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这宣城各县本是鱼米之乡嘛,如今怎的这样困难了?”李白一边跟他们剥着菰米,一边和母子二人拉谈。 “唉!李先生,一言难尽啊!……”荀媪一时竟不知从何说起了。 “李先生,你听过《白着歌》吗?”荀七接过来说。 “是老百姓反对横征暴敛的歌谣么?你唱来我听听。” 荀七便缓缓唱了起来: 江淮本是鱼米乡,如今连年闹饥荒。新麦登场剩麦秸,新谷到家只有糠。谁家有粮如有罪,谁家有帛如有赃。兵丁衙役来围住,颗粒不剩齐搜光。庄户人家多白着,白种粮食白栽桑。李白听了说道:“从这首民谣听来,江淮饥荒主要是在人祸了?” 荀七道:“三分天灾,七分人祸。要不是官家杀鸡取蛋,江南地方何至于到这步田地!” 谈话之间,天色已晚。赶菰米饭做好,月光已照进屋来。李白本来早已饿 了,但当荀媪把菰米端上桌子时,他却食欲全无,只是呆呆地坐着。 作者: 凤莫忆 2005-6-22 11:37 回复此发言 2 《李白传》·千秋之谜 “李先生,请!” “哦,谢谢。”他口里答应着,心里却在想:“黎民百姓生活如此困苦,我却不能为他们尽一点力……” “李先生,好歹吃些儿吧。” “哦,谢
《李白传》全文阅读,标签:综合资料大全,http://www.88haoxue.com“这宣城各县本是鱼米之乡嘛,如今怎的这样困难了?”李白一边跟他们剥着菰米,一边和母子二人拉谈。
“唉!李先生,一言难尽啊!……”荀媪一时竟不知从何说起了。
“李先生,你听过《白着歌》吗?”荀七接过来说。
“是老百姓反对横征暴敛的歌谣么?你唱来我听听。”
荀七便缓缓唱了起来:
江淮本是鱼米乡,如今连年闹饥荒。新麦登场剩麦秸,新谷到家只有糠。谁家有粮如有罪,谁家有帛如有赃。兵丁衙役来围住,颗粒不剩齐搜光。庄户人家多白着,白种粮食白栽桑。李白听了说道:“从这首民谣听来,江淮饥荒主要是在人祸了?”
荀七道:“三分天灾,七分人祸。要不是官家杀鸡取蛋,江南地方何至于到这步田地!”
谈话之间,天色已晚。赶菰米饭做好,月光已照进屋来。李白本来早已饿 了,但当荀媪把菰米端上桌子时,他却食欲全无,只是呆呆地坐着。
作者: 凤莫忆 2005-6-22 11:37 回复此发言
--------------------------------------------------------------------------------
2 《李白传》·千秋之谜
“李先生,请!”
“哦,谢谢。”他口里答应着,心里却在想:“黎民百姓生活如此困苦,我却不能为他们尽一点力……”
“李先生,好歹吃些儿吧。”
“哦,谢谢。”他口里答应着,心里却在想:“说什么济苍生,安社稷!我竟连这一饭之恩也不能报答……”
“李先生,饭快凉了,我给你另舀些热的来。”
“哦,谢谢。”紧接着,他又摆了摆手说:“荀妈妈,你别费事了。此时此刻,即使是龙肝凤胆,我也难以下咽啊!……”
在这个农家的茅屋下,在这个不眠之夜里,李白构思成《宿五松山下荀媪家》一诗:
暮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李白重游泾县,县上的故人也一个都不在了。到了桃花潭附近的汪家村,也是一片荒凉,几乎没有人烟。汪伦的田庄,踏歌的村民,都不知到哪里去了,就连桃花潭也干涸了,潭边的桃花也枯死了。
李白几乎走遍了旧游之地,只见满目疮痍,民不聊生。哪里有他落脚之地?何处是他终老之所?
天地再清,李白却面临绝境。
李白只好去找纪叟,这宣城中剩下的唯一的故人。他想从那小酒店里寻一点人间温暖;他想从纪叟所酿的“老春”里,寻一剂忘忧解愁的妙药。但是找了半天,只找到一间破败的老屋,关门闭户,势将倾圮,依稀是纪叟酒店。人呢?一打听,才知纪叟已于去年下世了。李白不禁老泪纵横,口占一绝:
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
李白只好去找敬亭山,这曾经和他“相看两不厌”的伙伴。敬亭山倒是风景依旧,依旧是杜鹃处处,子规声声。但殷红的杜鹃花到了李白眼中却成了伤心之色;“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到了李白耳中却成了断肠之声。杜鹃花和子规鸟引起了他强烈的思乡之情,他多想能够回到故乡去啊!但是故乡万里迢迢,自己又贫病交加,怎能回得去呢?此生此世恐怕是回不去了。他又口占一绝: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又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李白只好又回到当涂。幸好李阳冰的门人故吏凑了一点钱送来,又替伯禽在某处盐场找了个糊口的差事,才使他们暂免冻馁之虞。
天地再清,李白却面临绝境。
一个白发纷披的老人在青山足下徬徨。
他在清澈的溪水中照见了自己的影子。他看了又看,竟然问道:“你是谁?你是李白么?为什么满头严霜?为什么发如秋草?”忽然又笑道:“哈哈,你真成了‘南山皓’了,你真成了帝王师了!”
他在路边青草中发现一棵野草偏是白色。拔起来一看,原来它头上长着一圈白色的茸毛。他问一个过路的牧童,牧童说它叫“白头翁”。他好生奇怪:“怎么青草里也有‘白头翁’?……”他将它举在鬓边,问牧童道:“你看它像我么?”他忽然又一下将它掷在地上,恨恨地说:“连野草也要捉弄人!你长一头白毛干什么?这不明明是在讥诮我么?”
一个形容枯槁的老人在采石矶头狂歌。
笑矣乎,笑矣乎!君不见曲如钩,古人知尔封公侯。君不见直如弦,古人知尔死道边。……①
笑矣乎,笑矣乎!宁武子,朱买臣,叩角行歌背负薪。今日逢君君不识,岂得不如佯狂人?……②
悲来乎,悲来乎!主人有酒且莫斟,听我一曲悲来吟。悲来不吟还不笑,天下无人知我心。……
悲来乎,悲来乎!天虽长,地虽久,金玉满堂应不守。富贵百年能几何?死生一度人皆有。孤猿坐啼坟上月,且须一尽杯中酒。……
一天夜里,长江上皓月当空,流光万里。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时间已是午夜,渔火亦尽熄灭。万籁俱静,江声微微,好像连大江也进入了梦境。这时却有一叶小舟,在流光中荡漾,并传出阵阵歌声: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③。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④
歌声时而高昂,时而悲愤,时而低沉,时而幽咽,是在诉说一只大鹏的悲剧:它曾经冲天而起,震动八方,却从空中跌下来,折断了翅膀。是它的力量不行么?它激起的余风还能传之万世呢!是天地太狭小了啊,它的左袖挂着了扶桑。希望后世之人会得真意,把此事传扬。孔子曾经为出现在乱世的麒麟悲伤,谁来为它,这生不逢时的大鹏,哭一场?
这就是李白的《临终歌》,他的绝命词。
李白究竟死于何年何月何日?难以确知。只知唐代宗广德二年(764)正月,朝廷下诏,命天下诸州推举堪任御史、谏官、刺史、县令的人才。李白受到推举,官拜左拾遗。但当喜报送到当涂时,李白已经不在人世。
李白究竟因病而死还是溺水而死?是失足落水还是自投于江?也难以确知。只知自唐宋以来的十余种碑志传序中,除二三种说是病死以外,其余多种均未言因何而死。其族叔李阳冰的《草堂集序》中只说“疾亟”,而未言其死;另一族叔李华所作的墓志中又只说“赋临终歌而卒”,而未言其病。细玩诸说,似有所讳。所讳何事?恐将是难知其详的千秋之谜。
①东汉时民谣:“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下一页
上一篇:《新城道中(其一)》教案
分类导航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