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综合资料《李白传》全文阅读» 正文

《李白传》全文阅读

[10-21 00:01:39]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综合资料   阅读:68806

概要: 作者: 凤莫忆 2005-6-22 11:25 回复此发言 3 《李白传》·南游江淮 原来,昌龄虽然早已登科入士,却多年沉沦下僚。进士及第后,授河南汜水县尉。这九品县尉之职只比衙役稍强,每日里拜迎长官,恭候差遣,有时免不了还要鞭挞黎庶。这样的差事,昌龄实在干不下去,便去考上了博学宏词科,进了秘书省,当了校书郎。这校书郎虽然也仍是九品,每日里也不过校对一些等因奉此的文书,但名义上却比县尉好听得多,时人称之为“折桂枝”、“坐芸阁”、“登蓬山”云云。昌龄开头倒也高兴了一阵子,待干了几年以后,才知道这秘书省实际上是养老院。即使熬到头发胡子白完,封了顶,当了三品秘书监,也不过像老诗人贺知章那样,闲散以终。正在盛年而又心怀壮志的昌龄岂甘如此虚度一生?何况又有几人能到贺监那样的地位?多数人进了秘书省就是当一辈子书鱼了事。昌龄正对校书郎之职感到厌倦,不料朝中发生了一起骇人听闻的事。监察御史周子谅上书弹劾宰相李林甫引荐的牛仙客,只知唯唯诺诺,不是副相之才,竟然触怒了龙颜,几乎当场被打死在朝堂之上。张九龄仅仅因为是周子谅的荐举人,竟被罢

《李白传》全文阅读,标签:综合资料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作者: 凤莫忆  2005-6-22 11:25   回复此发言   
 
--------------------------------------------------------------------------------
 
3 《李白传》·南游江淮 
 
  原来,昌龄虽然早已登科入士,却多年沉沦下僚。进士及第后,授河南汜水县尉。这九品县尉之职只比衙役稍强,每日里拜迎长官,恭候差遣,有时免不了还要鞭挞黎庶。这样的差事,昌龄实在干不下去,便去考上了博学宏词科,进了秘书省,当了校书郎。这校书郎虽然也仍是九品,每日里也不过校对一些等因奉此的文书,但名义上却比县尉好听得多,时人称之为“折桂枝”、“坐芸阁”、“登蓬山”云云。昌龄开头倒也高兴了一阵子,待干了几年以后,才知道这秘书省实际上是养老院。即使熬到头发胡子白完,封了顶,当了三品秘书监,也不过像老诗人贺知章那样,闲散以终。正在盛年而又心怀壮志的昌龄岂甘如此虚度一生?何况又有几人能到贺监那样的地位?多数人进了秘书省就是当一辈子书鱼了事。昌龄正对校书郎之职感到厌倦,不料朝中发生了一起骇人听闻的事。监察御史周子谅上书弹劾宰相李林甫引荐的牛仙客,只知唯唯诺诺,不是副相之才,竟然触怒了龙颜,几乎当场被打死在朝堂之上。张九龄仅仅因为是周子谅的荐举人,竟被罢去了宰相之职。从此以后,李林甫一人大权独揽,谄上骄下。朝中众官皆求容身保位,无复直言。昌龄虽然官居末品,却是心忧天下。眼见朝政日非,自己的前途也越发黯淡,内心苦闷,与日俱增,便不免时时到街头买醉。一次因宿酒未醒,误了当值。此事贺监本已从轻处理,李林甫却以昌龄位卑名高,故意轻罪重判,贬谪岭南。

  李白听到朝中发生的事,固然感到惊讶,对昌龄的遭遇也愤愤不平;他自己十余年遍干诸侯,历抵卿相,一直毫无结果,也是满肚子苦水。但是开元之治在他心里激起的热情难以冷却,他的君臣遇合之梦也太深沉了。尽管这次江淮之行,耗时两年,行程数千,一路行来耳闻目睹,确实是:“衣冠半是征战士,穷儒浪作林泉民。”但他仍不灰心,仍不“认命”,反而有了新主意:“朝廷重武轻文么?我可不是白首穷经的鲁儒生,而是胸有韬略的楚壮士——韩信。朝廷奖励边功么?我自有安边的上上策。《孙子兵法》说得好:‘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所以古代名将李牧、李广都是持重安边,讲究不战而胜,四夷自然不敢入侵。哪像现在一些邀功之徒,轻启边衅,滥事征伐,结果适得其反。今天的捷报就是明天的祸根。这样下去,国事堪忧啊!”于是李白有了给朝延上书的念头。因此当昌龄劝他到河南叶县石门山中去隐居时,他哪里听得进去,反而在酬答诗中写道:“耻学琅邪人,龙蟠事躬耕。欲献济时策,建功及春荣。”连高卧隆中的诸葛亮都不愿学了,等不及了。

  昌龄见劝他不醒,自己是有罪之身,也就不敢再往下深说。只好在分手时写了一首《巴陵送李十二》,留给李白自己去体会:

摇曳巴陵洲渚分,清江传语便风闻。山长不见秋城色,日暮蒹葭空水云。

  李白虽然性格豪爽,毕竟粗中有细,何况他自己是惯用比兴的诗人。他仔细玩味了这首小诗,充分体会了诗中的深意。“秋城”,语出刘歆《甘泉宫赋》:“轶陵阴之地室,过阳谷之秋城。”代指长安。“蒹葭”,《诗·秦风》篇名,其首章云:“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似此,则昌龄诗的后两句显然是:山长水阔,不见长安;暮色苍茫,空有水云。其言外之意自然就是:伊人难觅了!李白一想:“是啊,开元十三年我去蜀出峡,可谓‘溯游从之’;此次江淮之行,可谓‘溯洄从之’。但我几乎跑遍了中国,何曾见到伊人?……难道我终将不能与她遇合么?”

  李白虽然仍有些怀疑昌龄过分悲观,但总算有了些戒心,未敢贸然去给朝廷上书。

  ①李白《惜余春赋》译意。此赋运用比兴手法,以旷男求偶之情,写君臣遇合之梦。
 
1 《李白传》·移家东鲁 
 移家东鲁

  李白岁暮回到家中,才知许氏已病了多日。他连忙问了病情,看了医生处方。许氏显然是产后虚损,更兼操劳过度,所以吃药总不见效。孩子们也是黄皮寡瘦,显然是营养不良。李白愧悔交加:他惭愧上不能报效国家,下不能封妻荫子,更后悔长期在外飘流,未能稍尽人夫、人父之责。第二天他便向友人借了一些钱来,决心给母子们补养补养。他认为“药补不如食补”,每日里不是炖鸡,便是炖鸭;不是烹牛,便是宰羊;烧狗肉更是他亲自动手。他和孩子们倒是吃得不亦乐乎,而许氏却是虚极不受补,不但未见好转,反而日渐沉重。拖了半年,竟至不起。许氏的死自然使李白悲痛不已,但更使他抱恨无穷:她为他茹苦含辛十年,他却使她白白指望一世。

  许氏病故以后,安陆再没有什么使李白留恋的,他便把几十亩山地卖了,带上五岁的女儿,两岁的儿子,还有丹砂和碧桃,迁往东鲁。

  东鲁即兖州,古称鲁郡,下辖瑕丘、曲阜、任城等十一个县,州(郡)治在瑕丘。鲁境七百余里,北有泰岱巍峨,南有巨浸汪洋,更有汶、泗诸水流贯东西,自古为膏腴之地,由来是礼义之乡。

  李白之所以移家东鲁,首先是因为他有一个远房叔父在任城当县令,还有两三个远房兄弟在瑕丘等县当佐吏。诸人虽非至亲骨肉,总算是陇西李氏之族,好歹有个挨靠。

  李白之所以移家东鲁,还国为他打算跟裴将军学剑术,由此博取功名。此时裴将军正在丁忧期中,闲居东鲁。金吾将军裴旻,开元前期曾随信安王西征吐蕃,北伐林胡,屡建军功,颇蒙恩宠,尤以剑术著称于世。与吴道子的绘画、张旭的草书,并称“三绝”。李白慕名已久,惜无缘相见。当他北游太原,南游江淮以后,眼见“衣冠半是征战士”,深感“穷儒浪作林泉民”;又耳闻朝廷有诏,于德行、文学之外,颇重“军谋将略”、“绝艺奇技”,于是便有了弃文就武之心。心想自己在剑术方面本有相当基础,跟上裴旻再事深造,必有出息,说不定也可以见赏于天子。主意已定,他便致书裴旻,首述仰慕之情,次叙干谒之意,最后写道:“愿出将军门下。”

  李白到东鲁后,顾不得安顿家小,让他们暂时寄住任城六叔家中,自己便去拜访裴旻。

  李白来得正巧,恰逢吴道子也在裴旻处作客。吴道子是应老友裴旻的邀请,来为亡灵修建功德,作一幅壁画。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下一页


Tag:综合资料综合资料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综合资料
》《《李白传》全文阅读》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