耳走归汉”五字,羽至城阳。“项羽闻汉王皆已并关中,且东,齐、赵叛之”,《汉书》作“齐、梁叛之”,《史记会注考证》:“齐叛,指田荣击杀田都田市田安并王三齐也。赵叛,指陈馀破常山王,迎还赵歇也。《汉书》项羽传书赵叛于汉二年,改齐赵作齐梁。其言梁叛,指彭越反梁也,与此不同。” 据《秦楚之际月表》:“十月,歇复王赵。”《史记•高祖本纪》:“(汉二年),张耳来见,汉王厚遇之。”《汉书•高帝纪》:“二年冬十月……耳败走降汉,汉王厚遇之。陈馀迎代王歇还赵,歇立馀为代王。”《汉书》项籍传是。

  ⑺、《史记》第25段:“围汉王三匝。于是大风从西北而起,折木发屋,扬沙石,窈冥昼晦,逢迎楚军。楚军大乱,坏散,而汉王乃得与数十骑遁去,欲过沛,收家室而西;楚亦使人追之沛,取汉王家:家皆亡,不与汉王相见。汉王道逢得孝惠、鲁元,乃载行。楚骑追汉王,汉王急,推堕孝惠、鲁元车下,滕公常下收载之。如是者三。曰:‘虽急不可以驱,奈何弃之?’于是遂得脱。求太公、吕后不相遇。审食其从太公、吕后间行,求汉王,反遇楚军。”一百九十字,《汉书•陈胜项籍传》将其移入《高帝纪》,略作:“汉王乃与数十骑遁去。语在《高纪》。太公、吕后间求汉王,反遇楚军。”三十二字。《汉书•高帝纪》此处描写语言简练,略去“如是者三”及滕公的话,读者不复见汉王性格自私冷血之一面。大风救得刘邦事,当为民间传说,史公姑妄言之。

  ⑻、《史记》第38-39段:“是时,汉兵盛食多,项王兵罢食绝”至“大司马周殷叛楚,以舒屠六,举九江兵,隨刘贾、彭越皆会垓下,诣项王”两段共五百三十二字,《汉书》略为一百四十八字。

  第38段:“汉遣陆贾说项王,请太公,项王弗听。汉王复使侯公往说项王,项王乃与汉约,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项王许之,即归汉王父母妻子。军皆呼万岁。汉王乃封侯公为平国君。匿弗肯复见。曰:‘此天下辩士,所居倾国,故号为平国君。’项王已约,乃引兵解而东归。”一百二十八字《汉书》略作:“汉王使侯公说羽,羽乃与汉王约,中分天下,割鸿沟而西者为汉,东者为楚,归汉王父母妻子。已约,羽解而东。”五十字,略去陆贾说项王、封侯公为平国君事。“即”起连接作用,可见项羽言出必行的性格。“军皆呼万岁”、“此天下辨士”等,当非司马迁亲眼得见,然读来亦如身临其境。《汉书》记事讲求客观,陆贾说项王、封侯公为平国君一段,他书及《史记》他传均无记载,恐为司马迁夸张虚附而成 ;又与高祖颜面有损,故可略去。

  第39段:“汉欲西归,张良、陈平说曰:‘汉有天下太半,而诸侯皆附之。楚兵罢食尽,此天亡楚之时也,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今释弗击,此所谓“养虎自遗患”也。’汉王听之。汉五年,汉王乃追项王至阳夏南,止军,与淮阴侯韩信、建成侯彭越期会而击楚军。至固陵,而信、越之兵不会。楚击汉军,大破之。汉王复入壁,深堑而自守。谓张子房曰:‘诸侯不从约,为之奈何?’对曰:‘楚兵且破,信、越未有分地,其不至固宜。君王能与共分天下,今可立致也。即不能,事未可知也。君王能自陈以东傅海,尽与韩信;睢阳以北至谷城,以与彭越:使各自为战,则楚易败也。’汉王曰:‘善。’于是乃发使者告韩信、彭越曰:‘并力击楚。楚破,自陈以东傅海与齐王,睢阳以北至谷城与彭相国。’使者至,韩信、彭越皆报曰:‘请今进兵。’韩信乃从齐往,刘贾军从寿春并行,屠城父,至垓下。大司马周殷叛楚,以舒屠六,举九江兵,随刘贾、彭越皆会垓下,诣项王。”三百八十五字《汉书》略作:“五年,汉王进兵追羽,至固陵,复为羽所败。汉王用张良计,致齐王信、建成侯、彭越兵,及刘贾入楚地,围寿春。大司马周殷叛楚,举九江兵随刘贾,迎黥布,与齐、梁诸侯皆大会。”共八十一字。《汉书》略去张良、陈平说汉王语及汉王与张良计谋的内容,删去《史记》中的对话。对话非当事人无人能知,《史记》中的对话虚设情节,增强传文故事性、生动性。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Tag:语文教研语文教研组活动记录,初中语文教研组计划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语文教研
》《《史记》《汉书》项羽传比较研究》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