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综合资料《李白传》全文阅读» 正文

《李白传》全文阅读

[10-21 00:01:39]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综合资料   阅读:68806

概要:天宝三载,崔成甫的上司陕郡太守兼水陆转运使韦坚,以开新潭、通漕运有功,升任三品刑部尚书,成甫以领衔唱《得宝歌》有功,也随之由九品县尉升任八品监察御史。谁知还不到两年,韦坚就被李林甫以交通外官,谋立太子的罪名贬出长安,而且株连了一大批人,“饮中八仙”之一的李适之也在内,甚至连当日划船的船夫也未能幸免。韦坚贬到外地后,又被李林甫派去的爪牙罗希奭和吉温追逼致死。李适之在贬所,听说罗、吉二人要来,害怕受不了他们的严刑逼供,干脆服毒自杀了。崔成甫即受此案牵连,但他毕竟是个小人物,所以还算侥幸,被贬到湘阴了事。 接着是李邕的冤案。 李邕由于名满天下,早为李林甫所嫉,加以李邕豪侈成性,不拘细行,日以宴饮驰猎为事。李林甫便暗中使人日求其短,适逢其会,天宝五载冬天,左骁卫兵曹参军柳有罪下狱,李邕便被牵连进去。原来是柳在罗希奭、吉温威胁利诱之下,诬告李邕曾经对他议论过朝政得失和皇帝吉凶。李林甫便又派罗希奭到北海郡,按察此事。李邕自然不服,罗、吉二人使用刑讯逼供,竟将李邕活活打死在刑庭之上。曾任过刑部尚书的淄州太守裴敦复,也被牵连进去,也被活活打死在刑庭之上。

《李白传》全文阅读,标签:综合资料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天宝三载,崔成甫的上司陕郡太守兼水陆转运使韦坚,以开新潭、通漕运有功,升任三品刑部尚书,成甫以领衔唱《得宝歌》有功,也随之由九品县尉升任八品监察御史。谁知还不到两年,韦坚就被李林甫以交通外官,谋立太子的罪名贬出长安,而且株连了一大批人,“饮中八仙”之一的李适之也在内,甚至连当日划船的船夫也未能幸免。韦坚贬到外地后,又被李林甫派去的爪牙罗希奭和吉温追逼致死。李适之在贬所,听说罗、吉二人要来,害怕受不了他们的严刑逼供,干脆服毒自杀了。崔成甫即受此案牵连,但他毕竟是个小人物,所以还算侥幸,被贬到湘阴了事。

  接着是李邕的冤案。

  李邕由于名满天下,早为李林甫所嫉,加以李邕豪侈成性,不拘细行,日以宴饮驰猎为事。李林甫便暗中使人日求其短,适逢其会,天宝五载冬天,左骁卫兵曹参军柳有罪下狱,李邕便被牵连进去。原来是柳在罗希奭、吉温威胁利诱之下,诬告李邕曾经对他议论过朝政得失和皇帝吉凶。李林甫便又派罗希奭到北海郡,按察此事。李邕自然不服,罗、吉二人使用刑讯逼供,竟将李邕活活打死在刑庭之上。曾任过刑部尚书的淄州太守裴敦复,也被牵连进去,也被活活打死在刑庭之上。

  接着又是王忠嗣的冤案。

  王忠嗣终因上言谏阻攻取吐蕃石堡城一事,以“阻挠军功”得罪。李林甫早就忌妒王忠嗣,更从而落井下石,竟唆使人诬告他有奉立太子为帝之意。玄宗便将王忠嗣下狱推讯,几处极刑。后改贬汉阳太守,不久就忧愤而死。

  这一连串的冤案使李白目瞪口呆,竟不知语从何起。王十二虽然见到好友忍不住不说,便毕竟心有余悸,也就匆匆告辞。他走后,李白独自一人怔怔地想了三天三夜:

  “韦坚在皇上跟前不是也很受宠信么?……哦,他哪里是李林甫这奸贼的对手!……可怜李适之更是无辜受累。”

  “李邕不幸而言中,李林甫果然要了他的命。可怜他七十高龄竟死于刑庭之上!可惜他一代干将莫邪竟折于佞臣之手!……”

  “王忠嗣这样的忠臣良将,竟也是如此下场!真是自毁长城,自毁长城,自毁长城啊!……”

  最后,他想到王昌龄被贬,恐非偶然,若非受李邕案株连,就是受王忠嗣案株连。“什么‘不矜细行’?无非是酗酒、携妓之类,这算得屁事!借口罢了。”

  李白越想越义愤填膺,越想越忧心如焚。洪流要倾泄,火山要爆发。但他只能暂时熬住,把千言万语凝聚成一首小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尽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他这颗愁心把明月都坠得西斜了。

  李林甫等人还在不断兴起冤狱。他以杨贵妃从兄杨国忠有掖庭之亲,不时出入禁中,深得玄宗宠幸,因此,便和杨国忠结为内援,并使杨国忠为御史中丞,掌握监察大权。其下又有罗希奭,吉温等一批鹰犬,为之驱使。于是他们在玄宗面前,任意奏劾忠良与无辜。凡他们所嫉恨的人,皆诬陷下狱,罗织成罪,滥刑逼供。仅长安城中家破人亡者,即达数百户。罗希奭和吉温被人称为“罗钳吉网”。

  就在一代忠良和大批无辜的尸体上,就在数万士卒和无数孤寡的血泊和泪海中,李林甫率领百官频频给玄宗上尊号,树丰碑。

  接二连三的冤狱,牵四挂五的株连,使满朝文武噤若寒蝉,州县官吏更是重足而立。天宝八载,玄宗用哥舒翰为河西陇右节度使代王忠嗣,使率大军攻取石堡。石堡倒是攻下来了,但却牺牲了几万士卒的生命,果如王忠嗣所言。消息传来,举国震动,但是大家都敢怒而不敢言。
 
 
1 《李白传》·幽州之行 
 幽州之行

  天宝十载的秋天,南阳附近的石门山中,李白应故人元丹丘之约到此盘桓。元丹丘在山中营建了一处新的幽居,比起他旧有的颍阳山居来,其峰峦之秀,林壑之美,均有过而无不及,而且更是远离尘嚣,人迹罕至。李白来了一看,就羡幕不已。每日里,元丹丘陪着他随意登临。他们信步走去,也不记得走了多远。在寂静的山林中只听见猿猴在叫唤,在幽深的山谷中还留着千年积雪。走着走着,眼见那白云忽而出来了,忽而又回去了。走着走着,不知什么时候太阳已落山了,月亮已出来了。于是他们在月光松影之下慢慢踱回山居。李白真想把全家搬来,从此隐居在这深山之中。

  当李白谈起这个打算时,元丹丘笑道:“你打算倒是打算过多次了,就是这颗心冷不下来。隐居呀,出世呀,学道呀,成仙呀,你一说起来总是煞有介事。其实呢,往往其言愈冷,其心愈热。”李白也笑道:“我二人异姓为天伦,知我莫如君。出世云云,果如君言。那年我从高天师受道箓后,本来决心遁入方外,再不过问世事,谁知跑到天涯海角,也未能忘情朝政。”停了一下,他又继续说道:“不过这几年下来,我也确实寒心了。我这一次可是真正想找一个地方隐居了。”

  元丹丘听了也感慨一番,忽又问道:“但不知嫂夫人意下如何?你俩新婚燕尔,她怎能随你避居深山呢?”李白听了,便将他去年正式续娶的宗氏夫人介绍了一番:“贤弟有所不知,你这位嫂嫂颇有些与众不同。她虽是相门之女,但却是自幼好道。秉性孤高,甘心淡泊。要不,她怎么看上了我这个野鹤闲云?她祖父宗楚客在武后朝,虽曾显赫一时,但也是三起三落,最后因参与韦后之乱,问了斩罪。遭此重大变故,宗家即一蹶不振。她之所以自幼好道,想必与此有关。而今宗家在梁园附近还有些破旧楼台,凄凉歌馆,但她却不愿在那里住下去,早想觅一幽栖之地。要不是她兄弟宗璟苦苦留住她,她早已出家去了。和我结婚以后,正好夫妻偕隐。我这次到石门山中来,正是奉她之命哩!”元丹丘说:“既然如此,那就在我附近选个地方吧。这山下原是春秋时的隐者长沮、桀溺耦耕之地。我等正好继承他们的高风亮节。”于是李白便在石门山中住了下来,准备营建一个全家隐居的地方。

  还没有住上半个月,他就心神不宁起来。友人何昌浩的一封信时时出现在他心头。那封信是他不久以前在梁园收到的,当时看后,本已丢过一边,现在到了山中,却又想起它来。

  何昌浩本是一个落第秀才,先前潦倒不堪,曾受过李白多次接济。谁知此人去年到了幽州节度使幕府之中,竟当了参赞军机的判官。来信字里行间充满了得意之情,并俨然以主人身分邀李白前往幽州。信中最后写道:“……足下才兼文武,强弟十倍。倘来塞垣,何愁英雄无用武之地!即使无意入幕,何妨来此一游?题诗碣石之馆,纵酒燕王之台,亦人生快事也!……”李白把这几句话记得一字不差。夜来独坐灯下,不觉思如潮涌: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下一页


Tag:综合资料综合资料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综合资料
》《《李白传》全文阅读》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