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综合资料《李白传》全文阅读» 正文

《李白传》全文阅读

[10-21 00:01:39]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综合资料   阅读:68806

概要:原来战功赫赫的安禄山是以轻启边衅,假报军功起家。他多次使用阴谋诡计,假意将奚和契丹的酋长请来联欢,把他们用酒灌醉,然后缚送朝廷,充作战俘。原来身兼幽州、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已握有全国兵力之半,还在边事掩护之下,招兵买马,扩充武力。原来到处安营扎寨,日夜操练,这一片繁忙备战景象,并不是为了抵御外来的敌人,而是包藏着极大的祸心。谈到这里,崔度问道:“老叔可曾留心此地裁缝铺里在做什么?”李白连忙说道:“我正自奇怪,裁缝铺都在赶制各色袍带……”崔度说:“要不是准备封赠大批官员,赶制这些东西干什么呢?”李白也说:“要不是准备另立朝廷,节度使幕府又哪有权力封赠绯衣银带、紫衣玉带呢?”谈罢两人面面相觑。李白看崔度两眉深锁,崔度看李白双目灼灼。半晌,李白猛然紧握着崔度的手激动地说:“我们速将此事上奏朝廷吧。”崔度连忙摆手:“他正是深得宠信之时,谁敢去告发他?” 最后,李白只有在黄金台遗址上痛哭了一场:“君王啊,你最宠信的人果然是一个窃国大盗!你竟然把偌大一个北海都送给了这条长鲸,让它去兴风作浪,危害苍生社稷!眼看大祸就要临头了!”崔度也忍不住和他同洒一

《李白传》全文阅读,标签:综合资料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原来战功赫赫的安禄山是以轻启边衅,假报军功起家。他多次使用阴谋诡计,假意将奚和契丹的酋长请来联欢,把他们用酒灌醉,然后缚送朝廷,充作战俘。原来身兼幽州、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已握有全国兵力之半,还在边事掩护之下,招兵买马,扩充武力。原来到处安营扎寨,日夜操练,这一片繁忙备战景象,并不是为了抵御外来的敌人,而是包藏着极大的祸心。谈到这里,崔度问道:“老叔可曾留心此地裁缝铺里在做什么?”李白连忙说道:“我正自奇怪,裁缝铺都在赶制各色袍带……”崔度说:“要不是准备封赠大批官员,赶制这些东西干什么呢?”李白也说:“要不是准备另立朝廷,节度使幕府又哪有权力封赠绯衣银带、紫衣玉带呢?”谈罢两人面面相觑。李白看崔度两眉深锁,崔度看李白双目灼灼。半晌,李白猛然紧握着崔度的手激动地说:“我们速将此事上奏朝廷吧。”崔度连忙摆手:“他正是深得宠信之时,谁敢去告发他?”

  最后,李白只有在黄金台遗址上痛哭了一场:“君王啊,你最宠信的人果然是一个窃国大盗!你竟然把偌大一个北海都送给了这条长鲸,让它去兴风作浪,危害苍生社稷!眼看大祸就要临头了!”崔度也忍不住和他同洒一掬忧国之泪。他们打定主意趁安禄山没有回来,从速离开这龙潭虎穴之地。

  崔度以省亲为名先走了,并带走了李白给妻子的一封密信。崔度走后,李白如坐针毡,后悔不听宗氏之言。他好像看见黄河倒流,洪水滔天;他好像看见安禄山变成了一条齿若雪山的长鲸,成千成万地吞噬生灵。他好像看到自己果然成了《箜篌引》中的白首狂夫,即将有灭顶之灾。于是李白在忧心如焚的状态下,写下了《公无渡河》一诗: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波滔天,尧咨嗟。大禹理百川,儿啼不窥家。杀湍堙洪水,九州始蚕麻。其害乃去,茫然风沙。披发之叟狂而痴,清晨径流欲奚为?旁人不惜妻止之,公无渡河苦渡之。虎可搏,河难凭,公果溺死流海湄。有长鲸白齿若雪山,公乎公乎挂骨于其间。箜篌所悲竟不还!

  幸好不久,接到宗氏重病信息一封,李白就以此为名,辞别何昌浩,赶快离开了幽州,回到河南。

  ①李诗中屡以渡河喻从政。
 
1 《李白传》·三入长安 
 三入长安(一)

  河南道睢阳城外宗家庄,其地和梁园相邻。李白与宗氏结婚后,即以此为家。

  天宝十二载早春,寒夜深院,一座小楼上传出凄清的弦乐之声。

  宗氏夫人独坐室中,满面愁容,弹奏着一具破旧的箜篌,低声唱着:“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侍女在外间一声惊呼:“姑爷回来了!”李白来不及脱去风帽、斗蓬,已跨入室内;宗氏丢开箜篌,迎了上去,竟忘了嘘寒问暖。夫妇二人执手凝视半天,犹恐他们是在梦中。

  彼此坐定以后,李白喝了一杯热茶,才开口说道:“长话短叙,果然安禄山要反了。”

  此事早在宗氏预料之中。她见李白十分困顿,不愿他多费精神,想让他早些歇息。便只淡淡说道:“既然天下即将大乱,你我夫妻还是早日到嵩山中去隐居修道吧。”

  李白却说:“我何尝不想同你偕隐?怎奈还有一件大事未了。”

  宗氏一怔:“你还有什么大事未了?”

  李白反而有了精神:“我必须马上赶往长安,向朝廷陈献济时之策。若能消除这场大乱,也算实现了我平生济苍生安社稷之志。”

  宗氏一急:“夫君啊,此次虎穴生还,已是大幸。从此就该收起尘心,忘却世事。何况那安禄山正是灸手可热,你怎敢告他谋反呀?”

  李白越发振振有辞:“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我有何不敢?”

  宗氏欲罢不能:“话虽如此,但你一介布衣,凭什么去诛乱臣贼子?”

  李白更来了劲头:“凭什么?凭我三寸不烂之舌,五寸生花之笔,我要挽狂澜于既倒,消祸乱于未发!”

  宗氏哭笑不得,无可奈何,只好自言自语,自嗟自叹:“一梦未醒,又入一梦。才离虎穴,又入龙潭。其奈君何!其奈君何!”

  三天后,仍是宗氏一人独坐小楼,弹奏着《箜篌引》。

  天宝十二载早春二月,长安的杨柳吐出了鹅黄的嫩芽,把帝京装点得一片金黄,耀人眼目。龙楼凤阙依然巍然耸峙,横跨三川;紫陌红尘依然朱轮往来,骏马驰骤;王侯们依然如星辰挂在天上,宾客们依然如云烟簇拥城中。长安城依然是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快一百四十年了,这壮丽的帝京,这赫赫的王朝,有谁知道它已危若累卵,祸在眉睫?”李白面对长安的太平景象,心中越发充满了倾危感和迫切感。他无心一一重游故地,也不敢在大街上多抛头露面,而径直来到城南的杜甫家中。他在来长安的途中早已想好:在前几年乌云满天,黄风匝地的日子里,和他不约而同向朝廷暴政飞起鸣镝的故人,此次必能助他一臂之力。

  李杜二人在阔别十年后相见,又惊又喜,又喜又悲。匆匆叙过寒温,谈话便转向当前的朝政。果然不出李白所料,杜甫心中也充满了同样的倾危感,并拿出他去年十月《登慈恩寺塔》一诗:“高标跨苍穹,烈风无时休。自非旷士怀,登兹翻百忧。……”当李白读到“秦山忽破碎,泾渭不可求。俯视但一气,焉能辨皇州?……”便在书案上重重一拍,说道:“我此行正是为保秦山,安皇州而来。”即将他意欲陈献济时策之事和盘托出,和杜甫促膝密谈直到半夜。两人一致感到此事非得朝中有力之人鼎助不可,否则连奏疏都呈递不上去。

  找谁好呢?两人寻思良久,满朝文武大臣中竟找不到一个可托之人。新任宰相杨国忠,倒是有权有势,但却是继李林甫之后又一个结党营私的奸佞之辈,朝中大臣多仰他鼻息行事。因此须得在杨党之外找一个权位相当而又忠勇为国之人。想来想去,好不容易想到一个去冬入朝的哥舒翰。翰虽是蕃将,却能读《左氏春秋》,且为人讲义气,重然诺。曾在王忠嗣部下多年,饶勇善战,屡建功勋,升为陇右节度使,兼河源军使,也算得是塞上长城。数年前,忠嗣以“阻挠军功”获罪,翰被召入朝,攻打石堡,势非得已。当李林甫落井下石陷忠嗣于死罪时,翰力保忠嗣,声泪俱下,使玄宗感悟,忠嗣得免于极刑,故朝野皆称其义。去冬入朝,以陇右、河西等镇节度使,加开府仪同三司,又挂了御史大夫头衔,已有与闻军政大事之权。“献策之事若能得此人鼎助,必能成功。”李白便转忧为喜。杜甫也说:“至少总不会坏事。”二人计议已定,已是黎明,便分头行事。杜甫进城去打听哥舒翰是否在朝中;李白开始起草奏疏。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下一页


Tag:综合资料综合资料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综合资料
》《《李白传》全文阅读》相关文章