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1848年普鲁士侵入丹麦的国境,这种侵略行为引起安徒生的极大愤怒。四年后,他到德国去旅行。许多德国朋友涌到车站去迎接他。一位朋友说:“奥古斯登堡公爵夫妇在家里等您,希望您去和他们会见。”“我不愿去见他们,奥古斯登堡参加了四年前普鲁士侵丹麦的战争,我怎么能去看这家人呢?”安徒生愤怒地说着。从此,两位老朋友断交了。“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波兰著名作曲家钢琴家萧邦,19岁从音乐学院毕业时已经很有名气了。后来他决定出国深造。在朋友举行的送别晚会上,朋友们赠送给他一只装满祖国泥土的银瓶。这只银瓶一直伴随着他19年。1849年秋天,萧邦病重垂危。临终前,他嘱咐从华沙赶来的姐姐:“波兰反动政府不会允许将我的遗体运回华沙,就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去。”(3)理论论据[理论论据]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自题小像》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革命烈士诗抄.陈辉诗》国人无爱国心者,其国恒亡。李大钊《厌世心与自觉心》国既不国,家何能存?《革命烈士诗抄.杨靖宇诗》爱国不分先与后,徘徊终久误前程。朱蕴山《赠台湾旧友》爱国如命,见义勇为。蔡锷《致柏文蔚电》爱国,是一种极高贵的感情活动。茅盾《给青年作家的公
(通用)议论文素材大全,标签:同步作文教学,http://www.88haoxue.com(3)理论论据
[理论论据]
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自题小像》
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革命烈士诗抄.陈辉诗》
国人无爱国心者,其国恒亡。李大钊《厌世心与自觉心》
国既不国,家何能存?《革命烈士诗抄.杨靖宇诗》
爱国不分先与后,徘徊终久误前程。朱蕴山《赠台湾旧友》
爱国如命,见义勇为。蔡锷《致柏文蔚电》
爱国,是一种极高贵的感情活动。茅盾《给青年作家的公开信》
爆裂同拚歼贼臣,男儿爱国已忘身。秋瑾《吊吴烈士樾》
祖国陆沉人有责,天涯飘泊我无家。秋瑾
要想着收咱失地,别忘了还我河山。冯玉祥
捧出一颗丹心,献与亿兆生灵。陶行知《不投降歌》
临患不忘国。《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国耻未雪,何由成名?唐.李白《独漉篇》
苟利国家生死似,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赴戌登程口占示家人》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清.顾炎武《日知录.正始》
匈奴不灭,无以家为!《汉书.卫青霍去病传》
杀身有地初非惜,报国无时未免愁。宋.陆游《登慧照寺小阁》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宋.文天祥《指南录.扬子江》
一寸山河一寸金。《金史.卢产伦传》
一身救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宋.陆游《夜泊水村》
人民不仅有权爱国,而且爱国是个义务,是一种光荣。徐特立《怎样实施爱国主义教育》
丈夫当为国,破敌如摧山。唐.韦应物《寄畅当》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我们的祖国和人民。邓小平
忧国耻为睁眼瞎,挺身甘上断头台。《革命烈士诗抄.熊亨瀚诗》
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候。唐.岑参《送人赴西安》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徐锡麟《出塞诗》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人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顾宪成
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三国.曹植《杂诗六首》
轻生本为国,重气不关私。南朝.江晖《雨雪曲》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曹植《白马篇》
愿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掊土。宋.李清照《上枢密韩公、兵部尚书胡公》
我重视祖国的利益,甚于自己的生命和我所珍爱的儿女。 [英] 莎士比亚《科利奥兰纳斯》
凡是不爱自己国家的人,什么都不爱。 [英] 拜论《福斯卡里父子》
纵使世界给我珍宝和荣誉,我也不愿离开我的祖国,因为纵使我的祖国在耻辱之中,我还是喜欢、热爱、祝福我的祖国。 [匈牙利] 裴多菲《我是匈牙利人》
我的祖国,我为你歌唱,为这片自由可爱的土地歌唱。 [美] 史密斯《美国》
在你把爱国之心从人类中间驱除之前,不会有一个太平的世界。 [英] 萧伯纳《V.C.奥弗菜厄蒂》
爱国者的话是最有价值的。鲁迅《论辩的魂灵》
爱国的主要方法,就是要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谢觉哉《爱厂如家》
为祖国倒下的人,他的死是光荣的。 [古希腊] 荷马《伊利昂记》
当他爱他的国家的时候,他的国家也尊重他。 [英] 莎士比亚《科利奥兰纳斯》
我无论做什么,始终想着,只要我的精力允许的话,我就要首先为我的祖国服务。
[俄] 巴甫洛夫《1935年工作的展望》
我是你的,我的祖国!都是你的,我的这心、这灵魂。 [匈牙利] 裴多菲《我是匈亚利人》
国之步存,身将焉托?蔡锷《讨袁通电》
报国寸心坚似铁。宋.陆游《大雪歌》
2.爱民
(1)引言
历代政治家和思想家,都十分重视“民心”。把民心向背看成国家兴亡,政权成败的关键。“济世”、“恤民”被视为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
历史是人民创造的,每个人都应热爱人民,先人后已,真诚做到“毫不利已,专门利人“并以此为荣,为乐,为美。
(2)事实论据
白居易体恤民情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同情人民,他在皇帝面前做谏官时,就屡次上书,请求革除弊政,写了大量讽谕诗揭露官僚势力残害人民的罪行。他写诗力求让人民群众看懂,相传他每写好一首诗,都要读给不识字的老妈妈听,听得懂的,方才拿出去。他在地方做官时,每到一处,都要力争多做些对人民有益的事。在杭州做刺史时,他修筑湖堤(现在的西湖白堤),利用湖水灌溉土地。在苏州,兴修水利,也受到苏州人民的爱戴。在做忠州刺史时,他搞了许多利民的改革,号召开荒生产;改进税收办法,增加豪富的税款,减轻贫苦农民负担;尽量节省开支,减轻老百姓的支出。他亲自带头种树,绿化荒山。他主持群众聚会,席地而坐与民同乐。有些官员说什么:“‘贵’、‘贱’杂处,不成体统。”白居易对这种议论毫不理睬。后来忠州人为了纪念这位爱民的好官,为他建了“白公祠”。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下一页
上一篇:话题作文“方向”写作指导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