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李白写了《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以后,不但病情好转,而且得到宽待,允许他接见客人。 一天,他正在读《史记·留侯传》,有一张秀才慕名来访。他向李白倾诉了他的仰慕之忱后,谈到他准备去从军,到扬州参加淮南节度使高适的幕府;又谈到永王璘的大将季广琛受到高适的招抚,率众来归,不但没有定罪,反而升了官。然后就对李白说道:“先生既和高公有旧,何不修书一封,我帮先生带去,面交高公。假若他能为你向朝廷进一言,长流之刑,或可减免。”李白听了,喜出望外,心想:“高适果然身居要津了,也许他还记得十三年前梁宋之游吧。想那季广琛身为大将,手握重兵,而且实际参加了内战,尚且无罪;我到永王幕中为时不过一月,既无一官半职,又无一兵一卒,算得什么‘附逆作乱’?他既能招抚季广琛,想必能给我以援手。”但转念一想,又踌躇起来:“富易妻,贵易交,人之常情。谁知他现在怎样?何况我以重罪之身,有求于人,不免要低声下气,这样的信,实在难以措辞。假若他无念旧之意,我岂不自讨没趣?”李白犹豫了半天,最后写了一首诗《送张秀才谒高中丞》。诗的最后写道: 高公镇淮海,谈笑却妖氛。……我无燕霜感,玉石俱烧焚
《李白传》全文阅读,标签:综合资料大全,http://www.88haoxue.com李白写了《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以后,不但病情好转,而且得到宽待,允许他接见客人。
一天,他正在读《史记·留侯传》,有一张秀才慕名来访。他向李白倾诉了他的仰慕之忱后,谈到他准备去从军,到扬州参加淮南节度使高适的幕府;又谈到永王璘的大将季广琛受到高适的招抚,率众来归,不但没有定罪,反而升了官。然后就对李白说道:“先生既和高公有旧,何不修书一封,我帮先生带去,面交高公。假若他能为你向朝廷进一言,长流之刑,或可减免。”李白听了,喜出望外,心想:“高适果然身居要津了,也许他还记得十三年前梁宋之游吧。想那季广琛身为大将,手握重兵,而且实际参加了内战,尚且无罪;我到永王幕中为时不过一月,既无一官半职,又无一兵一卒,算得什么‘附逆作乱’?他既能招抚季广琛,想必能给我以援手。”但转念一想,又踌躇起来:“富易妻,贵易交,人之常情。谁知他现在怎样?何况我以重罪之身,有求于人,不免要低声下气,这样的信,实在难以措辞。假若他无念旧之意,我岂不自讨没趣?”李白犹豫了半天,最后写了一首诗《送张秀才谒高中丞》。诗的最后写道:
高公镇淮海,谈笑却妖氛。……我无燕霜感,玉石俱烧焚。但洒一行泪,临歧竟何云?
1 《李白传》·流放途中
流放途中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春,五十八岁的李白,从浔阳出发,踏上了流放之路。
他带着足镣手铐走向江岸。在春天的太阳下面,他的脸色越发显得苍白,他的容貌越发显得枯槁。将近一年的监狱生活,使他的腰背也显得有些佝偻了。
他到了江岸上,看见一大堆人站在那里。他想:“大概是迎送哪位达官贵人的吧?”“谁知当他走近时,人群自动地排成了两行,原来都是来给他送行的。“怎么会有这样多人呢?”连他自己也感到惊奇了。当他看见许多张熟悉的面孔都伸长脖子,抬起足跟,带着悲喜交加的神情,向他张望,向他招手时,他的心中立刻泛起一阵春潮。
“啊,我的老朋友辛判官!你不是跟宋中丞去了河南?……原来你是从河南赶来看我,恰遇上我就要远去天边。多蒙宋中丞为我推覆清雪,将我无罪释放,又谁知改判长流夜郎路八千!……想起我们从前在长安,成天价赋诗饮酒,走马扬鞭。王侯也不放在眼里,忧愁何曾留在心间。都以为人生常是如此,哪知我一生充满了坎坷颠连!……是啊,两京收复了,圣驾还朝了,太平在望了,但愿我能死地生还,重睹大唐王朝的太平江山!”
“我的年轻的朋友易秀才!感谢你送我宝剑一把。它能够水斩蛟龙,陆断牛马,好像是古代的名剑——干将、莫邪。但可恨我已是一个该死的流放犯,有谁用我?我又怎用它?你有志于风、雅,我也愿意把经验传下,可是我马上就要去海角天涯。后会难期啊,让我们在诗中相见吧!”
“啊,魏万贤弟!金陵一别,谁知在浔阳再遇……原来你是从王屋避乱来此地。我托付你编集的诗稿可还在么?……好,好,好,就让它藏在深山里。如今兵荒马乱,还出什么诗集?只恐怕书出之日,我已魂散乌江,骨埋异地……”
“你是任华君么?我们虽未谋面,可是神交已久。我的诗,你常不离口;你的《杂言寄李白》,也常在我心头。你千里迢迢把我追寻,今天总算相逢在浔阳江口。你的盛情我无以为报,只好待将来酬你诗一首,只好待将来酬你诗一首。”
“你,你,你不是逢七朗么?开元年间,在中都县的小客栈里,萍水相逢,蒙你赠我以斗酒双鱼。……原来你是特地赶到此地,给我带来重要消息。……哦,武七遇难了!伯禽多蒙你安全转移。武七啊武七!你救人急难,不惜捐躯,好比是古时的侠客聂政和要离。”
“你可是宣城酿酒的纪老丈?你这大年纪还老远赶来把我看望。……哟!你还给我带来一罐‘老春’佳酿,让它在流放途中浇我愁肠。你的盛情,我实在愧不敢当。请你回去问候故人们无恙?敬亭山无恙?谢公楼无恙?……”
“汪伦!你也来了,汪伦!还带来桃花潭的乡亲。啊,你们又唱起山歌来给我送行。这山歌是如此悲愤!它唱出我的冤情如天大,唱出你们的同情似海深。啊,浩浩荡荡长江水,不及人民送我情。”
“还有许多不相识的父老弟兄,你们为何也来把我送?……哦,你曾在丹阳岸上拉纤,现在到了军中。你曾在秋浦川里炼铁,炉火烘烤过的脸还是这样红。你是东林寺的老和尚,我曾听过你的暮鼓晨钟。还有你,这位大嫂,你可是当年越溪的采莲女?曾经赠我以莲蓬。……对,对,对,谁说我们不曾相识?你们都曾经进入我的诗中,难得你们还把我记在心中。”
“我的爱妻,你不要再啼哭了。你看此情此景,公道自在人心。你看此情此景,我已不虚此生。屈平辞赋悬日月,我李白余辉也必将映千春。我的贤夫人哪!且视天涯若比邻!……好吧,就让你兄弟宗璟,代你再把我送上一程。”
……
宗璟把李白送出了浔阳地界,郎舅二人赋诗洒泪而别。
一叶扁舟溯江而上。李白醉卧舟中,两个公差在船头闲谈:
“哎,伙计,这押解长流犯人,可是苦差事。别人都不愿干,你老弟偏抢着要去。这是为什么?”
“老兄,你我不是外人。不瞒你说,小弟在狱中看守李先生将近一年,他实在是冤枉啊!你看,我们起身时多少人来送他!这一路上又有多少人来看他!我心里实在替他不平,此行实是出于义愤;再则,李先生在狱中教我读了一年书,我也想趁此机会,稍尽弟子之谊,一路上把他照看一下。还望你老兄方便。”
作者: 凤莫忆 2005-6-22 11:36 回复此发言
--------------------------------------------------------------------------------
2 《李白传》·流放途中
“你我二人,话倒好说。只是这流配人在道是有期限的。此去夜郎几千里,必须一百天解到。再说,我也想早些回去销差。但像他这样走法,一靠岸少则耽搁三天五天,多则耽搁十天半月,不是这个留住宴饮赋诗,就是那个接去登临题字。虽说给我们都有重酬,但超出限期,你我如何担待得起?”
“这事自有办法,不须你老兄操心。小弟粗识文字,看过朝廷刑律条款,虽然定有日程,但也允许‘有故者不用此律’。譬如犯人在途中患病,就可以宽限。李先生本来有病在身,我们报他几个月病假就行了。至于老兄挂念家中,这也是人之常情。宗氏夫人给我们二人的金钗一只,就都与你吧。你到那大地方将它兑换成钱,寄些回去安顿家中好了。何况李先生沿途携带我们吃了不少好酒好饭。人家慰劳他的东西,他差不多都转送我们了。”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下一页
上一篇:《新城道中(其一)》教案
分类导航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