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综合资料《李白传》全文阅读» 正文

《李白传》全文阅读

[10-21 00:01:39]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综合资料   阅读:68806

概要:尽管宗氏如此贤惠,宗璟如此仁义,但一个县小吏毕竟负担不起李白夫妇二人生活,因此李白在豫章没住上两个月,便决定出游鄱阳。仍按他的老办法,到州县官吏门上当食客。所到之处,虽然还保存着开元、天宝年间的遗风,对他以礼相待,但是安史之乱后,什么都涨价,唯独诗文不值钱。尽管他弹铗作歌,主人却充耳不闻。没奈何,他只好又投奔他处。到了鄱阳湖东的建昌县,幸遇屈突县令和他有旧,留他多住了一些时日,款待得好一些,临行赠送的盘费也比较丰厚。这才使李白有脸回到宗璟家里,和宗氏姊弟一起过了一个年。 过了年,夫妇二人便各寻去处。李白送宗氏上庐山去寻女道士李腾空。腾空是李林甫之女,虽生于权奸之家,却出于污泥而不染。自幼好道,早已看破红尘。其父死后,她便出了家,隐居屏风叠已有多年。合炼丹药,救人疾苦。李白夫妇避乱庐山时和她相识,宗氏尤其和她相投,犹如李白和元丹丘一样。 宗氏上了庐山,李白便去了金陵。 石头城虽然仍是龙蟠虎踞,但却已物是人非。安史之乱以前的故旧多已星散,剩下几个也不似当年好客了。当年李白好歹总是“赐金还山”的“翰林学士”,而今,却是流放赦还的刑余之人,自然今非昔比。一次

《李白传》全文阅读,标签:综合资料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尽管宗氏如此贤惠,宗璟如此仁义,但一个县小吏毕竟负担不起李白夫妇二人生活,因此李白在豫章没住上两个月,便决定出游鄱阳。仍按他的老办法,到州县官吏门上当食客。所到之处,虽然还保存着开元、天宝年间的遗风,对他以礼相待,但是安史之乱后,什么都涨价,唯独诗文不值钱。尽管他弹铗作歌,主人却充耳不闻。没奈何,他只好又投奔他处。到了鄱阳湖东的建昌县,幸遇屈突县令和他有旧,留他多住了一些时日,款待得好一些,临行赠送的盘费也比较丰厚。这才使李白有脸回到宗璟家里,和宗氏姊弟一起过了一个年。

  过了年,夫妇二人便各寻去处。李白送宗氏上庐山去寻女道士李腾空。腾空是李林甫之女,虽生于权奸之家,却出于污泥而不染。自幼好道,早已看破红尘。其父死后,她便出了家,隐居屏风叠已有多年。合炼丹药,救人疾苦。李白夫妇避乱庐山时和她相识,宗氏尤其和她相投,犹如李白和元丹丘一样。

  宗氏上了庐山,李白便去了金陵。

  石头城虽然仍是龙蟠虎踞,但却已物是人非。安史之乱以前的故旧多已星散,剩下几个也不似当年好客了。当年李白好歹总是“赐金还山”的“翰林学士”,而今,却是流放赦还的刑余之人,自然今非昔比。一次升州长史王忠臣正在金陵酒家大宴宾客,他赶了去,总算让他陪居末座。席间谈起去冬淮西节度副使刘展在这一带作乱,幸得浙西节度副使李藏用出兵讨平,大家庆幸不已,但对北方的战事却漠不关心。于是李白即席赋诗一首:

  六代帝王国,三吴佳丽城。贤人当重寄,天子借高名。巨海一边静,长江万里清。应须救赵策,未肯弃侯嬴。

  他以为大家听了这首诗一定会改容相谢,请他上座。谁知朗诵到最后两句,大家一听他这侥幸赦还的犯人,竟在梦想着效法战国时代魏国的夷门监者侯蠃,向信陵君献窃符救赵之策,建立不朽的奇勋呢!都不禁哑然失笑。有一个年轻的小吏还酸不溜秋地说:“李先生,你想当侯蠃么,听说金陵北门倒是需要一个看门人。”李白看看主人,主人却“王顾左右而言他”,李白只有拂袖而去。

  这年五月,参与平定刘展之乱的浙西节度副使李藏用,从杭州移军扬州,路过金陵。金陵人士为之饯行,需要有人写一篇序,表彰李副使保全地方之功。他们想来想去,此事唯有李白能够胜任,因此特邀李白赴宴。洒过三巡,李白抖擞精神,竭尽自己的才力,写了一篇《饯李副使藏用移军广陵序》。写完之后,大家又请他朗诵一遍。当念到“我副使勇冠三军,众无一旅。横倚天之剑,挥驻日之戈。……上可以决天云,下可以决地维。翕振虎旅,赫张王师,退如山立,进若电逝。转战百胜,僵尸盈川。水膏于沧溟,陆血于原野。一扫瓦解,洗清全吴。可谓万里长城,横断楚塞。……”只见坐在首席的李藏用微露笑容,坐在主人席上的崔太守也频频点头。特别是念到“功大用小,天高路遐。社稷虽定于刘章,封侯未施于李广。使慷慨之士,长吁青云。且移军广陵,恭揖后命。”李藏用更听得十分专心,这一段正道出了他有功未赏的心事。最后念到“箫鼓沸而三山动,旌旗扬而九天转。……歌酣易水之风,气振武安之瓦。海日夜色,云帆中流。席阑赋诗,以壮三军之事。白也笔已老矣,序何能为!”崔太守带头鼓起掌来,李藏用也大肆赞赏,并连说:“李先生这支笔,叱咤风云,气壮三军,一点也不老啊!”李白以为他这篇“叱咤风云,气壮三军”的序文,赢得了李藏用的青睐,不日即将聘他入幕。结果李藏用倒是借舆论之力高升了,而李白不过得到一点润笔之资,刚够他偿还酒债。
 
 
 
 作者: 凤莫忆  2005-6-22 11:37   回复此发言   
 
--------------------------------------------------------------------------------
 
2 《李白传》·日暮途穷 
 
  光阴荏苒,又是一年。暮春的一天,李白在街头遇到从甥高镇。虽是远亲,但在这人情似纸的金陵,也觉得分外亲热。特别是听说高镇当了多年进士,

  未得一官半职,正准备到陇西去从军,李白越发动了感情,便邀高镇到酒楼一叙。到了酒楼上,两人边谈边饮,边饮边谈,李白便将近年来受的窝囊气对着高镇一一诉说,而且越说越上气:“都说天下太平了,国家中兴了。可是你这个进士却长期闲着,无事可干;我呢,又老又穷,几乎是乞讨为生。不仅你我,好多贤才仍然不得其所。假若廉颇、蔺相如复生,恐怕三尺儿童都可以随便唾他呢!我们戴着这顶头巾干什么?还不如把它烧了!”说着,一把抓下头巾就丢在地下,又一脚踢了开去。高镇连忙给他拾起来,安慰他半天。最后酒保前来算帐,李白一摸身边,分文无有,只好把腰间的宝剑解下押在店里。又向店里讨了纸笔,写了一首《醉后赠从甥高镇》:

  马上相逢揖马鞭,客中相见客中怜。欲邀击筑悲歌饮,正值倾家无酒钱。江东风光不借人,枉杀落花空自春。黄金逐手快意尽,昨日破产今朝贫。丈夫何事空啸傲,不如烧却头上巾!君为进士不得进,我被秋霜生旅鬓。时清不及英豪人,三尺童儿唾廉蔺。匣中盘剑装鱼,闲在腰间未用渠。且将换酒与君醉,醉归托宿吴专诸。

  高镇看到最后一句“醉归托宿吴专诸”,以为李白真要去结交游侠,找人来替他报仇雪恨。欲待劝他,又见他已大醉,只好扶他回去休息。第二天,高镇放

  心不下,又去看李白。此时李白酒已醒了,苦笑道:“这不过是醉后写诗,你竟当了真!”高镇说:“你不是说过诗以真为贵么?”李白说:“诗中之真贵在情,而不必实有其事。”过了一会,他又说道:“即使专诸再生,聂政复活,一柄宝剑,或一把匕首,就能削尽世上的坎坷,消却我胸中的不平么?”

  这年四月,楚州刺史表奏,有尼真如,恍惚登天,见上帝,赐以宝玉十三枚,说是:“中国有灾,以此镇之。”群臣称贺,于是改元宝应。这批宝玉也真有灵应,就在此年此月,玄宗、肃宗父子二人一前一后都升了天。肃宗还没有咽气,宫里就乱开了。最后,皇后党败,死的死,囚的囚;宦官党胜,李辅国扶太子李豫登了基,是为代宗。

  李白在江东听到这些事件,竟置若罔闻。一则是这些事件传到民间已在数月之后,成了昨日黄花;二则穷愁潦倒的李白也没有情绪为旧主致哀,为新主致贺;三则此时唯一使他挂心的是中原的战事。

  这年初秋,贼势复炽,睢阳再陷。天下兵马副元帅李光弼出镇临淮,准备去收复睢阳,阻止贼军南下。这睢阳是李白多年往来客居之地,特别是和宗氏结婚以后,这一带更成了他的家园。因此消息传来,他不禁热血沸腾,忘记了他已是年逾花甲的老人,竟决定马上赶往徐州彭城行营,请缨杀敌。他想:“李光弼军纪严明,战绩赫赫,不啻是汉代的周亚夫。若能在他帐下效力,哪怕把我这副老骨头抛在沙场也是快事,总算偿了我报国的心愿。也雪了我蹭蹬一世的耻辱。”于是他把从酒店赎回来的宝剑擦了个雪亮,又把从旧货店买来的戈矛拴上了一把红缨,还特地穿上待诏翰林时赐给他的宫锦袍,跨上从朋友处借来的一匹老马,就雄赳赳、气昂昂地从金陵出发了。他想,到了彭城,李光弼一见他,一定会像汉代名将周亚夫得到大侠剧孟一样,高兴地喊道:“李太白已在我幕中,我料定敌人的末日不远了!”……谁知“亚夫未见顾”,“天夺壮士心”,李白走到半途,就连人带马都病了。在旅社中休息了几天,勉强挣扎着又回到金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下一页


Tag:综合资料综合资料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综合资料
》《《李白传》全文阅读》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